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5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88篇
耳鼻咽喉   18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121篇
口腔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303篇
内科学   178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59篇
特种医学   116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728篇
综合类   899篇
预防医学   263篇
眼科学   19篇
药学   199篇
  5篇
中国医学   203篇
肿瘤学   6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130篇
  2008年   147篇
  2007年   171篇
  2006年   171篇
  2005年   161篇
  2004年   173篇
  2003年   142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98篇
  1996年   102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81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4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4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随着器官移植手术的开展,如何诱导宿主对移植器官的特异性免疫耐受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特别是对一些"免疫特惠器官”的研究,逐渐提出了如免疫偏离、克隆清除、克隆不应答、免疫抑制等诱导免疫耐受的途径[1,2].但人们发现诸如克隆不应答、克隆清除并不能完全解释自身免疫耐受及移植免疫耐受的机制.然而免疫抑制的理论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承认,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3].现在免疫学的研究进展不仅证实了外周免疫抑制性T淋巴亚群的存在,而且研究的重点集中在CD4+的Th1/Th2亚群的转换与免疫耐受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2.
1.目的:应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方法MR灌注成像、MR扩散成像于超早期诊断脑缺血与脑梗死,进一步深入研究其早期诊断的病理、病理生理基础以及其在脑缺血神经保护药物治疗疗效方面的价值。 2.试验方法:(1)临床试验部分,对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993.
联合用药治疗矽肺远期疗效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矽肺纤维化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 对“八五”攻关课题“矽肺治疗措施及效果评价研究”(简称“八五”)中的100例矽肺治疗病例,停药2年后,根据病情分别采用汉防己甲素(汉甲素)+羟基磷酸哌喹(羟哌)、汉甲素+克矽平、柠檬酸铝(柠铝)+羟哌进行全量复治、小剂量治疗和继续停药3种临床方案观察2年。对照组仍为“八五”对照组的50例矽肺病例。结果 咳嗽、咯痰的治疗有效率各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胸痛及呼吸困难的治疗有效率“汉甲素+克矽平”的全量组也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综合评价显示,无论经“八五”治疗后停药观察或“九五”攻关课题“联合用药治疗矽肺效果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简称“九五”)进行复治的病例,绝大部分均病情稳定,各治疗方案均没有出现病情加重病例。“八五”治疗病例停药2年后,X线胸片病变形态都有进展,好转率降为0;再经2年治疗,X线胸片疗效观察结果:(1)“汉甲素+羟哌”全量组的好转率升至23.8%,进展率由停药后的71.4%降至42.9%;维持量组好转率为4.8%,进展率由14.3%降至9.5%;观察组的好转率稳定为4.6%。(2)“汉甲素+克 平”全量组的好转率升至33.3%,进展率由66.7%降至33.3%;维持量组稳定率由83.3%降至50.0%,进展率由16.7%升到50.0%;观察组停药4年后仍有71.4%的稳定率。(3)“柠铝+羟哌”组好转率回升至5.9%,进展率由11.8%降为0。结论 矽肺抗纤维化治疗对稳定病情、延缓纤维化进展具有一定的远期疗效,但多数病例应根据病情进行阶段性重复治疗或小剂量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994.
汉防己甲素和磷酸羟基哌喹治疗矽肺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在“八五”攻关课题中用汉防己甲素 (汉甲 )和磷酸羟基哌喹 (羟哌 )联合治疗 34例矽肺 2年的临床观察基础上 ,改变了联合用药的给药方式 ,减少剂量 ,继续进行治疗、随访观察 ,以提高疗效 ,减少毒副反应 ,探索长期用药的可能性。一、对象与方法1 对象 :为“八五”期间用汉甲 羟哌联合治疗的矽肺患者 34例 ,分为治疗组和停药组。 (1)治疗组又分为 2组 :全量组为 1996年复查X线胸片有进展者 13例 (其中男 11例、女 2例 ) ,平均年龄 5 1岁 ,平均工龄 12年 ,工种为轧石、打眼等 ,其中矽肺Ⅰ期 2例、Ⅱ期 5例、Ⅱ 期 1例、Ⅲ期 5例 ,快型 1…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鼻息肉临床与CT的关系,提高对鼻息肉CT影像的认识,合理使用CT检查,方法:41例鼻息肉,分别行鼻窦CT冠状位(和)轴位薄层扫描,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误诊2例,结果:鼻息肉的临床表现与其大小,部位有关,CT表现为组织肿块,好发于窦口鼻道复合体区,易在鼻腔及鼻窦双向生长,结论:CT对鼻息肉的诊断,判定病变范围有重要价值,是术前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996.
