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3篇
综合类   6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1篇
  2017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51.
青蒿琥酯静脉注射治疗恶性疟17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三天疗程成人总量240mg(即4.8mg/kg)方案治疗恶性疟173例,平均退热时间为1.61±8.3小时,平均原虫转阴时间为56.6±14.9小时,28天复燃率为49.4%。50例病人治疗的0天、3天和6天检查血液学、尿常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硷性磷酸酶、胆红素、肌酐、心电图等均未见明显异常改变。对5例G—6PD显著缺陷患者使用未出现溶血反应。  相似文献   
52.
53.
54.
【目的】观察复方肝毒清对铁超载肝星状细胞(HSC)活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SC—T6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中药组(给药浓度为0.08g/L)。以柠檬酸铁胺(FAC)与HSC—T6细胞共同温育,建立HSC铁超载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SC—T6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半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的表达,TUNEL法检测HSC—T6细胞的凋亡,电镜观察HSC—T6细胞超微结构。【结果】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HSC-T6细胞α-SMA大量表达,未见或仅见有较少细胞发生凋亡,而中药组HSC细胞α-SMA表达明显减少,TGF-β1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且出现明显细胞凋亡。【结论】中药复方肝毒清可能通过调节细胞铁的代谢,抑制HSC活化并诱导其发生凋亡,从而在体外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55.
为观察双氢青蒿素对间日疟原虫配子体的作用,在疟区以双氢青蒿素治疗了带配子体的间日疟患者9例,定时取血涂片观察血液中疟原虫的变化,并以大劣按蚊为媒介,观察配子体感染性有无变化。结果服药后原虫无性体和配子体密度均迅速下降,8hr后配子体全部失去感染性。表明双氢青蒿素可迅速杀灭间日疟原虫配子体  相似文献   
56.
18例配子体和无性体均阳性的恶性疟患者,随机双盲分为A、B和C三组,各组均6例。A组顿服甲氟喹750mg,B组顿服甲氟喹750mg+周效磺胺1500mg+乙胺嘧啶75mg,C组顿服甲氟喹750mg+伯喹45mg。以大劣按蚊检测配子体的感染性,以志愿者试验于孢子的感染性。结果全部患者治愈,治疗后7天,A组按蚊涎腺感染率为33.3~87.5%,B组为33.3~85.7%,被叮咬的志愿者全部感染恶性疟;治疗后14天,A组按蚊感染率为0~57.1%,B组为0~60.0%;治疗后21天,A组和B组的感染率均为0。C组仅1例治疗后1天能感染蚊媒,其余各天都未能感染蚊媒。显示甲氟喹和法西嘧对恶性疟配子体感染性无明显抑制作用,可能当地恶性疟原虫对法西达有抗性,当地恶性疟的潜伏期是7~13天。  相似文献   
57.
双氢青蒿素与磷酸喹哌治疗恶性疟的随机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口服双氢青蒿纱5天疗程(总剂量360mg)和7天疗程(总剂量480mg)分别治疗恶性疟各50例,并设磷酸喹哌对照组51例进行随。结果表明,两组青蒿素治疗组全部病例均获临床治愈。治疗后28天随访观察,5天组32例中有2复燃;7天组72例中未见复燃。平均退热时间、疟原虫转阴时间和原虫复烯率未见明显差异(P>0.05)。磷酸喹哌对照组51例中,敏感者17例,一级抗性10例,二组抗性11例,三级抗性13例  相似文献   
58.
马赟  汪晓军  张奉学  郭兴伯  刘妮 《北京医学》2010,32(12):979-982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对HSC-T6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将复苏后处于对数生长期的HSC-T6单细胞悬液稀释成浓度为2.0×10^5个/ml,并以0.1ml/孔接种,置于37℃、5%CO2培养箱内培养,24h后将不同稀释度的三七总皂苷按0.1ml/孔加入培养孔。实验另设培养液空白对照组和细胞对照组。每24h观察细胞形态及其生长状况,实验第4天取细胞上清液,所余细胞以MTT法用酶标仪测定OD值,计算出药物对细胞增殖的抑制率。结果三七总皂苷1/1、1/2、1/4、1/8、1/16、1/32、1/64、1/128倍比稀释浓度时的抑制率分别为83.9%、82%、83%、80.4%、85.3%、79.8%、70.7%、58.9%。1/128以下浓度组的抑制率逐渐降低。结论三七总皂苷对HSC-T6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且有明显的浓度依赖,在128倍稀释浓度时仍有较高抑制率且细胞破坏较轻。  相似文献   
59.
1982~1984年,我们在海南岛东方县东方镇卫生院试用青蒿素栓总量2800mg 3天疗程治疗疟疾,共治疗223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观察方法1,病例选择条件:(1)有疟疾临床症状,恶性疟原虫无性体>1000/mm~3或间日疟原虫无  相似文献   
60.
目的:研究软肝冲剂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Ⅰ、Ⅲ型胶原水平的影响,以探讨软肝冲剂促进肝细胞再生及阻止肝纤维化、肝硬化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复制免疫性肝纤维化动物模型,采用Rennard方法检测大鼠血清TGFβ1和Ⅰ、Ⅲ型胶原水平及肝脏组织羟脯氨酸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TGFβ1和Ⅰ、Ⅲ型胶原水平及肝脏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明显增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中药软肝冲剂和西药秋水仙碱能明显降低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血清TGFβ1和Ⅰ、Ⅲ型胶原水平及肝脏组织羟脯氨酸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中药高剂量组优于中药低剂量组和西药秋水仙碱组(P<0.05或P<0.01);中药低剂量组与西药秋水仙碱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软肝冲剂能明显降低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血清TGFβ1和Ⅰ、Ⅲ型胶原水平,以促进肝细胞再生,抑制肝纤维化、肝硬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