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16篇
内科学   150篇
预防医学   25篇
  2022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01.
目的 研制与观察仿生动物皮膜检测日本血吸虫尾蚴的效果,为水体血吸虫感染性监测提供新技术。 方法 采用猪皮制作仿生动物皮膜及检测装置,在室内和模拟现场分别观察其检测水体中血吸虫尾蚴的效果,同时设哨鼠法为检测对照组。结果 室内试验盆水体中投放10、30、60条日本血吸虫尾蚴后1 h和2 h,仿生动物皮膜组均检测到了尾蚴,哨鼠组仅在60条尾蚴组发现了阳性哨鼠。模拟现场观察发现,试验环境水体中投放5、10只日本血吸虫感染性钉螺2 h和4 h后,仿生动物皮膜组分别有2(2/4)、3个(3/4)和4(4/4)、3个(3/4)检测到了尾蚴,哨鼠组分别有2(2/4)、1只(1/4)和2(2/4)、3只(3/4)检测到了阳性哨鼠。结论 仿生动物皮膜可检获日本血吸虫尾蚴,且敏感性和效果优于传统哨鼠检测法。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通过制定及应用血吸虫病防治主题摄影作品的评审标准,为防治血吸虫病健康教育传播载体提供科学性建议,以丰富防治血吸虫病健康教育措施。方法 通过文献调查和专家咨询法,制定防治血吸虫病摄影作品评审标准。分别以建设新貌、自然风光、工作场面和防治成果等4个专题进行评比。结果 制订的主题摄影作品评审标准分为作品主题(占60%)、摄影构图(占15%)、对焦曝光(占15%)和色彩饱和度(占10%)4个方面。在全国血吸虫病流行区共征集到59家单位、77位作者的495幅作品。经过初筛和评审,共评选出了防治成果与建设新貌类、工作场面类、自然风光类等3个专题的一等奖6幅、二等奖12幅、三等奖18幅(组),以及优秀奖20幅。结论 主题摄影作品的评审标准应兼顾摄影技术元素和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规范;应开展防治人员摄影专题培训与指导,以提高记录、宣传防治工作者风采和防治成果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发挥正确宣传防治工作服务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分析中国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和阻断地区部分区域疫情回升的原因。方法 收集1999~2003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统计资料和部分疫情回升县的基本情况,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6个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县、21个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县疫情回升,分别占全国传播阻断县、传播控制县数的6.15%、33.33%,另有1个传播阻断农场疫情回升。6个县(农场)仅出现螺情回升,32个县病情、螺情均出现了回升。1999~2003年现有病例数、急性血吸虫病例数。钉螺面积、病牛数等指标呈上升趋势。结论 受洪涝灾害、水系灌溉、投入下降、思想麻痹等自然、社会和生态因素影响,达标地区疫情出现反复,应加强对传染源和钉螺扩散源头的管理和监测工作,尤其是传播控制地区。  相似文献   
104.
2004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通报   总被引:27,自引:5,他引:27  
2004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调查及资料整理工作进展顺利,在各流行省认真核对全年疫情及防治工作资料的基础上,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负责审核全国资料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了进一步总结工作经验,发现新问题,切实  相似文献   
105.
目的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全球无线移动通讯技术(GSM)相结合的方法,对洲滩进行精确定位、测量其面积,并实现同步报告、实时监控。方法在鄱阳湖区内选择一个退田还湖地区(无螺区),一块赣江边的洲滩(有螺区),利用手持GPS设备在现场进行航点、航迹的采集,将定位数据包以短消息的形式发回GPS监控服务中心内的GPS服务器,在控制中心数据库的支持下,实时检索短消息服务,并将检索到的以短消息形式存在的定位数据包转发给控制服务中心。控制服务中心解释获得的定位数据包中的信息,在强大的GIS地图上显示被监控终端设备的位置,实现实时监测。结果手持GPS设备可以对现场行走的路线进行准确定位(自动保存为“航迹”),同时可以手动采集每个航点的经纬度。控制中心能够及时接收到GPS发回的短信息,在强大的GIS地图上显示被监控终端设备的每一个精确地理位置,实现了实时监控。结论通过GPS和GSM两种系统的有效结合,实现了通过短信方式进行位置信息传递与收集。中心控制系统同时接收终端信息,实现全面监控。将该系统应用于血防工作,不但能够及时将血吸虫病疫情发生的地点迅速上报给上级组织,而且能够通过该型GPS具备的移动通话功能指导现场采取处理措施。该系统将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创造一种具有技术含量高、预报速度快  相似文献   
106.
