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89篇
  免费   330篇
  国内免费   149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194篇
口腔科学   73篇
临床医学   626篇
内科学   287篇
皮肤病学   24篇
神经病学   124篇
特种医学   19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11篇
综合类   1458篇
预防医学   521篇
眼科学   53篇
药学   916篇
  5篇
中国医学   1188篇
肿瘤学   64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38篇
  2022年   129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175篇
  2019年   187篇
  2018年   193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139篇
  2015年   137篇
  2014年   318篇
  2013年   305篇
  2012年   356篇
  2011年   398篇
  2010年   399篇
  2009年   375篇
  2008年   301篇
  2007年   335篇
  2006年   287篇
  2005年   246篇
  2004年   174篇
  2003年   188篇
  2002年   171篇
  2001年   170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71.
  目的  为养老机构术后患者构建远程医养结合体系,并分析其应用价值。  方法  2018年1月—2021年6月,招募50例养老机构老年术后患者,按3∶ 2的比例随机分成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20例)。实验组出院后接受远程医养结合体系服务,对照组则按传统方案分别接受“医”和“养”的服务。出院1个月后,分别评价2组的就诊次数、医疗费用、术后恢复情况、焦虑抑郁及满意程度。  结果  实验组的就诊次数较对照组少[0(0,1)次vs. 1(0,2)次,Z=-2.133,P=0.033]。2组的医疗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138.93)元vs. 112.20(0,291.70)元,Z=-1.413,P=0.158]。实验组无切口感染患者,对照组有1例,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31,P=0.216)。2组均无切口出血、切口裂开、再入院及再手术患者。2组间的体力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2.33±9.35)分vs. (70.00±9.18)分,t=0.871,P=0.388)。2组间的体重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0(0.30,1.73)kg vs. 0.75(0.10,1.10)kg,Z=-1.737,P=0.082]。实验组的焦虑、抑郁得分均较对照组低[(35.04±7.36)分vs. (39.69±8.08)分,t=-2.103,P=0.041;(37.92±7.22)分vs. (42.88±6.46)分,t=-2.477,P=0.017]。实验组对医疗服务、心理慰藉、科普宣传及日常照护的满意程度均较对照组高(均P < 0.05);2组对文化娱乐的满意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远程医养结合体系能够为养老机构老年术后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如减少就诊次数、提供更好的心理慰藉及更好的科普宣传等,同时也能促进日常照护的完善。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肾癌(RCC)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DC)与同源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共培养后的DC-CIK细胞对RCC的杀伤活性。 方法: 将健康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来源的DC经RCC(786-0细胞株)抗原致敏后与同源CIK细胞共培养,实验分3组:RCC抗原致敏DC与CIK共培养组(A组),未致敏DC与CIK共培养组(B组),单纯CIK组(C组)。流式细胞仪检测DC及CIK免疫表型。MTT法检测3组效应细胞对786-0细胞杀伤活性。 结果: 效靶比 20∶1 时,A、B、C组对786-0细胞杀伤活性分别为(70.64±8.26)%、(53.40±7.33)%、(46.64±6.01)%,各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以前列腺癌PC3细胞作靶细胞对照,A组对786-0及PC3细胞的杀伤活性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 RCC抗原致敏DC与CIK共培养后的DC-CIK细胞可明显提高CIK细胞对RCC的杀伤特异性和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73.
艾滋病(AIDS)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症。目前,对HIV包膜蛋白基因分析,结构功能域和抗原表位分布等研究证实,HIV包膜蛋白-env1肽段(gp120蛋白NH_2端)具有极高的保守性。本文选用基因工程表达的HIV-env1肽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脾细胞与NS-1小鼠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融  相似文献   
74.
纤维蛋白原是凝血与血栓形成过程的重要因子之一,其定量方法也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为给药理实验提供简便易行的方法,我们对两种定量方法——热沉淀法与光密度法——进行了同源血样的比较实验。  相似文献   
75.
目的 研究抗人CD38单克隆抗体(1C6)的生物学功能.观察1C6对多种肿瘤细胞系生长增殖的影响,利用不同刺激原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观察抗人CD38单克隆抗体(1C6)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以MTT法检测单克隆抗体抑制细胞增殖以及介导补体杀伤靶细胞的功能.利用抗人CD3单克隆抗体刺激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同种异型抗原诱导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在加入或未加入抗人CD38单克隆抗体(1C6)的情况下,观察细胞形态并检测3H-TdR掺入量.结果 加入不同浓度的1C6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多种细胞系的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不同刺激原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中,加入1C6的实验组细胞克隆明显减少,3H-TdR掺入量明显下降,细胞增殖受抑.结论 1C6可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生长,可介导补体杀伤多种靶细胞.1C6对抗CD3刺激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以及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均具有明显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76.
