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26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了解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干细胞因子(SCF)对小鼠心肌梗死后的心脏结构、功能以及缺血区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90只CD1小鼠随机分组后,分别连续给予6天的G-CSF/SCF(n=50)或生理盐水(n=40)。在干预的第三天制作小鼠的心肌梗死模型。术后3周利用心脏超声检测心功能,应用组织学技术检测心肌细胞结构改变以及判断组织的炎症程度。结果细胞因子干预可以增加心肌梗死后心输出量,但不缩小心肌梗死的面积;同时可以诱导缺血区心肌细胞肥大以及促进白细胞在缺血区域的浸润。结论G-CSF/SCF干预可以改善心肌梗死后小鼠的心功能,但与心肌再生无明显相关。骨髓动员可以加重缺血局部心肌组织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2.
目的:讨论体表心电图(ECG)对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3支病变的病例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心肌酶正常的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3支病变的病例的ECG。分为两组:仅有狭窄无闭塞为狭窄组,39例。有确切血管闭塞为闭塞组,53例。结果:两组的ECG存在异常Q波、ST段异常、T波异常的比率及单纯心腔大的比率都是闭塞组较高(P<0.05),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则是狭窄组较高(P<0.05),两组患者ECG无异常的几率基本一致,约15%。结论:ECG对心肌酶正常的冠脉3支病变患者病变程度的诊断特异性较高,敏感性较差。  相似文献   
63.
目的观察白介素-1β(IL-1β)诱导小型猪冠状动脉内膜增殖时Rho激酶和MCP-1mRNA表达与通心络干预作用。方法24头小型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1=8)、模型组(n=8)和通心络组(n=8)。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喂养普通饲料,通心络组喂养普通饲料+通心络f1g/(kg&#183;d)]。2周后麻醉、左侧开胸手术,选择左前降支及回旋支近端管腔外径近似相同的两处节段进行仔细分离,假手术组在血管外膜包裹吸附生理盐水纸巾,模型组和通心络组包裹吸附白细胞介素-1β(2.5μg)纸巾,术后继续以上喂养方法。2周后采用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各组管腔狭窄情况。造影结束后处死动物,截取包裹血管段,进行病理学检查,并采用IKT-PCIK方法,测定各组手术处理血管段Rho激酶、MCP-1mRNA的表达。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模型组冠脉管腔20%~30%狭窄,病理学检查可见模型组内膜增殖、炎性细胞浸润,平滑肌细胞内膜下迁移。通心络组管腔狭窄程度、内膜增埴及炎性细胞浸润现象较模型组明显减轻。通心络组Rho激酶、MCP-1mRNA表达强度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IL-1β诱导冠状动脉内膜增殖时Rho激酶和MCP-1表达明显增强,通心络抑制其表达可能是其抑制冠状动脉内膜增殖和炎症反应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4.
张宁  曾定尹 《中国公共卫生》2007,23(12):1514-1515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Ⅱ受体Ⅰ(angiotensin Ⅱ receptor Ⅰ gene,AT1R)基因(A1166)多态性及环境因素与苯那普利降压疗效的关系。方法对来自安徽西部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了服用苯那普利前后的血压随访观察,同时采用多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PFLP)法测定了患者(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分布频率。结果其中A等位基因频率为96%,C等位基因频率为8%,且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检测。经χ^2检验(χ^2=0.31,P〉0.05)符合H-W平衡。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同AT1R基因型的患者服药后的血压达标率在工期高血压人群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次研究在国内首次测得AT1R(A1166C)的CC型突变;AT1R的CC1166等位基因可能对ACEI类降压药物具有受体敏感性。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匹伐他汀对小鼠缺血肢血流恢复的影响,为临床应用合适剂量他汀类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建立小鼠下肢缺血模型并分为对照组、匹伐他汀低剂量组及高剂量组.镉还原Griess法、生化检测法测定3组实验结束后血清一氧化氮代谢产物及肝肾功能等含量.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3组投药前及术后双下肢血流.蛋白印迹杂交法检测各组双下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结果:低剂量组实验结束后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一氧化氮代谢产物明显高于另外2组,术后缺血肢血流恢复明显,缺血肢VEGF蛋白表达增强.高剂量组肾功能损伤明显高于对照组和低剂量组,一氧化氮代谢产物明显低于低剂量组,术后缺血肢血流恢复不明显,缺血肢VEGF蛋白表达低于低剂量组.结论:低剂量匹伐他汀促进了小鼠缺血肢血流的恢复.  相似文献   
66.