大山区家畜交易与血吸虫病传播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为探讨家畜交易与血吸虫病传播的关系 ,并为大山区制订血吸虫病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和分析云南省巍山县近 10年 (1980~ 1991)每年的人畜血吸虫病感染情况、家畜 (牛、马、驴、骡及猪等 )数量、家畜交易情况 ,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居民感染率同家畜数量呈正相关 (R=0 .915 1P<0 .0 1)。 1980年至 1989年间 ,随着家畜数量的增加。居民的感染率逐渐上升。尤其是 1984年经济体制改革后 ,畜牧业的迅速发展加剧了血吸虫病的流行 ;1984年后 ,人、畜感染率呈显著相关 (R=0 .845 8P<0 .0 5 ) ,表明巍山县 1990~ 1992年卖出家畜黄牛、水牛、马、骡和猪血吸虫阳性率分别为9.5 4%、 2 9.39%、16 .38%、14.47%、2 5 .73%和 11.11%。 [结论 ]人与家畜血吸虫的感染呈平行发展 ,由于家畜交易的频繁 ,造成了血吸虫病传染源的严重扩散 ,病人与病畜互为传染源 ,从而加剧了血吸虫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07.
阐述了我国血吸虫病流行现状和防治工作的进展 ,及其我国在血吸虫病流行病学、防治技术、防治策略和措施上的研究进展及当前面临的问题。对今后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目标、策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描述和分析2006年全国急性血吸虫病(急血)疫情分布和流行趋势。方法根据全国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网络直报)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上报的急血病例,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上报急血病例和突发疫情报表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06年全国共报告急血207例,其中确诊病例161例,临床诊断病例46例;湖区5省报告203例,山区2省报告4例。全年非正式启动突发预案处理1次(2例),共报告输入性病例14例。结论长江流域的江湖洲滩地区是急血发病的重点地区,应做好重点人群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109.
2008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通报   总被引:30,自引:13,他引:17  
本文通报了2008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至2008年底,全国估计血吸虫病人412927例,报告急性病例57例,其中1例为境外输入的曼氏血吸虫病例,与2007年相比分别下降了19.97%和32.53%。全年共救治晚期血吸虫病人21222例,比2007年增加了15.04%。全国现有钉螺面积372263.11hm^2,其中新增钉螺面积1197.89hm^2,均在历史无螺区内发现。全国流行地区现有耕牛存栏数1468669头,较2007年减少了1.86%,耕牛感染率(1.34%)较2007年(2.12%)下降了36.79%,但耕牛仍是疫区血吸虫病传播的主要传染源。以湖沼型流行区为主的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5省以及以山丘型流行区为主的云南省均达到疫情控制标准,四川省达到了传播控制标准,基本实现了《全国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纲要(2004~2015年)》制定的中期目标。  相似文献   
110.
目的实验室与现场评价26%四聚.杀螺胺悬浮剂(MNSC)杀螺效果。方法采用浸杀法和喷洒法,评价实验室和现场不同时段施用MNSC对钉螺的杀灭效果,并设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WPN)和清水对照。结果室内浸杀:MNSC浸泡钉螺24 h半数致死浓度(LC50值)为0.058 3 mg/L,低于WPN的0.094 7 mg/L;2.0 mg/L和1.0mg/L MNSC溶液浸杀钉螺24、48 h和72 h,钉螺死亡率均为100%。室内喷洒:MNSC剂量〉1.0 g/m2,3 d和7 d钉螺死亡率均〉97%。现场浸杀:使用2 g/m3MNSC现场浸杀灭螺24、48 h和72 h钉螺死亡率,湖北、安徽2省分别为97.78%~100%和97.50%~100%,WPN则分别为98.89%~100%和97.56%~100%;江苏省则均为100%。现场喷洒:江苏、湖北省和安徽省喷洒MNSC后1、3 d和7 d,钉螺死亡率分别为83.12%~94.64%、67.81%~86.67%和72.80%~100%,使用WPN后钉螺死亡率分别为78.40%~86.11%、77.27%~87.50%和83.81%~98.51%;湖南省现场喷洒MN-SC和WPN后7 d,钉螺死亡率分别为94.94%和94.20%,喷洒后15 d,钉螺死亡率分别为86.67%和89.38%。结论无论在室内还是现场,MNSC浸泡和喷洒杀螺效果基本和WPN一致,均具有较好的杀螺效果,且MNSC在使用过程中水溶性好,分散快,使用方便,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型灭螺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