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目的 探讨智能预警系统在脑卒中患者院前院内衔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8年6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脑血病中心进行治疗并采用智能预警系统进行院前预警的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院前预警定义为120在将患者转运至目的医院之前通过软件向脑卒中团队发出预警。按照院内处理方式将患者分成非脑卒中组、保守治疗组、单纯溶栓组、单纯取栓组、桥接组和脑出血组。评价各组患者救治中智能预警系统各环节的效率,急救医师判定脑卒中的能力和应用凝视-面臂语言时间(G-FAST)量表识别重度脑卒中的能力,接诊医师急救响应速度,以及初级卒中中心急救效率[入院至出院(DIDO)时间]。结果 共纳入患者248例,其中非脑卒中患者24例,脑卒中(包括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24例(保守治疗组101例、单纯溶栓组23例、单纯取栓组32例、桥接组22例、脑出血组46例)。248例患者的中位初筛时间、预警时间、响应时间分别为28.0(13.0,92.5)、11.0(7.3,15.3)、19.0(13.0,35.0)s。6名院前急救医师应用G-FAST量表识别重度脑卒中的总体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准确度分别为84%、71%、83%、72%、79%。其中8例重度脑卒中患者通过软件实行院前救治全流程监测,中位转运时间为113(82,142)min,DIDO时间为84(12,125)min。结论 智能预警系统可实现对转运时间点数据采集自动化,使数据更全面、可信度高。该系统有助于分析脑卒中患者院前院内衔接环节中急救医师、驾驶员、脑卒中团队的效率及初级卒中中心院内救治效率等,从而不断缩短院前救治时间,提高院前救治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急诊行支架血管成形术治疗急性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连续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8年2月于我院行动脉取栓治疗的4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接受支架血管成形术治疗的患者,评价支架血管成形术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 共纳入56例患者,其中前循环36例(64.3%)、后循环20例(35.7%)。20例术前行静脉溶栓治疗,入院至静脉溶栓时间为(39.9±13.2)min。所有支架均成功释放至指定位置,技术成功率为100%(56/56)。55例(98.2%)患者实现了改良脑梗死溶栓2b、3级再通,1例患者再通失败。术后7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为2.0(0.0,6.0)分,较入院前[12.5(6.0,20.0)分]改善(Z=-4.073,P<0.05)。术后7例(12.5%)发生颅内出血,其中症状性颅内出血2例(3.6%)。39例(69.6%)术后3~5 d行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CTP)检查,支架通畅33例(84.6%)、再闭塞4例(10.3%)、支架内中度狭窄2例(5.1%);17例(30.4%)未行头颅CTP检查。90 d随访显示,34例(60.7%)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为0~2分),9例(16.1%)死亡,13例(23.2%)失访。结论 对于急性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急诊行支架血管成形术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术后短期支架内再闭塞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3.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对AMI患者行急诊PCI手术,术前(≤2h)或术中出现电风暴(ES)患者8例。其中男6例,女2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电图下壁导联的R波切迹诊断房间隔缺损(ASD)的价值。方法:分析19例ASD心电图(ASD组),19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正常对照组)的心电图资料。ASD的诊断均经超声心动图证实,并未行手术矫正。结果:19例ASD心电图中,下壁导联出现R波切迹者18例(94.7%);正常对照组有3例(15.8%)出现R波切迹,ASD组心电图下壁导联出现R波切迹的比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组(94.7%vs15.8%,P〈0.0001)。以心电图下壁导联出现R波切迹诊断ASD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4.7%和88.9%,89.5%。结论:心电图下壁导联R波切迹是诊断ASD的一项有价值的,新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e stroke with large vessel occulusion,AIS.LVO)患者的预后极差,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仅可以使10%-20%的患者获益。随着6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结果以及专家共识的发表,证实血管内治疗能够显著改善AIS—LVO患者的临床预后,其中有2个决定性因素:(1)发病到再灌注的延迟时间;(2)多模影像对适宜患者选择的指导。而其他文献也进一步证明并强调了发病到再灌注的时间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信息化流程管理系统在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救治中的构建及实践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11月于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接受卒中绿色通道救治,并且纳入信息化流程管理系统的597例疑似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AIS救治流程中各环节运行现状以及运行效率。