穿心莲胶囊的抗炎作用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观察穿心莲胶囊的抗炎作用。方法 :大鼠蛋清、角叉菜胶足跖注射致炎法。结果 :穿心莲胶囊 (0 .2 5 g/kg,0 .75 g/kg,2 .2 5 g/kg)对 2种致炎模型均有明显抗炎作用 ,于 3 0分钟开始起效 ,可维持 8小时之久 ,3剂量间存在量效关系。结论 :穿心莲胶囊具有明显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67.
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病学研究证实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发病率较一般人群增高 2~ 4倍。而且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死亡率较非糖尿病的冠心病病人为高。本研究宜在探讨糖尿病病人的冠脉病变特点。方法 :来自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循环内科 2 0 0 0~2 0 0 1看病住院的临床疑诊或确诊为冠心病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资料完整的病人共 371例。比较两组病人冠状动脉造影的特点。结果 :糖尿病和非糖尿病病人的动脉硬化的主要易患因素的发病率无明显差异。临床疑诊或确诊为冠心病的糖尿病病人其冠脉造影阳性率是非糖尿病病人的 2 8倍。说明糖尿病病人更易合并冠心病…  相似文献   
68.
H9c2心肌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4转位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岛素抵抗是高血压 ,冠心病及心力衰竭等疾病的发病基础。目前认为其发生机制是由于细胞内负责葡萄糖转运的信号传导机制和 (或 )葡萄糖转运蛋白 (Glut)细胞内转位机制异常所致。本实验将研究H9c2心肌细胞在胰岛素和K (使细胞膜去极化以模拟细胞收缩 )作用下Glut4的转位机制。一、材料和方法1.细胞培养和分化 :将H9c2细胞培养在 10 %小牛血清的DMEM中 ,种植后 48h ,换成 2 %血清的DMEM。 3~ 4d更换培养液。 2周后 95 %的细胞融合并分化为肌细胞以用于实验。2 .细胞内膜 (IM)及细胞膜 (PM)分离 :将收集并离心沉…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比较再注射2 0 1T1心肌显像与联合应用13 N NH3 及18F 脱氧葡萄糖 (FDG)心肌PET显像判断存活心肌的临床价值。方法  2 0例心肌梗死患者 ,行2 0 1T1SPECT负荷、再分布、再注射显像及13 N NH3 、18F FDGPET心肌显像。将左室分成 9个节段 ,以视觉评价法对放射性分布进行 4级评分。获得2 0 1T1SPECT再分布、再注射像及18F FDGPET显像的局部心肌摄取率 (%ID)。结果 PET判定为存活心肌的 48个节段中 ,45个节段 (93.8% ) 2 0 1T1再注射像也判定为存活心肌。在2 0 1T1再分布像示放射性分布严重低下的 2 4个节段 ,2 0 1T1再注射像与PET显像判定存活心肌的一致率为 87.5 % ,其中 37.5 %为存活心肌节段 ,5 0 %为无存活心肌节段。 2种显像方法的 %ID无明显差异 ,且呈显著正相关 (r=0 .72 2 )。结论 再注射2 0 1T1心肌显像判断存活心肌的准确性与PET心肌显像相似 ,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0.
目的:明确心钠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能否作为冠心病早期心功能障碍的预测指标。方法:随机入选经冠状动脉造影者60例,依据病变累及冠状动脉的支数分为4个亚组(0支、1支、2支、3支病变组)各15例;左心导管及左室电影造影测定血流动力学参数;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心钠素(AN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浓度。结果:左室射血分数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逐渐降低,但亚组间差异不显著;舒张功能参数亚组间差异显著,以时间常数为明显(P〈0.01),它同冠状动脉狭窄积分呈正相关r-0.72,P〈0.01)。ANP同冠状动脉狭窄积分、时间常数呈正相关(r=0.50和0.57,P均〈0.01),同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33,P〈0.05)。CGRP同冠状动脉狭窄积分、时间常数呈正相关(r=0.38和0.37,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