目的描述12~36月龄幼儿胃肠道功能情况,探讨潜在影响因素。方法2018年9月—2019年1月在北京市朝阳区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招募12~36月龄幼儿385名,收集幼儿及母亲基本信息,采用简版《婴幼儿胃肠道症状问卷》评估幼儿胃肠道功能。问卷共10个问题,反映幼儿胃肠道症状(6个问题)和相关行为(4个问题)。胃肠道功能总评分为10~60分,其中胃肠道症状6~36分、胃肠道相关行为4~24分,评分越高提示胃肠功能越弱;将总评分等于或高于第二个三分位数(17分)定义为轻度胃肠不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幼儿轻度胃肠不适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幼儿胃肠道功能总评分、症状评分和相关行为评分的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13.0(11.0~19.0)分、6.0(6.0~10.0)分和6.0(5.0~8.0)分。小月龄(12~17月龄14.5分,18~23月龄13.0分)比大月龄(24~29月龄12.0分,30~36月龄12.5分)、母亲为初产妇(14.0分)比经产妇(12.0分)的幼儿中位胃肠道功能总评分高(P<0.05)。轻度胃肠不适幼儿124名(32.2%),母亲为初产妇(36.8%)比母亲为经产妇(21.8%)的幼儿轻度胃肠不适发生率显著升高(P=0.0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12~17月龄幼儿与30~36月龄幼儿相比(调整OR,2.32;95%CI,1.14~4.71)、母亲为初产妇的幼儿与经产妇的幼儿相比(调整OR,2.05;95%CI,1.19~3.52),轻度胃肠不适风险显著升高。幼儿性别、分娩方式、母乳喂养时长和母亲分娩年龄对轻度胃肠不适发生风险无显著影响。结论幼儿胃肠道功能整体较好,幼儿月龄及母亲产次影响幼儿胃肠功能,小月龄及母亲为初产妇的幼儿易发生轻度胃肠不适。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比较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健康人群生活行为习惯及基因多态性。方法 以2021年1—12月某医院收治的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17例作为病例组,按照性别、年龄1∶1比例匹配同期医院进行体检健康者617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健康人群生活行为习惯及基因多态性的差异,生活行为习惯包括控制体重、吸烟、饮酒、睡眠时间、体育锻炼、饮食健康,基因多态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和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纤维蛋白原(FGB)G(-455)A、内皮细胞-白细胞黏附分子(ELAM)ser128arg、细胞黏附分子-1(ICAM1)gly214arg、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G(-308)A、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thr26asn结果 病例组患者617例中男性396例,女性221例;年龄37~64岁。健康对照组617人中男性396人,女性221人;年龄37~64岁。2组性别分布、平均年龄、舒张压和收缩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控制体重、吸烟、饮酒、睡眠时间、体育锻炼、饮食健康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FGB G-455A、ELAM ser128arg、ICAM1 gly214arg、TNFαG-308A、TNFβ thr26asn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FGB G-455A、ELAM ser128arg、ICAM1 gly214arg、TNFαG-308A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而TNFβ thr26asn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遗传因素,与TNFβ thr26asn多态性可能存在一定关联,寻求遗传病因学证据及建立良好生活行为习惯,如控制体重、戒烟限酒、保证充足睡眠、坚持体育锻炼和健康饮食等,有利于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微创截骨手法整复术治疗拇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采用微创截骨手法整复术治疗拇外翻患者31例(42足),其中男3例,女28例;年龄18~76(50.1±4.9)岁。观察并比较手术前后拇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第1,2跖骨间角(inter metatarsal angle,IMA),第1,2跖骨长度差变化,术后采用美国矫形骨科学会足踝外科学组(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拇趾-跖趾-趾间关节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价。结果: 31例(42足)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4~18(15.1±1.2)个月。HVA、IM分别由术前的(38.5±5.4)°、(13.0±1.1)°矫正到术后的(14.3±4.7)°、(9.1±1.5)°(P<0.05)。术前1、2跖骨长度差为2~-4(-0.59±1.80) mm,术后为0~-6(-3.53±1.60) mm,平均第1跖骨短缩2.94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OFAS评分由术前的(57.8±9.7)分提高到术后的(92.1±9.3)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优23足,良16足,可3足。结论: 微创截骨手法整复术手术时间短、切口小、能够有效纠正拇外翻畸形、改善前足功能,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79.
目的 分析2014—2018年内蒙古社区卫生资源配置现状及公平性情况,为进一步优化社区卫生资源配置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评价内蒙古社区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 结果 内蒙古地区社区卫生资源配置按地区分布存在“中间高,两边低”的现象。2014年至2018年内蒙古地区卫生资源总量在不断增长;整体看在国内生产总值维度上各项社区卫生资源洛伦兹曲线弯曲程度最小,地理面积维度上各项社区卫生资源洛伦兹曲线弯曲程度最大。 结论 内蒙古社区卫生资源总量不断增长,但人均不足;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人才稀缺;按常住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配置的卫生资源比较公平,按地理面积配置的卫生资源差距悬殊。  相似文献   
80.
脊髓全横断损伤后凋亡因子Fas和FasL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通过制备SD大鼠脊髓全横断性损伤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和灰度值测定揭示促凋亡因子Fas和FasL在脊髓完全性损伤后,不同时间点之间的相互变化趋势,以探讨Fas和FasL在脊髓损伤中的作用。结果显示:正常和脊髓全横断损伤后的不同时间组SD大鼠脊髓灰质的前角神经元中均可观察到Fas和FasL的免疫阳性产物。与正常组比较,Fas、FasL阳性神经元细胞数在术后1、3、7、14d组均升高(P<0.05),21d组则降低(P<0.05)。前角Fas、FasL阳性神经元的灰度值在术后1、3、7d组较正常组降低(P<0.05),14、21d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提示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后,在损伤节段尾侧脊髓前角神经元Fas与FasL的表达经历了由增高到降低的过程,Fas和FasL表达增加有诱导神经细胞凋亡的趋势,可能参与诱导了脊髓继发性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