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3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5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6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内分泌疾病     
内分泌领域同其他领域一样 ,近年基因水平的研究正逐步展开。但自从 2 0 0 1年起 ,由于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 ,蛋白水平的研究再度活跃起来。在新激素的发现方面 ,最近由于孤儿受体配体的探查 ,以及运用从已知激素受体结合部位类似结构入手进行基因检索 ,以发现新的激素样物质的方法正在盛行。这一年来报道了很多新候补激素。今后将期待着进一步明确这些新激素的生理意义 ,以及其内在的激素网络关系 ,并期盼治疗方法的进步和预防医学的发展。一、间脑、脑垂体1 CRH/Ucn相关肽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CRH) /尿皮质素 (uroc…  相似文献   
42.
一、MRSA感染性褥疮本院住院患者中MRSA检测结果,从呼吸道分泌物中检查出MRSA的例数最多,但从脓汁中检出MRSA的比率却最高,达37.4%。在褥疮、手术创伤、皮肤化脓等病灶处取脓汁进行MRSA检查,其中检出率最高的是褥疮,高达55.3%。永武等对老人医院中MRSA感染进行了调查,同样认为MRSA感染性褥疮是高龄老人医疗中心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二褥疮感染中的MRSA 最近5年来,对637例来自褥疮病人的检查物进行了培养并已鉴定出1734株。对同一患者检查物的培养菌落进行分析,金葡菌菌检出率最高占分离菌株的1/4,其中60%是MRSA,而10年前是绿脓杆菌占比例最大。现已明确知道从褥疮中能检出很高比例的MRSA,但是MRSA对于褥疮的病态发展究竟起什么作用仍是一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短病程 2型糖尿病 (T2DM)患者大血管病变的相关因素。方法  2 6 8例短病程T2DM患者 (新诊断或病程在 1年以内 )通过超声波大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检测 ,界定有无动脉粥样硬化 (AS)分为AS组 (10 1例 )和非AS组 (16 7例 ) ,对两组患者的多项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  (1)AS组的年龄、BMI、吸烟指数 (SI)、高血压病程、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h)、C -反应蛋白 (CRP)均高于非AS组(P <0 .0 5 ) ;有DM家族史的比率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ISI)低于非AS组 (P <0 .0 5 )。 (2 )两组间性别、DM病程、空腹血糖 (FPG)、服糖后 2h血糖 (2hPG)、糖化血红蛋白 (HbA1 c)、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h)、空腹胰岛素 (FINS)的差异无显著性。 (3)Pearson相关分析 ,提示大动脉平均IMT与年龄 (r =0 .346 ,P <0 .0 0 1)、BMI(r=0 .2 2 9,P =0 .0 0 1)、SI(r =0 .349,P <0 .0 0 1)、收缩压 (r =0 .2 5 8,P <0 .0 0 1)、舒张压 (r =0 .2 0 7,P =0 .0 0 2 )、LDL -Ch(r=0 .178,P =0 .0 0 8)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短病程T2DM患者合并大血管病变主要与年龄、吸烟、超重或肥胖、高血压、高LDL -Ch血症、胰岛素抵抗 (IR)及CRP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44.
抗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缺乏症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抗甲状腺药物(ATD)致粒细胞缺乏症(简称粒缺)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01-01-2007-08-3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8例ATD致粒缺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为女性患者,年龄29~68岁,由甲巯咪唑所致;1例为男性患者,37岁,分别应用甲巯咪唑及丙基硫氧嘧啶,2次发生粒缺.7例在服药后2个月内发生粒缺,1例在7个月后发生.均以突发高热、咽痛起病.6例痊愈,粒细胞在停用ATD后2周内恢复,1例合并中毒性脑病,遗留智力低、垂足,1例死亡.结论 粒缺为ATD应用中少见但却非常严重的不良反应,不可预测,在甲亢开始ATD治疗的2个月内,应高度警惕粒缺的发生.  相似文献   
45.
