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皮质骨轨迹螺钉(cortical bone trajectory,CBT)结合改良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80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31例,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PLIF手术)、B组(26例,行CBT螺钉固定PLIF手术)、C组(23例,行CBT内固定改良PLIF手术).比较三组围手术指标、VAS评分、腰椎功能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以及术后融合情况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①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术后1d CK值、卧床时间、住院时间):C组各指标均显著少于A、B两组(P<0.05).②疗效指标:术后1 d、7 d、15 d,C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A、B两组(P<0.05);术后1、3、6个月,C组JOA评分变化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术后1、3、6、12个月,C组ODI指数变化量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三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三组均已达到骨性融合.结论 相较于常规椎弓根螺钉,皮质骨螺钉应用于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早期疗效更显著,皮质骨螺钉联合改良PLIF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缓解疼痛症状、改善腰椎功能方面作用更为明显,更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长海医院标准卒中救治流程对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介入治疗再通时间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连续选择2013年9月至2019年12月我院脑血管病中心收治的行血管内治疗的大血管闭塞AIS患者876例,排除病例资料不全者66例,最终纳入810例。按照是否实验施标准卒中救治流程(2018年6月22日)将患者分为研究组(采用标准卒中救治流程,335例)和对照组(未采用标准卒中救治流程,47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入院至进针时间(DNT)、入院至股动脉穿刺时间(DPT)、股动脉穿刺至血管成功再通时间(PRT),以及血管成功再通[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为2b/3级]率、术后90 d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为0~2分]率。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采用静脉溶栓+血管内治疗的患者占比低于对照组[14.3%(48/335)vs 31.2%(148/475)P<0.01]。在行静脉溶栓+血管内治疗的患者中,研究组DNT、DPT、PRT均短于对照组[34.2(28.1,60.4)min vs 53.5(27.0,72.2)min、76.5(55.9,106.4)min vs 97.0(68.9,151.1)min、45.0(37.3,90.4)min vs 78.0(55.4,109.3)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研究组的预后良好率、血管成功再通率[分别为66.7%(32/48)、91.8%(44/48)]与对照组[分别为57.4%(85/148)、93.2%(138/148)]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直接行血管内治疗的患者中,研究组DPT、PRT也均短于对照组[67.0(50.1,109.0)min vs 87.0(60.8,150.0)min、48.0(43.5,80.8)min vs 74.0(60.3,100.6)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研究组的预后良好率、血管成功再通率[分别为54.7%(157/287)、93.0%(267/287)]与对照组[分别为52.3%(171/327)、91.1%(298/328)]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我院的标准卒中救治流程能显著缩短DNT、DPT和PRT时间,缩短介入治疗再通时间。但血管再通率与良好预后率未显示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大血管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术中局部脑组织平板CT高密度征的特点以及影响其出血转化及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9月至2018年3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收治的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卒中行机械取栓治疗且术中行平板CT检查的患者244例(后循环病变64例),其中桥接治疗85例。根据平板CT结果是否存在局部高密度征,分为高密度征组(71例)和非高密度征组(173例)。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性别、年龄、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临床资料[桥接治疗、闭塞部位、血管再通达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 2b~3级、术后90 d预后良好、出血转化、病死率]的组间差异。对术中平板CT高密度征的分布特点进行分析。评价高密度征组患者出血转化及预后良好的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高密度征组术前NIHSS评分高于非高密度征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15,23)分比17(10,22)分,Z=5. 454,P=0. 028],余基线资料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2)高密度征组颈内动脉末端T形或L形、大脑中动脉M1段的闭塞比例均高于非高密度征组[36. 6%(26/71)比22. 5%(39/173),50. 7%(36/71)比35. 3%(61/173)],椎-基底动脉的闭塞比例低于非高密度征组[5. 6%(4/71)比31. 2%(54/17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高密度征组预后良好率低于非高密度征组[39. 4%(28/71)比61. 3%(106/173)],出血转化率及病死率均高于非高密度征组[33. 8%(24/71)比11. 0%(19/173),16. 9%(12/71)比6. 9%(12/17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3)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机械取栓术后高密度征发生率为29. 1%(71/244),高密度征病灶可见于1个或多个部位(共计87个),常见部位分别为尾状核头40. 2%(35个)、外囊23. 0%(20个)、内囊11. 5%(10个)、皮质及皮质下白质17. 2%(15个)、脑干2. 3%(2个)及距状沟5. 7%(5个),尾状核头和外囊的出血转化率分别为25. 7%(9/35)、40. 0%(8/20),内囊、皮质及皮质下、距状沟及脑干发生出血转化占比分别为3/10、2/15、5/5和1/2。(4)高密度征组出血转化发生率为33. 