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86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5篇
  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51.
杨靖  任雨笙  汪道文 《心脏杂志》2009,21(4):507-510
目的 寻找汉族人群花生四烯酸细胞色素P450ω-羟化酶基因CYP4F2的编码区多态性位点分布情况。方法 采集50例血压正常、无血缘关系的汉族人外周静脉血白细胞;提取基因组DNA;设计特异性引物,PCR法分段扩增基因编码区序列,电泳检测后回收目的片断;测序,与参考序列比对后统计结果。 结果 CYP4F2共发现6个多态性位点,其中3个有意义:1个3′端非编码区的多态性位点G19026A,2个引起氨基酸改变的多态性位点T2013G和G18000A。其余为同义突变或者位于内含子区。结论 ①多态性位点存在种族差异;②突变位点大多数位于内含子区,或者为同义突变,仅有少数有意义;③发现的多态性位点可能引起蛋白质构象进而改变蛋白质功能,或者引起基因转录活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EGFR-2)基因启动子区多态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脑卒中复发风险的关系.方法:对1849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前瞻性随访4.5年(中位数,范围0.1~6.0年),Cox生存回归模型分析基因多态与脑卒中复发风险的关联性.并在一个横断面队列研究中随机人选1123名无心脑血管病史的参加者,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观察基因多态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长期随访过程中,355例患者发生脑卒中复发事件.携带-604TC和CC基因型的脑卒中患者4.5年累积复发率为17.1%(159/929,复发/总例数),而-604TT基因型携带者的累积复发率为21.3%(196/920,复发/总例数).Cox生存回归模型校正了年龄、性别和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后,-604TC和CC基因型与降低的脑卒中复发风险相关,风险比0.71(95%可信区间,0.58~0.89;P=0.002);这种保护作用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患者更为显著,降低复发风险达3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604C等位基因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呈显著负相关(标化回归系数β=0.125;P<0.001).结论:VEGFR-2基因启动子多态-604TC和CC基因型携带者与-604TT基因型相比,脑卒中复发风险相对较低,尤其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患者中作用更显著.其机制可能与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53.
目的 研究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介导的CD151基因转染小型猪心肌梗死模型对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影响,以明确CD151体内促血管新生的作用.方法 实验用小型猪分为4组:(1)正常对照组4只;(2)rAAV-含绿色荧光蛋白序列(GFP)组6只;(3)rAAV-CD151组6只;rAAV-antiCD151组6只.结扎猪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包装正义及反义CD151腺相关病毒,分点注射至梗死区及梗死周围心肌进行基因转染.基因转染8周行Westernblot测定心肌组织CD151蛋白表达,氮-13-氨水(13N-NH3)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影(PET)评价心肌血流灌注,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结果 CD151基因转染促进心肌组织局部CD151高表达.与rAAV-GFP组比较,基因转染8周时rAAV-CD151组心肌缺损面积减小[(11.3±2.4)%与(21.1±2.6)%,t=-5.67,P<0.01],心功能各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65.7±4.6)%与(54.7±5.3)%,t=3.98,P<0.05]、左心室短轴缩短率[(36.0±2.9)%与(27.6±3.1)%,t=3.35,P<0.05]、左心室前侧壁的增厚率[(55.4±4.9)%与(36.8±7.8)%,t=3.34,P<0.05]和室间隔的增厚率[(35.2±6.0)%与(26.7±4.4)%,t=9.27,P<0.01]均增加,左心室前侧壁和室间隔的厚度亦增加(P<0.05).rAAV-antiCD151组各参数则低于rAAV-CD151组(均P<0.05).结论 rAAV-CD151能有效转染小型猪心肌,增加缺血心肌血流灌注,减小梗死面积,明显增加心肌收缩力并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中国人群中Endoglin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和插入/缺失多态性与脑卒中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大规模病例-对照关联研究.(1)入选来自7个临床中心的1414例病例(其中脑梗死629例、脑出血376例、腔隙性脑梗死409例)与1376例对照,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Endoglin基因C1096G多态性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频率分布,并分析其与脑卒中的关系;(2)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的方法分析Endoglin基因第7内含子5'TCCCCC3'插入/缺失多态性.结果 (1)Endoglin基因1096位点G等位基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频率分别为13.5%和13.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27,P=0.363).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2)中国人群中存在Endoglin基因第7内含子插入/缺失多态性,该多态性的频率仅为0.003.结论 中国人群中Endoglin基因1096碱基处G/G等位基因多态性和第7内含子5'TCCCCC3'的插入/缺失多态性不是脑卒中的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55.
