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OPN和uPA mRNA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骨桥蛋白(OPN)mRNA及尿激酶犁纤溶酶原激活物(uPA)mRNA在肝细胞癌(HCC)组织巾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RT-PCR方法检测60例HCC癌组织、20例正常对照肝组织中OPN和uPA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HCC癌组织中OPN和uPA mRNA的阳性表达率均分别高于对照正常肝组织(P均<0.05):痛组织中OPN mRNA的表达量在有门静脉癌栓形成组及在有早期复发转移组均高于无门静脉癌栓形成组和无早期复发转移组(分别P<0.05和P<0.01),uPA mRNA的表达水平在有包膜浸润和有门静脉痛栓形成组中均高于无包膜浸润和无门静脉癌栓形成组(分别P<0.05和P<0.01):OPN mRNA的高表达和uPA mRNA的高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HCC癌组织中OPN的表达水平可以作为判断肝癌细胞转移能力和预示肝癌早期复发的重要指标.阻断OPN的表达可能可以降低uPA的分泌,从而减少肿瘤的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患者基因型与患者一般情况、肝功能指标、HCV RNA载量及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研究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收集69例抗HCV阳性及HCV RNA>1000IU/mlCHC患者的一般情况、肝功能、HCV RNA载量、HCV基因型及中医症状等临床资料,并通过高级职称中医医师对所有患者进行辨证分型。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的t检验和χ2检验分析HCV基因型与上述各项数据的相关性。结果 69例患者中HCV1b型52例(75.4%),2a型17例(24.6%)。69例HCV单基因型患者的基因型与年龄、肝功能指标、中医证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性别、血清HCV-RNA载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男性多见1b型,女性多见2a型;1b型HCV RNA载量高于2a型。结论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以1b型为主,HCV基因型与性别、HCV-RNA载量关系密切,与年龄、肝功能、中医证型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医学形态学教学中尽管数字教学切片日渐普及与深化,但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切片仍是必不可少的最直观的重要教学工具。病变典型的教学切片十分珍贵,有的几乎是一片难求,尤其是上世纪50~60年代的一些特异性疾病的标本,如风湿性心肌炎、肾小球肾炎、  相似文献   
4.
胡志军  丁辉  汪晓军 《河南中医》2012,32(3):303-304
目的:观察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各中医证型与ALT、AST、HCV-RNA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收集病例,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ALT与中医证型关系为:脾肾阳虚型>瘀血阻络型>正虚邪恋型>肝肾阴虚型>肝郁脾虚型>湿热内蕴型;AST水平与中医证型关系为:瘀血阻络型>正虚邪恋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肝郁脾虚型>湿热内蕴型;HCV-RNA水平呈一定规律性,即正虚邪恋型>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湿热内蕴型>瘀血阻络型.结论:慢性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肝功能异常、丙型肝炎病毒定量异常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清肝活血饮抗大鼠脂肪肝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清肝活血饮治疗脂肪肝的疗效和机制。方法 :采用复合方式建立大鼠脂肪肝模型 ,通过肉眼、血液生化、病理学检查 ,观察该方对脂肪肝大鼠的一般情况、血脂、肝酶、肝体比、病理改变等的影响。结果 :清肝活血饮能明显降低脂肪肝大鼠血脂和减轻肝脂变、肝细胞坏死程度 ,调整血脂蛋白比例和肝体比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0 .0 1)。结论 :清肝活血饮对大鼠脂肪肝有肯定治疗作用且优于东宝肝泰 ,推测其降低血脂和肝脂 ,减少肝脏脂质沉积 ,保护肝细胞 ,改善肝脏微循环等是其主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槲芪癥消汤对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株HepG2.2.15的增殖、凋亡、迁移能力、细胞内p53基因及蛋白表达量的影响,揭示该方可能的抗肿瘤机制。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槲芪癥消汤处理细胞,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rt-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p53的RNA及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槲芪癥消汤对HepG2.2.15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使细胞的侵袭能力明显下降,并可促进细胞凋亡,同时细胞内p53的RNA及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槲芪癥消汤能抑制肝癌HepG2.2.15细胞的增殖、侵袭,促进其凋亡,可能与促进细胞内的p53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黄芩甙对HBsAg和HBeAg的体外抑制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观察黄芩甙(Baicalin,Bai)对2.2.15细胞分泌HBsAg和HBeAg的影响,探讨黄芩甙的体外抗HBV作用。方法: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观察黄芩甙对2.2.15细胞的影响,采用ELlSA法检测分析黄芩甙对2.2.15细胞分泌m6Ag、HBeAg的抑制作用。结果:黄芩甙在2.2.15细胞上半数毒性浓度大于15mg/ml,在该浓度下对HBsAg、HBeAg的抑制率分别达100%、88%以上,在黄芩甙浓度为0.94~15mg/ml时,对2.2.15细胞分泌HBsAg、HBeAg的抑制率高于70%,治疗指数分别为65.22和21.74。结论:黄芩甙有显著的体外抑制HBV作用,属低毒有效药物,具有潜在的抗HBV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家族聚集性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纳入来自9个不同家族的17例PBC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学检查、治疗转归等临床资料。结果 在17例患者中,女性12例,男性5例,年龄为54.35±11.94岁;主要症状有乏力(64.7%),皮肤瘙痒(47.1%),黄疸(41.2%)和消化道出血(17.6%),部分无明显自觉症状(29.4%);血清ALP和GGT明显升高占76.4%,血清AMA/AMA-M2阳性率为88.2%;9例先证者与8例后证者均为一级亲属,其中姐妹(包括1对双胞胎姐妹)、姐弟关系占比为37.5%,父女、母女关系占比为12.5%;先证组年龄为57.75±10.38岁,包括1例(11.1%)无症状期、1例(11.1%)症状期和7例(77.8%)失代偿期PBC,而后证组年龄为47.63±7.19岁,包括1例(12.5%)临床前期、2例(25%)无症状期、3例(37.5%)症状期和2例(25%)失代偿期PBC;除1例临床前期外,其余16例均接受熊去氧胆酸治疗,平均随访5.2年,因肝衰竭死亡3例(包括1对双胞胎姐妹),其中先证者2例,后证者1例。结论 PBC发病有一定的家族聚集特点,主要累及先证者的一级亲属,最常见的为姐妹或姐弟关系。家族聚集性PBC无特殊的临床特点,容易识别。临床医生应重视PBC患者家族成员的早期筛查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脆性位点基因脆性组氨酸三聚体基因(FHIT)和含有WW结构域的氧化还原酶基因(WWOX)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评价142例HCC及其癌旁肝组织和15例正常肝组织中FHIT和WWOX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统计学分析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对2或多个独立样本的计数资料或等级资料进行分析,Wilcoxon符号秩检验对2个配对样本的等级资料进行分析,Spearman秩相关进行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68.3%和77.5%的HCC患者中出现FHIT和WWOX表达缺失或下降.肝癌与其相应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表达强度和总水平比较,u值为-9.952~-7.564,P值均<0.01;且二者的表达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1).随HCC分化程度的降低,FHIT和WWOX的表达也减弱(P<0.05),并且与血管侵犯、包膜破坏、卫星病灶出现等提示肿瘤侵袭转移的指标有关(P<0.05),在术后复发与未复发组中,二者的表达亦有差别(P<0.05).结论 FHIT与WWOX在HCC中的缺失或低表达与HCC的恶性表型有关,预示HCC患者的不良预后,二者可能起肿瘤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