8%(24/71),发生出血转化者中,术前NIHSS评分≤22分的比例高于未发生出血转化者,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7. 5%(21/24)比61. 7%(29/47),P 0. 05]。高密度征组预后良好者中,桥接治疗的比例高于预后不良者,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3. 6%(15/28)比27. 9%(12/43),P 0. 05]。(5)分别以发生出血转化及预后良好为因变量,将单因素结果中P≤0. 15的自变量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桥接治疗(OR=0. 310,95%CI:0. 107~0. 893)及无出血转化(OR=0. 249,95%CI:0. 075~0. 828)均为90 d预后良好的保护因素(均P 0. 05)。结论伴有大血管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术中平板CT特征性高密度征可能提示高出血转化风险,且高密度征患者桥接治疗及无出血转化是90 d预后良好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长海医院标准卒中救治流程对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救治时间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连续选择2013年9月10日至2019年12月31日我院脑血管病中心收治的行血管内治疗的大血管闭塞AIS患者876例,排除病例资料不全者66例,最终纳入810例.按照是否采用标准卒中救治流程(2018年6月22日起实...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多种手段综合治疗膝关节炎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对60例患有膝关节炎的患者进行分组,分别为A、B两组,A组采用综合治疗法,主要包括对患者透明质酸钠关节腔注射,辅助消炎镇痛、股四头肌训练、中医外治等综合治疗方法。B组单纯采用透明质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法;分别对A、B两组进行治疗,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在多60例患者进行治疗后,A组中治愈患者有25例,好转的有12例,无效的有3例;B组中治愈患者人数有10例,好转的人数有5例,无效的人数达5例;对A、B两组进行比较分析得出,A组治疗有效率远远高于B组的治疗有效率,所得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过程中60例患者均没有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对膝关节炎进行综合治疗法治疗发现,综合治疗法的采用,在临床疗效上比较明显,并且使用性比较强,副作用还比较小。对目前治疗膝关节炎相对最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射频热凝术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 整群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该院收治的8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射频热凝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射频热凝术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直腿抬高角度.结果 观察组VAS评分(2.89±0.76) 明显低于对照组(3.98±0.68)(t=7.909, P<0.05);直腿抬高角度(78.42±4.42)明显高于对照组(71.64±3.98)(t=7.561,P<0.05). 结论 射频热凝术联合臭氧消融术有助于缓解患者疼痛程度,增加直腿抬高角度,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三种综合评价方法对MRI设备在医疗服务中的应用进行评价,为我国MRI设备的管理和使用提供参考.方法:运用TOP SIS法、秩和比法和粗糙集法对275台MRI设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评价方法中设备排序结果均不完全相同,但总体上进口MRI设备的评分高于国产设备.1.5T场强的国产与进口设备的评价具有差异性,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Gamma钉结合早期功能锻炼治疗老年粗隆间及粗隆下骨折的疗效。方法1997年10月~2006年9月,采用Gamma钉结合早期康复治疗老年粗隆间及粗隆下骨折,男10例,女15例,年龄41~79岁,平均65.6岁;左侧16例,右侧9例,转子间骨折18例,转子下骨折7例。转子间骨折按Evans分型:Ⅰ型6例,Ⅱ型9例,Ⅲ型2例,Ⅳ型1例。转子下骨折7例,按Sheimer分型:Ⅰ型2例,Ⅱ型2例,Ⅲ型1例,Ⅳ型1例,Ⅴ型1例。所有患者均在伤后2~14天内手术治疗,术后24~72h行髋关节主、被动活动,术后2、8、12、16、24周复查x线片,了解骨折是否愈合。结果本组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45个月,平均2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4.2个月,3例发生浅表感染。其中髋关节优15例,良7例,差3例,优良率88%。结论Gamma钉结合早期功能锻炼治疗老年粗隆间及粗隆下骨折创伤小、并发症少、治愈率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肩锁关节脱位合并锁骨远端骨折的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肩锁关节脱位合并锁骨远端骨折的患者28例,骨折脱位按Allman分类法为Ⅰ型4例、Ⅱ型14例、Ⅲ型10例;骨折类型:横型9例、斜型14例、粉碎型3例、撕脱型2例;新鲜损伤24例、陈旧损伤4例;开放性骨折3例,保守治疗失败1例.28例患者均行锁骨钩钢板手术治疗.术后强调早期功能锻炼,并进行随访,采用Karlsson分类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28例患者随访时间6~26个月.平均14.6个月.疗效按Karlsson分类为,A级17例、B级8例、C级3例,优良率89.3%.结论 肩锁关节脱位合并锁骨远端骨折是一种不稳定骨折,常伴有多个韧带的撕裂,对此类损伤应及时采用有效的内固定及修复韧带.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影响高龄急性大血管闭塞缺血性卒中(AIS-LVO)患者血管内治疗预后的因素。方法选择2017-01~2018-12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接受血管内治疗的AIS-LVO高龄患者66例,以治疗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作为预后评价指标,mRS评分≤2分的患者为预后良好组(20例),3~6分为预后不良组(46例)。分析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神经功能状况、影像学特征等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高龄患者血管内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血管内治疗后3个月预后良好率为30. 3%(20/66),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核心梗死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核心梗死体积 20 ml(OR=3. 458,95%CI:1. 033~11. 572,P=0. 044)为AIS-LVO高龄患者血管内治疗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核心梗死是影响AIS-LVO高龄患者血管内治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核心梗死体积越大,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