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24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4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不稳定型心绞痛167例早期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处理经历演变过程.传统的治疗观念认为早期介入治疗增加急性血栓性闭塞为主的缺血性并发症,应首先通过抗心绞痛、阿司匹林、肝素等药物,对早期介入治疗持消极观望态度;FRISCⅡ研究明确证实在大多数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在抗血小板、低分子肝素抗凝和抗心绞痛药物治疗的情况下,早期介入性治疗可明显降低死亡率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危险,较保守治疗更为有效.本研究总结167例不稳定心绞痛在内科药物治疗24~48 h内行介入治疗的近期疗效和临床随诊情况.  相似文献   
32.
目的评估急诊直接PCI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64例,其中≥75岁组90例,75岁组274例。主要观察指标:手术成功率、围术期相关并发症及住院期间死亡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75岁组手术成功率94.4%,术后TIMI 3级血流达标率87.8%,围术期手术相关并发症9例(10.0%)。≥75岁组住院期间病死率和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75岁组(12.2%vs 2.9%,P=0.001;16.7%vs 5.1%,P=0.000)。结论对于年龄≥75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桡动脉急诊直接PCI是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3.
血吸虫病是我国各种地方病中最严重的一种。根据毛守白氏在文献中所搜集的材料统计,全国被传染的计有12省之多,其中尤以华东地区为最严重。一般血吸虫尾蚴及虫卵多在门脉系统所属的脏器,产生病变,其中以肠、肝二脏器为最多,而侵犯脑部及肺部的此较少见。由血吸虫引起的肺部病变在国外文献中1946年有文氏Weinberg及铁氐Tillinghast在菲列宾报告2例,别氏Belding报告5例。1950年摩氏Most报告33例。1954年利氏Ritchken报告1例。在国内1950年有黎光煦等氏报告1例。1951年郑伟如等氏报告1例,同年吴彭年等氏报告3例及孔庆德氏报告3例。1955年钱岳年等氏报告3例。朱长民等氏报告1例,李学滋氏报告斗例。  相似文献   
34.
血栓前状态(PTS)是多种因素引起的止血、凝血和抗凝系统失调的一种病理过程,具有易导致血栓形成的多种血液学变化。血栓形成是在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凝血、抗凝、纤溶系统及血液流变学等多种因素改变的综合作用下发生的,这些因素在血栓发生之前已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通过有关实验室检测,有可能识别血栓前状态,我们观察了心力衰竭患血浆纤维蛋白原、DD-二聚体和偶联因子6,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本研究旨在明确急性心肌梗死(AMI )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MBMC)移植前后,尾加压素Ⅱ和脑钠肽的变化.方法 23例AMI患者(AMI组)与22例无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对照组)做对照,AMI组MBMC移植前,移植后1、7 d,对照组入选时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尾加压素II和脑钠肤水平.结果 AMI组尾加压素Ⅱ水平在MBMC移植前[(0.37410.189)ng/ml]较对照组[(0.046±0.017 )ng/ml]显著升高(P<0.01),移植后[(0.223±0.043 )ng/ml]较对照组[(0.46210.115 )ng/ml]显著降低(P<0.01),移植1d后显著升高,和移植前相比增加到129%,移植后7d再次降低.AMI组脑钠肤水平,在MBMC移植后1d与移植前相比降低到61%,移植后7d降低更明显.结论 MBMC移植的疗效可能与其对尾加压素Ⅱ和脑钠肤水平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36.
病人,男48岁。发作性胸闷胸痛1年加重1月。入院查体无阳性体征,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和V5、V6导联ST段下斜型压低。入院诊断: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给予标准的抗凝抗血小板、扩冠、降脂等非手术治疗1周,患者仍有心绞痛发作,给予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造影见左主干远端分叉病变,病变累及前降支和左旋支开口。另见前降支远端和右冠远端各有一处局限性狭窄。建议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拒绝并要求行介入手术。先在前降支远端病变处置入一枚支架,然后在左旋支和前降支开口处用标准CRUSH技术置入两枚支架,支架覆盖左主干远端病变,最后在右冠远端狭窄处置入一枚支架,共置入4枚支架。多个垂直体位投照见各支架膨胀完全,无残余狭窄,无夹层,远端血流均3级。整个手术过程顺利,患者无不适。患者返回CCU后即给予心电图检查,同术前。50 min后患者突发呼吸困难,伴心前区后背疼痛,并出现冷汗、恶心、呕吐,血压降至70/45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由80次/min降至56次/min,立即给予多巴胺升压,并给予吗啡、胃复安等对症处理,患者血压心率渐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37.
