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3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8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48篇
中国医学   2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目的探讨金属银夹标记胆道通道,利用胆道镜技术治疗胆肠吻合术后肝胆管结石复发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市友谊医院47例胆管结石行胆肠Roux-en-Y吻合术患者的资料,在空肠盲袢或输出袢处使用银夹作标志,术后通过胆道镜行胆管残留结石或复发结石或狭窄的治疗。结果11例术后胆管残留结石和5例残留结石合并胆管狭窄者经T管窦道行胆道镜探查、取石及肝胆管狭窄的治疗而治愈。2例结石复发的患者根据空肠的金属银夹标记物,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进行穿刺置管建立胆道镜通道,通过胆道镜成功取出了结石,避免了再手术。结论发挥胆道镜技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优势,经以银夹标志的胆道通道,可望成为治疗胆肠吻合术后复发结石手段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2.
背景:肝移植术后胆道损伤引起的并发症是临床上诊治的难点,是抑制肝移植发展的瓶颈。 目的:在成功应用胆道内镜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同时,对胆管的损伤进行观察记录并取活检病理,分析不同胆管损伤、组织病理学类型与肝移植术后胆管并发症的关系。 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分析,于2001-07/2005-10在大连市肝胆外科研究所,友谊医院肝胆外科完成。 对象:将19例肝移植术后患者根据胆管并发症发生情况分为3组:正常组4例,胆管损伤组12例,肝动脉损伤组3例。 方法:利用内镜技术,分别对3组患者进行胆管观察、记录,内镜下取活检进行病理分析。对于无T管者,应用子母胆道镜观察、取活检。 主要观察指标:应用胆道内镜观察T管造影、肝内外胆管黏膜外观及病理学检查结果、供-受体胆管吻合口的愈合情况。胆管损伤组经内镜取石、狭窄扩张治疗后行上述指标的复查。 结果:①正常组患者肝内外胆管解剖正常,无狭窄、瘢痕,胆管黏膜颜色正常,供-受体胆管吻合口愈合佳。病理学检查均可见修复性的黏膜组织,被覆上皮完整。②胆管损伤组患者胆管内有各种类型的单发、多发及铸型结石,胆管均有不同程度损伤,经内镜取净结石、解除梗阻后,胆管黏膜均有不同程度的修复,造影检查胆树恢复正常。③肝动脉损伤组患者胆管壁缺血坏死,丧失胆管的组织结构,明显充血,胆泥和结石完全灌满供体胆树,Ⅲ级胆管间断具有胆管的组织结构;病理学检查发现胆管壁弥漫坏死,结构不清,大量胆汁渗入,可见增生的肉芽组织和化脓灶。 结论:在原位肝移植中胆管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冷保存/再灌注损伤是导致胆管树损害最重要的始动因素,胆管周围血管丛的损伤和微循环障碍可能是胆管损伤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理疗方案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康复治疗应贯穿于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的全过程,本文重点介绍脑卒中各期的康复目标及理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常用治法的循证医学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寻求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到目前为止确有疗效的可靠证据。方法 采用循证医学和临床流行病学评价文献质量的原则和方法,全面检索建国以来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文献,对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针灸治疗最常用的干预措施依次为电针、毫针、激光针和穴位注射。结论 未检索到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最可靠证据.为针灸临床疗效的评价与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与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寻求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到目前为止确有疗效的可靠证据。方法采用循证医学和临床流行病学评价文献质量的原则和方法,全面检索建国以来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文献,对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评价。结果针灸治疗最常用的干预措施依次为电针、毫针、激光针和穴位注射。结论未检索到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最可靠证据,为针灸临床疗效的评价与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与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6.
