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9篇
特种医学   7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观察肝癌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穿孔紊表达和脱颗粒特点及与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方法采集52例肝癌患者、20例健康人的外周血,用流式细胞仪分析CD8^+T淋巴细胞穿孔素表达百分比;以抗CD3单抗刺激后CD107a表达量代表CD8^+T淋巴细胞脱颗粒的数量。结果肝癌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穿孔素表达量(32.3%±17.4%)与健康对照(31.8%±1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抗CD3单抗刺激5h后CD8^+T淋巴细胞CD107a表达量(6.8%±4.2%)低于健康对照(15.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癌患者CD8^+T淋巴细胞脱颗粒能力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2.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自身免疫介导的,以肝内中、小胆管胆汁淤积为特征的肝病。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已报道的PBC的发病机制及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3.
目的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6个月后,对HIV感染者血浆及精浆中的HIV RNA水平进行比较研究,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及精液细胞中的HIV DNA水平进行比较研究。方法收集HAART 6个月后血液中HIV RNA下降到检测不出的16例患者的精液和血液样本,采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其血浆及精浆中的HIV RNA水平,PBMC及精液细胞中的HIV DNA水平。结果 16例患者的精浆中有15例可检测到HIV RNA,在PBMC及精液细胞中均可检测到HIV DNA,且二者HIV D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AART 6个月后,大多数患者精液中仍可检测到HIV RNA及HIV DNA。  相似文献   
24.
[摘要] 目的 观察肝硬化合并轻微型肝性脑病(minimal hepatic encephalopathy, MHE)的临床特点,以及相关临床指标与MHE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选取87例肝硬化患者,每例患者均进行数字连接试验-A(number connection test-A, NCT-A)测试,测试结果超过正常值上限的患者确定为MHE组,否则为非MHE组。同时收集患者病史及血常规、肝功能、血氨、凝血功能等临床指标,并计算肝功能Child-Pugh评分,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MHE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87例肝硬化患者中,49例(56.3%)NCT-A异常,诊断为MHE。统计学分析发现MHE组血氨水平明显高于非MHE组(P<0.05),但MHE组的血氨水平与NCT-A异常程度无明显相关性。MHE组中,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比例、既往发生显性肝性脑病的患者比例、肝功能Child-Pugh评分B&C级患者比例显著高于非MHE组(P均<0.05);MHE组年龄偏低,具有更高的TBIL、氨基转移酶水平,而血ALB、CHE、PTA等较非MHE组均显著下降(P均<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偏低、失代偿期肝硬化、Child-Pugh分级高、血氨水平高、CHE水平低、TBIL水平高、PTA降低均是MHE发生的危险因素(P均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TBIL水平高是判断MHE发生风险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肝硬化患者中MHE发生率较高,特别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和肝功能基础较差的患者发生MHE风险显著增加,总胆红素水平高是发生MHE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5.
中国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频率参考值范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调查中国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频率参考值范围.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846例乙型肝炎患者和117例健康人群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数值,调查我国健康人群和乙型肝炎人群的参考值范围.结果 调查了16~60岁健康人群和HBV感染相关的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和肝硬化人群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CD3+CD...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s)治疗对乙肝病毒(HBV)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2009年4月-2010年12月于解放军302医院住院,且未经抗病毒药物及其他免疫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16例,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细胞因子鸡尾酒诱导培养成CIK细胞后,经静脉回输患者体内。观察CIK细胞治疗后24周内患者体内HBV DNA水平、CD3+CD56+细胞频率的变化,以及髓样树突状细胞(mDCs)和浆样树突状细胞(pDCs)频率的改变。结果自体CIK回输后,9例患者产生病毒学应答,其体内HBV DNA水平分别于第41、2及24周(分别为5.70、5.09和4.08log10拷贝/ml)出现明显降低(P<0.05或P<0.01);7例患者表现为病毒学无应答,其体内HBV DNA水平均与在基线时(6.39log10拷贝/ml)无明显差异(P>0.05)。经14d的诱导培养后,病毒学应答者CIK细胞的主要效应细胞CD3+CD56+细胞比例为17.21%,明显高于无应答者(8.97%,P<0.05)。经CIKs治疗后,病毒学应答者pDCs频率由治疗前的0.27%上升至治疗后4周的0.39%(P<0.05)和治疗后12周的0.34%(P<0.05),而病毒学无应答者无明显改变。CIK细胞回输后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CIK细胞治疗慢性乙肝安全性好,能抑制HBV复制,其机制部分是通过提高pDCs频率实现的。  相似文献   
27.