何疆春  李贤峰 《人民军医》2014,(12):1328-1328
1病例报告 患者男,31岁。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收住我院。既往无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等病史,无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偶有饮酒,已戒烟4个月余。行维A酸及亚砷酸治疗1个疗程后达到完全缓解(CR),之后给予高三尖杉脂碱+阿糖胞苷(HA)、柔红霉素+阿糖胞苷(DA)、米托蒽醌+阿糖胞苷(MA)等方案巩固化疗。最后1次(第4次)化疗后出院返家途中,无明显诱因突发心前区压榨性疼痛,并伴后背部放散痛1h无缓解,无黑蒙、晕厥、咯血、呼吸困难,无头晕、头痛。遂送我院急诊。  相似文献   
38.
目的:观察行为干预加二甲双胍对代谢综合征生物学和血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门诊初治代谢综合征患者30例,随机分为单纯非药物疗法观察组(非药物组)14例和非药物疗法加二甲双胍治疗组(二甲双胍组)16例。非药物组治疗采用改善饮食及生活方式的方法,二甲双胍组除上述非药物治疗方法外,口服二甲双胍(美迪康,齐鲁制药),连续服药观察30d。观察血压、腹围,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血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浆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In(空腹血糖&;#215;空腹胰岛素)]等指标。结果:代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4.59&;#177;0.26和-3.97&;#177;0.46;t=5.524.P&;lt;0.01),非药物组和二甲双胍组两组间治疗前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gt;0.05)。而治疗后两组间比较二甲双胍组收缩压、舒张压、三酰甘油、空腹血糖、胰岛素均显著低于非药物组(P&;lt;0.05),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则显著高于非药物治疗组(P&;lt;0.05)。结论:以行为干预加二甲双胍治疗代谢综合征可改善多种代谢异常,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39.
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力衰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bonemarrowcell,MBMC)移植治疗缺血性心力衰竭(IHF)的可行性、效果、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方法2002年12月至2004年3月,41例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入选此前瞻性研究,分为两组。(1)细胞移植组:14例经梗死相关冠状动脉超选择性移植,于气囊充盈下高压注入2mLMBMC(2×106/mL),重复注入6~8次,平均共计(3.28±0.44)×107MBMC;13例经冠状动脉选择性移植,气囊未充盈下高压注入移植细胞,细胞数与上相同。(2)对照常规治疗组:共14例,除细胞移植外其他治疗均相同。结果27例细胞移植患者手术均安全,2例于细胞注入后15~30min感发冷,30min后好转;2例细胞注入时出现短暂自限性室性早搏,术后48h持续心电监测未出现新的心律失常;随访3个月时,细胞移植组心力衰竭症状明显好转,射血分数(EF)和心搏量(SV)增加,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减少,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心肌代谢显像示代谢活力心肌增加(23.94±7.28)%(P=0.015);术后第3天、第7天脑钠素(BNP)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心钠素(ANP)水平在术后第7天明显上升;随访6个月1例心力衰竭加重再度住院,无一例死亡。对照组心功能恶化,再入院率71.4%,2例死亡。结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修复心肌对改善心功能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0.
肾上腺髓质素对心功能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浆肾上腺髓质素 (Adm)对心功能及对肌浆网 (SR)Ca2 +摄取和释放的影响。本研究探讨Adm对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一、材料与方法1 ISO心肌坏死模型制备 :雄性Wistar大鼠按Rona法[1]制作ISO心肌坏死模型。模型动物与对照动物各 2 4只。2 离体心脏灌流与实验分组 :摘取心脏挂于Langendorff灌流装置上 ,持续灌流 6 0min。记录左心室内压最大变化速率 (LV±dp/dtmax)和平均冠状动脉灌流量 (CPF)及灌流液LDH活性。将对照心脏随机等分为Adm组 (灌流液中加Adm)和对照组 (不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