贲门失弛缓症内镜下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贲门失弛缓症有药物、手术和内镜下治疗,各自优势如何,仍需进一步探讨。方法38例患者,肉毒毒素注射13例,球囊扩张20例,外科手术(食管下括约肌成形术)5例,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6,12和24个月食管梗阻程度和发生频率,评估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3种治疗均有效,治疗后1个月的缓解率显著高于治疗前。治疗后12个月,球囊扩张和手术仍有较高的缓解率,明显高于肉毒毒素注射治疗。治疗后24个月。球囊扩张术和手术治疗的许多患者症状再加重。球囊扩张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多。结论3种治疗均是有效的方法。球囊扩张术和手术的疗效持续时间相似,均比肉毒毒素注射长,但后者具有痛苦小,安全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3种不同支撑方法在胆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2014年12月该科采用胆道内镜治疗的18例胆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胆道镜下高频电切和/或球囊扩张解除吻合口狭窄,取净肝内外胆管结石后放置支撑管,包括:树脂支架(A组)、全覆膜自膨氏可回收金属支架(B组)、持续性球囊扩张导管(C组)。结果 A组8例,平均放置(2.75±0.89)枚(2~4枚)树脂支架,置管时间(5.63±3.82)min(4.0~15.0 min),支撑(6.75±1.04)个月(6~9个月),取管时间(1.19±0.80)min(0.5~3.0 min);支架取出前胆道镜下观察:支架均为胆泥堵塞,吻合口处黏膜及支架外壁可见大量胆泥及纤维素附着;取出支架后观察:吻合口相对狭窄,黏膜水肿并有渗血,肝内外胆管黏膜轻度水肿,胆管壁上有大量胆泥及纤维附着,并可见支架压迫性组织增生痕迹。B组6例,支架长度4 cm,直径1 cm,放置耗时(0.67±0.26)min,支撑(5.17±0.75)个月(4~6个月),取出耗时(4.50±2.72)min(3.0~10.0 min);支架取出前胆道镜下观察:吻合口及支架内外壁上见少许胆泥及纤维附着,胆汁流出顺畅;取出支架后观察:吻合口无狭窄,吻合口黏膜轻度水肿,局部黏膜少许渗血,肝内外胆管黏膜正常;C组4例,放置耗时(0.63±0.25)min,支撑(5.50±0.58)个月(5~6个月),取出耗时(0.63±0.25)min;球囊扩张导管取出后观察:吻合口无狭窄,吻合口及肝内胆管黏膜均正常。随访3个月~6年,A组复发4例,B组复发2例,C组无复发。结论持续性球囊扩张导管支撑治疗胆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狭窄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和预后好等优点,临床效果优于树脂支架及全覆膜自膨氏可回收金属支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Barrett食管的内镜与病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Barrett食管(BE)的病理和内镜特点。方法对152例经胃镜榆查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的BE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BE患者以40—60岁居多。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重叠,烧心反酸51.32%(78/152)、吞咽困难5.92%(9/152)、胸骨后疼痛7.89%(12/152)、上腹痛或不适44.08%(67/152),无症状者5.26%(8/152)。内镜下表现为LSBE者7例(4.61%)、SSBE者145例(95.39%)。可见岛型98例,占64.47%;舌型39例,占25.66%;全周型15例,占9.87%。病理检查152例食管下段复层鳞状上皮均被柱状上皮取代,68例(44.74%)有肠化。结论BE多见于中年人,临床无特殊表现,诊断依靠内镜和病理检查,以岛型多见,但岛型肠化率最低,年龄与肠化相关,伴异型增生和肠化患者应加强随访以防止癌变。  相似文献   
19.
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手术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是高科技、新技术、新概念.取石保胆是目的 ,内镜取石是方法 ,完全不同于其他的胆囊手术.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等特点 [1],且可保留有功能的胆囊,是值得推广的治疗胆囊结石的良好方法 .  相似文献   
20.
我们利用胆道镜观察和处理胆道损伤15例,现将我们的体会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患者资料 1.肝移植术后并发胆管损伤:12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为46.1岁.肝移植后肝动脉血流速度正常,吻合口通畅.术后2~4个月开始出现黄疸,T管造影可见肝内外胆管轻度扩张或不扩张.其内呈现片状、条状负影.2.肝移植术后并发肝动脉狭窄、栓塞和胆管损伤:3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为47.5岁.肝移植后出现肝动脉狭窄和栓塞,早期即出现黄疸,并逐渐加重,T管造影显示移植肝胆树显影淡,呈柳絮状,镜下造影显示造影剂胆管外渗出征象,1例出现肝内"胆汁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