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68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2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文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与丙型肝炎病毒(HCV)混合感染的流行病学、两者相互影响及治疗原则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2.
目的了解云南省不同治疗机构艾滋病(AIDS)患者和慢性乙型、丙型肝炎患者(简称慢性肝炎患者)的门诊就诊时间长短差别,并进一步探讨影响复诊的AIDS患者门诊就诊时间的因素。方法采用典型调查的方法,对2012年4--8月份到云南省六家治疗机构进行门诊治疗的AIDS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就诊时间,并选取到同一家医疗机构进行门诊治疗的慢性肝炎患者作为对照。全部数据使用软件SAS9.2进行处理,构成比的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两组时间中位数的比较采用WilcoxonTwo—SampleTest,多组时间中位数的比较采用KruskabWallisTest,多因素分析采用GeneralLinearModels。检验水准a=0.05。结果本研究共计调查门诊就诊的AIDS患者和慢性肝炎患者625人。初次转介的AIDS门诊患者和首次开始治疗的AIDS门诊患者就诊时间中位数为33.2min和32.8min,初诊的慢性肝炎门诊患者就诊时间中位数9.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ilcoxonTwo—SamPleTestZ=4.7304,P〈0.01;Z=5.4891,P〈0.01);复诊的AIDs门诊患者就诊时间中位数为10.6min,复诊的慢性肝炎门诊患者就诊时间中位数为6.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ilcoxonTwo—SamPleTestZ=11.4950,P〈0.01)。影响复诊的AIDS门诊患者就诊时间长短的因素主要有患者年龄、治疗方案以及是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儿童患者、使用二线方案的患者以及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的就诊时间更长。结论作为两种相似的慢性传染病,无论是初诊复诊,AIDS患者的门诊就诊时间都要长于慢性肝炎患者,说明负责治疗艾滋病的医务工作者在接待患者的过程中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相似文献   
33.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所取得的功效是毋庸质疑的。但是随着药物的增加及一些新资料的出现,对于HIV感染的病人来说使治疗变得更加复杂。近年来关于何时开始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存有很大的争论,总的趋势是更加保守。首先是因为,即使病毒被长期抑制到在血浆中不可检测的水平,目前的治疗也不能根除体内的HIV,HIV仍在低水平地复制,目前的治疗方法将可能是终生的。其次,如果终生服药,病人服药的依从性很难保证。最后是抗病毒药物带来的副反应(特别是药物的长期毒性)和耐药性的产生。因此对何时开始ART,我们将不得不重新认识并加以研究。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 Finzi等人的研究表明,感染HIV的静止记忆T淋巴细胞的半衰期约为44个月,甚至形成了一个适当规模的储存池,它的完全衰变期约为60年。他还观察到,感染HIV后可以复制HIV的记忆T淋巴细胞的数目在治疗前后没有改变[1]。此外 Persaud D等人在成年  相似文献   
34.
目的:以环丙沙星注射剂为对照,采用随机对照、多中心、平行开放的试验设计,评价左氧氟沙星治疗敏感菌引起的临床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左氧氟沙星注射剂用法用量为200-300mg,bid;环丙沙星注射剂的用法用量为200-400mg,bid。两组的疗程均为7-14d。左氧氟沙星组临床可评价病例为108例,细菌学疗效评价例数为91例,药物不良反应评价例数为109例;环丙沙星组分别为110例,88例和112例。结果:试验药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9.1%,96.4%;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2.4%,93.3%;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3%,8.9%。结论:左氧氟沙星注射剂是治疗临床感染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35.
36.
目的试图通过联合应用中药来改善西药的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探讨国产药物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对照的临床观察方法,在艾滋病病毒/艾滋病(HIV/AIDS)患者进行治疗的半年中,每8周进行一次随诊和检查,包括记录用药情况、副反应发生情况、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测定病毒载量、T细胞亚群等,对检测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选择的受试者49例,中西医组(治疗组)25例,西医组(对照组)24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效果。治疗后在免疫学方面,两组的CD4细胞计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治疗组平均上升38个/μl,对照组平均上升70个/μl,但没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在治疗2个月和6个月后,病毒学反应的成功率分别为60%和28%,对照组均为70.83%;两组在治疗2个月后,对病毒的抑制程度没有明显差异,而在治疗6个月后比较,对病毒的抑制程度对照组要优于治疗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严重的毒副作用,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结论国产抗病毒药物是安全的,单纯西药组抗病毒治疗效果不论是从病毒学还是免疫学都优于中西医结合组。但在临床表现方面,两组机会性感染的发生下降,两组患者在体力、食欲、体重、腹泻及脱发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两组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37.
免疫肽联合抗乙肝核糖核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临床观察张福杰郭丽珠李兴旺刘淑华杨胜彩丁静秋近年来胎盘免疫肽免疫活性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多有报道〔1,2〕。我们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使用免疫肽联合抗乙肝核糖核酸(iRN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并以单独应用抗乙肝...  相似文献   
38.
逆转录病毒和机会性感染大会于2001年1月底到2月初在美国芝加哥举行,这是美国一年一度的HIV/AIDS临床和基础研究的科技大聚会,包含15%左右的其他国家代表,过去一年中的许多新发现,新方法和新观点都可以在会上发表,本文就本次大会内容作一综述。1 HIV诊断,药物监测技术的发展应用1.1 诊断技术的发展集中于新生代重组HIV抗体和P24抗原检测技术(第四代检测技术)和快速反应。前者与第三代检测技术相比较,检测特异性有所降低,但它对HTV早期感染的辨别能力强,在早期筛查HIV中更具优势;后者有基…  相似文献   
39.
患儿,男,13 a,因发热、出疹3 d,鼻衄半天住院。入院前3d无明显诱因出现畏寒,未测体温,自上肢近端出现红色斑丘疹,并逐渐波及颜面、颈部、躯干,24h分布至全身,初为红色斑丘疹,迅速变为疤疹及结痂疹。曾予利巴韦林治疗1d,未见皮疹增多,半天前出现鼻衄,且流血不止,约50~100ml,血小板3×109/L。 10 d前有水痘接触史,既往体健。查体:体温37.3℃,血压 14/ kPa,神清,全身可见大量红色斑丘疹,疱疹及结痂疹,同一部位可见三期皮疹,双下肢可见散在出血点,左侧鼻腔内有纱布充填,血液渗…  相似文献   
40.
目的:研究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对AIDS患者血清中MCP-1、MSP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0例经HAART3个月的国内AIDS患者及84例经HAART3至6年的德国患者血清MCP-1、MSP的水平,荧光定量PCR测定HIV-RNA滴度,流式细胞术检测CD4 T细胞计数。结果:HIV-1感染者血清MCP-1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群(P<0.01),MSP则显著低于正常人群(P<0.01);经短期HAART(3月)后,MCP-1水平下降(P<0.01),MSP无明显改变;长期HAART(3至6年)后MCP-1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MSP显著下降(P<0.01),MCP-1和MSP水平的变化呈负相关(r=-0.99,P=0.029)。结论:MCP-1、MSP与AIDS病程进展有密切关系,HAART对AIDS患者MCP-1、MSP水平有显著的改变,进而改善患者病程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