对卒中护士和接诊医师制定绩效考核指标,计算卒中护士判定卒中的准确率及漏诊率;以医师到达预检台-建立静脉通道时间和签署知情同意书-静脉团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时间评价卒中护士救治操作能力,达标时间10 min;以呼叫接诊医师-医师到达预检台和建立静脉通道-转运至CT室时间评价接诊医师应急处理能力,达标时间5 min,计算达标率。结果 597例预检判定为疑似卒中患者中,医师判定为卒中549例,建立静脉通道430例,转运至CT室443例,完成头部CT平扫441例,静脉溶栓52例。流程中患者到院-医师到达预检台、医师到达预检台-建立静脉通道、建立静脉通道-转运至CT室、转运至CT室-完成CT平扫、完成CT平扫-团注rt-PA时间、患者到院-完成CT平扫及患者到院-团注rt-PA的中位数时间分别为3(1,5)、8(3,16)、3(2,5)、3(2,9)、9(3,22)、20(10,30)、27(19,55)min。卒中护士判定卒中的准确率、漏诊率分别为92.0%(549/597)、8.4%(50/597);医师到达预检台-建立静脉通道、签署知情同意书-团注rt-PA时间达标率分别为82.1%(353/430)、80.8%(42/52)。呼叫接诊医师-医师到达预检台、建立静脉通道-转运至CT室时间达标率分别为94.5%(564/597)、91.4%(405/443)。结论以"时间管理"为核心的流程管理系统可以帮助分析AIS救治流程中各种环节和各种人员的效率,不断优化流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3D打印辅助手术对胫骨Pilon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及骨代谢指标水平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胫骨Pilon骨折患者87例,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3D打印组(n=43)、常规组(n=44)。常规组行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3D打印组行3D打印辅助下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比较2组手术情况、手术满意度与术前、术后1周、1个月血清骨代谢指标[骨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骨钙素(osteocalcin,BG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5b,TRACP-5b)、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 isomer of C-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 Ⅰ collagen,β-CTX)]水平,术前、术后6个月、1年踝关节功能评分(Olerud-Molander)、疼痛程度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结果 3D打印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较常规组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较常规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周、1个月血清BALP、BGP水平较术前增高,且3D打印组高于常规组,TRACP-5b、β-CTX水平较术前降低,且3D打印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6个月、1年Olerud-Molander评分较术前提高,且3D打印组高于常规组,VAS评分较术前下降,且3D打印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打印组患者手术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3D打印辅助手术治疗胫骨Pilon骨折对骨代谢不良影响小,有助于促进术后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特性要因图分析出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制定措施进行整改。方法对1例发药错误不良事件从护士、环境、管理、方法4个方面进行特性要因分析。结果通过特性要因图分析,找出该便不良事件的发生是由于护士注意义务履行缺失、人力配备不足、流程不合理,床头信息不全四个主要因素引起的,根据要因制定护理整改对策。结论特性要因图能够深入的、客观的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挖出真正的影响因素,制定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措施避免不良事件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19.
脑血管疾病如颅内动脉粥样硬化、颅内动脉瘤、缺血性脑卒中等已成为人类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在多种致病因素共同作用下脑血管结构和功能改变是脑血管疾病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目前,脑血管疾病的病因尚未得到阐明,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基质金属蛋白酶在其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阻断或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为脑血管疾病的无创治疗提供了新理论依据。本文综述基质金属蛋白酶与脑血管疾病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正1颅内未破裂宽颈动脉瘤治疗现状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主要有外科手术和血管内介入治疗。2002年Lancet杂志发表了国际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试验(international subarachnoid aneurysm trial,ISAT)结果,显示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早、中期的残死率、癫痫发病率等方面优于手术夹闭~([1])。由此确立了介入治疗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价值。目前,介入治疗已成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