现代生物技术的特点是融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于一体。现代生物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不仅为探索生命的奥秘提供了帮助,而且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成为现代技术革命的生力军。目前,全世界生物技术市场的销售额已达几百亿美元,估计2000年将达到1500亿美元。根据德国预测,到2020年,30项最主要的创新技术中,有一半主要依赖于生物技术。 本世纪70年代科学家们在生命科学领域创造了两项对人类生活和经济活动具有深刻影响的技术,一个是重组DNA技术,一个是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这两项技术的出现使得具有悠久历史的生物…  相似文献   
997.
消化道疾病     
由于胃、肠内镜的进步,大大地提高了消化道疾病的诊断率。但还有不少原因不明的,在临床治疗中常遇到的棘手病例,目前正在寻找对于这些疾病有效而相应的治疗方法。作者仅就最近主要的消化道疾患治疗动向做一阐述。一、上消化道疾患1.返流性食道炎返流性食道炎是由于食道下段贲门部的抗返流机制失调,致使胃内容物返流至食管内,引起的食管粘膜损伤。滑脱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提高肝门部胆管癌的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1978~2003年330例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切除率、并发症、死亡率、5年生存率及随访40例不同术式的切除后复发情况.结果 肝门部胆管癌切除率从前阶段(1998年前)53.6%提高到后阶段的61.1%(P<0.05),并发症发生率由9.3%上升到30.0%(P<0.01),死亡率略有上升但统计学无差别(P>0.05).对40例行根治切除术病人术后随访5年,其不同切除术式的肿瘤复发情况为:肝十二指肠韧带骨骼化切除伴方叶切除及伴左半肝切除者术后100%复发,伴右三肝叶切除者66.6%复发,复发处在肝尾叶.伴肝叶切除及尾叶切除者复发率为25%,与不伴尾叶切除者复发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别(P<0.01),伴尾叶切除与不伴尾叶切除5年存活率有明显统计学差别(P<0.01).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Bismuth分类中Ⅱ型以上者必须行肝尾叶切除及肝十二指肠韧带骨骼化切除,Ⅲa,Ⅲb期除尾叶切除外,加扩大右肝或左肝切除甚至右、左三叶切除更好.此时切除前,应行切除侧门静脉栓塞及胆管引流术,门静脉受累段切除、肝动脉切除重建应慎重选择.  相似文献   
999.
肝门部胆管癌14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同一单位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的阶段性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998~2003年收治的149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9例中手术切除91例,非切除行胆道手术引流35例,经十二指肠镜及经皮经肝胆管内支架引流9例,单纯剖腹探查5例,其余9例因特殊原因未作任何处理而出院.随访103例中切除组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6.56%、26.56%、7.81%;非切除手术引流组及胆道内支架引流组1年生存率分别是38.46%和37.50%,无3年生存者;单纯剖腹探查者5例,均于3个月内死亡.[结论]切除性治疗是延长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的关键.对不能手术切除的患者,胆道内支架支撑引流且具有简便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与正常人外周血单一核细胞Toll样受体4(TLR4)mRNA、TLR2mRNA的表达情况。方法 运用Taqman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活动期SLE患者28例、稳定期SLE患者13例外周血单一核细胞TLR4、TLR2的mRNA表达水平,并与正常人作对照。结果 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TLR4mRNA较正常人和稳定期SLE患者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其中复发的、经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活动期SLE患者较未经治疗的初发患者TLR4mRNA升高更明显(P<0.05)。SLE活动期和稳定期患者TLR2mRNA较正常人对照显著降低(P<0.01)。结论 活动期SLE患者TLR4mRNA表达水平升高,尤其是使用过糖皮质激素的患者TLR4升高更为显著,其原因可能与感染作为诱发SLE活动因素之一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