病历摘要患者,男,25岁,因间断头痛4个月,发现血压升高10d于2005年3月24日入院。患者近4个月间断头痛,曾行头CT检查,但未见异常。近40d口渴、多饮、多尿,每日尿量5000ml左右。近10d头痛加重,伴心悸、乏力、恶心,间断呕吐,无大汗、抽搐和晕厥。外院就诊发现血压升高,波动于140/90~190/110mm Hg(1mm Hg=0.133kPa),同时伴低钾血症(血钾3.14~3.33mmol/L),无软瘫发作。外院CT示右肾缩小。予氨氯地平、倍他乐克降压治疗,血压控制不佳,故以“症状性高血压”收入我院。近1个月低热,体温37.0~37.5℃,尿频、排尿不适,无咳嗽、咯痰,无腹痛、腹泻。既…  相似文献   
46.
内分泌疾病     
TSH(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Basedow病的病因是产生了TSH受体抗体(TRAb),TRAb以TSH结合抑制免疫球蛋白(TSH-binding inhibitory IgG,TBII)或者甲状腺刺激性抗体(thyroid stimulating Ab,TSAb)而被测定。应用人TSH受体可以测定TBII,其在Basedow病中几乎100%阳性,但是假阳性  相似文献   
47.
摘要:目的 构建和评估结肠癌预后模型,探索肿瘤免疫微环境的特征,并分析其在结肠癌的免疫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从 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中下载结肠癌及其正常组织数据作为训练数据集,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 (Gene Expression Ominibus,GEO)中下载结肠癌及其正常组织数据作为验证数据集,从免疫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Immun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ortal,Immport)中下载免疫相关基因列表。基于以上数据集,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构建并验证预后 风险模型。另外,基于预后风险模型进行肿瘤样本分组,探讨高风险评分组和低风险评分组的肿瘤浸润水平差异、肿瘤突变 负荷(tumor mutation burden,TMB)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靶点的表达水平差异。结果 构建的预后模型 ROC 曲线下面积 (AUCROC )在3 年时为0.668,4 年时为0.699,5 年时为0.696。此外,低风险评分与良好的预后显著相关(P<0.000 1),而高风险 评分与较高的肿瘤分期显著相关(P<0.05),并在验证数据集中得到进一步验证。同时,构建的列线图模型的 C index 从0.63 增加至 0.75。基于建立的预后风险模型,高风险组的免疫治疗相关靶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有 6 种免疫细胞的 浸润程度在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较高的 TMB 与较差的预后显著相关(P<0.05)。结 论 构建的结肠癌预后模型在评估结肠癌患者复发风险分层、肿瘤分期等方面具有潜在的临床意义,有助于结肠癌的肿瘤免 疫微环境的探索及结肠癌患者的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48.
169 例短病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大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分为动脉粥样硬化(AS)组和非AS组,测定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组SAA水平较对照组高,AS组高于非AS组,并与年龄、体重指数、腰臀比及颈总动脉IMT呈正相关;年龄、C反应蛋白及SAA是影响颈总动脉IMT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49.
利尿剂所致药物性肾损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尿剂是通过抑制肾小管对水、电解质的重吸收,使尿量排出增多的药物。尿量及其组成的决定因子是肾小球滤过率(GFR)、肾小管的重吸收和分泌。GFR为125ml、min,体重60kg的人细胞外液量约12.5l,故细胞外液全部从肾小球滤过约需100分钟。此间可形成约100ml尿液,因此99.2%的水分将被肾小管重吸收。  相似文献   
50.
异位ACTH综合征伴顽固性低血钾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巴颖  杜建玲  白然  李昌臣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6,28(3):260+264-260+264
1临床资料 女性,74岁。高血压病史12年,血压波动于120~180/80~110mmHg,间断口服复方降压片,近3月应用拉西地平片(三精斯乐平,钙离子拮抗剂)。近2月无诱因出现口渴,空腹血糖10mmol/L,伴四肢无力,颜面、双下肢浮肿,血钾2.14mmol/L,于2002年2月以疑似“糖尿病,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收入院。入院查体:血压170/95mmHg,脉搏90次/min,体重指数24.8kg/m^2。无向心性肥胖、满月脸、多血质面容,无紫纹,无色素沉着。颜面及双下肢浮肿,球结膜水肿,心肺腹查体未见异常,双下肢肌力减低。入院后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离子拮抗剂联合降压治疗,血压波动于120~160/80~95mmH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