目的 观察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前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慢性感染儿童外周血HIV-1特异性CTL的反应特点,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集24例HIV-1 慢性感染儿童外周血并分离PBMCs,常规进行CD4 T细胞绝对数和血浆病毒载量测定.应用tetramer染色技术和ELISPOT技术分别测定HIV-1表位特异性CTL频率和IFN-γ产生细胞的数量.结果 在80%的HIV-1慢性感染儿童外周血可检测到HIV-1特异性的tetramer CTL细胞和HIV-1表位肽刺激的IFN-γ产生细胞.未经HAART治疗和HAART治疗失败的儿童,其体内CTL反应明显强于HAART治疗成功的儿童,并且这种CTL反应与HAART治疗时间呈明显的负相关.结论 HAART治疗后外围血HIV-1特异性CTL反应明显降低,持续的HIV-1抗原刺激是维持外周血HIV-1特异性CTL反应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8.
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 CD25+调节性T细胞表型与功能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观察急、慢性乙型肝炎(AHB、CHB)患者外周血CD4+CD25 high调节性T细胞(Treg)的频率、表型和功能特点.方法 采集16例AHB急性发病期(发病后第1周)患者、72例CHB患者和32例健康人的外周血,检测Treg频率,并分析其表面CD45RO、CD45RA、HLA-DR、CD95和细胞内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的表达水平.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CD4+ CD25+、CD4+ CD25-、CD4+和CD4-等细胞亚群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FoxP3 mRNA表达量.通过MACS免疫磁珠分选Treg,并应用[3H]掺入法检测Treg抑制抗-CD3抗体和HBV抗原刺激的PBMC增殖能力,并观察Treg对HBV抗原或抗-CD3抗体刺激自体PBMC分泌IFNγ的影响.结果 CD4+CD25 high Treg高表达CD45RO、HLA-DR、CD95和细胞内CTLA-4,低表达CD45RA,并且较特异的高表达FoxP3 mRNA.乙型肝炎病人外周血Treg频率与健康对照(3.50±0.7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CHB组(3.90±1.44)%显著高于AHB组(3.10±0.87)%,P<0.05.Treg本身对于HBV抗原或抗-CD3抗体刺激没有明显的增殖反应和IFNγ分泌,但可抑制自体PBMC增殖和IFNγ分泌,其中对HBV抗原刺激引起的细胞反应抑制作用较强.结论 HBV感染者外周血Treg较特异地表达FoxP3分子,能抑制HBV抗原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这对于深入阐明CHB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9.
目的 观察儿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和肝内树突细胞(DC)及其亚群的特征,分析它们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清除的关系.方法 选择10例免疫耐受患儿(免疫耐受组)、20例免疫激活患儿(免疫激活组)和14名健康儿童(健康组),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髓样树突细胞(mDC)和浆样树突细胞(pDC)的百分比,分别用poly Ⅰ:C和CpG ODN2216刺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检测mDC产生白介素12(IL-12)和pDC产生干扰素α(IFN-α)的能力;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肝内mDC和pDC的数量.结果 免疫激活组mDC和pDC的百分比(分别为0.39%±0.17%和0.22%±0.13%)明显低于免疫耐受组(0.52%±0.21%和0.28%±0.10%)、健康组(0.47%±0.20%和0.36%±0.19%),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儿DC数量与血清ALT呈明显负相关,与HBV DNA病毒载量无明显相关性.免疫激活组CpG刺激产生IFN-α的量(464.8±381.8pg/ml)明显低于免疫耐受组(822.3±327.2pg/ml)和健康组(866.0 ± 311.1pg/ml,P<0.05),而免疫耐受组与健康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DC在poly Ⅰ:C刺激下产生IL-12的能力三组无明显差异.同时还发现免疫激活患儿肝内的mDC和pDC数量均明显增加.结论 儿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DC数量的下降可能与局部的免疫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123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自身抗体谱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至2010年解放军三零二医院收治的123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临床及病理分期分为肝硬化期70例和非肝硬化期53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ies,ANA)和抗线粒体抗体(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ies,AMA),采用免疫印记法(EUROLINE)检测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ies-M2,AMA-M2)、抗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蛋白抗体(anti-promyelocytic leukemia,anti-PML)、抗核点型靶抗原蛋白100 000(anti-sp100 antibodies,anti-sp100)、抗核孔复合物210 000跨膜糖蛋白(anti-gp210 antibodies,anti-gp210)、抗重组M2融合蛋白抗体(anti-BCOADC-E2 PDC-E2 OGDC-E2 antibodies,anti-BPO)、抗52 000核颗粒蛋白 (anti-Ro-52 antibody,anti-52KD)。结果:ANA、AMA、AMA-M2、anti-PML、anti-sp100和anti-52KD阳性率,肝硬化期分别49%、47%、51%、54%、31%和49%,非肝硬化期分别为38%、37%、51%、60%、30%和51%,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nti-gp210阳性率:肝硬化期27%,非肝硬化期19%,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nti-gp210阳性的PBC患者较anti-gp210阴性的PBC患者白蛋白和胆碱酯酶偏低,转氨酶、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和Mayo评分偏高,发展为肝衰竭概率大。结论:AMA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ANA阳性有助于AMA阴性患者的诊断;anti-gp210出现在PBC病程后期,anti-gp210阳性的PBC患者有更严重的胆汁淤积和肝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