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心血管遗传性疾病,主要病因是编码肌小节蛋白或肌小节相关结构蛋白的基因变异,目前肥厚型心肌病已成为青少年猝死的头号病因,分为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和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相对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死亡率更高,诊治更加困难。现从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治疗角度出发,对以往及近期有关的治疗手段尤其是介入和手术治疗方面的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6.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尿微量清蛋白的水平,探讨其与脑卒中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的方法检测了来自全国7个临床中心病例对照的尿微量清蛋白水平。1890例脑卒中患者经头颅CT或核磁共振检查证实(其中缺血性脑梗死854例,腔隙性脑梗死528例,脑出血508例),1595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对照组经严格检查排除脑卒中。结果:缺血性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的尿微量清蛋白水平分别为(13.26±17.28)和(14.14±15.93)mg/L,明显高于对照组(10.34±11.33)mg/L(P<0.01);腔隙性脑梗死组的尿微量清蛋白水平(10.25±11.18)m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了其他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后,尿微量清蛋白330 mg L者发生缺血性脑梗死(OR=1.6,95%的可信区间1.073-2.268,P< 0.05)和脑出血(OR=1.7,95%的可信区间1.054-2.650,P<0.05)的危险性增加;尿微量清蛋白异常与腔隙性脑梗死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微量清蛋白水平与脑卒中发生的关系密切,是脑卒中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7.
目的 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研究淋巴毒素α(lymphotoxinα,LTA)基因多态性位点是否为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Taqman-MGB探针法在558名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和557名健康成人中对LTA的rs1800683、rs909253、rs1041981三个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在单核苷酸多态性水平和单体型水平进行关联分析,并使用Bonferroni法进行多重检验校正。结果 LTA的三个单核甘酸多态性的不同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在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组和对照组分布未见统计学差异。以最常见的单体型AGA作为参照,在校正传统危险因素后,GGC携带者有0.381倍卒中发病风险(95%CI:0.198~0.733,P =0.003)。结论 GGC单体型可能是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发病的保护性因素,有待于在前瞻性研究中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58.
目的分析我国汉族人群CYP4F2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选择189例高血压病患者和187例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PCR.RFLP方法对CYP4F2G20597A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CYP4F2G20597A基因型、等位基因在高血压病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在以性别为基础进行分层分析时,携带CYP4F220597G等位基因男性在患高血压组与无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1.6%vs71.3%,P〈0.05),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予以校正心血管病多种危险因子后(吸烟,TC,基因型,年龄及BMI),男性CYP4F220597GG携带者患高血压病风险约为CYP4F220597GA和AA基因型携带者的2.689倍。结论CYP4F2基因G20597A多态性与我国男性高血压病具有相关性,并且CYP4F220597GG基因型可能为我国汉族男性高血压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59.
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FHCM)致病基因序列及其突变位点的明确,以及对基因型与基因表型关系及发病机制的阐释为精确定性的临床诊断和针对高危病人的重点监测和积极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0.
心脏按压有效性的讨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胸外按压技术介绍以来,一直被人们用来代替开胸心脏按压抢救心跳骤停,尤其是国内,至今几乎完全采用该技术。尽管它能使少数病人成功地复苏,但对绝大多数心跳停止病人几乎没有任何帮助。近年来,人们在大量实验和临床实践基础上,越来越认识到,开胸心脏按压明显优于胸外按压技术。本文对心脏按压技术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