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了解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siRNA对GBC-SD细胞代谢、侵袭和端粒酶活性、hTERT mRNA、hTERT蛋白、β-catenin mRNA、β-catenin蛋白的作用,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在质粒pGCsi—H1/GFP-hTERT干扰后,采用端粒酶TRAP、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GBC-SD端粒酶活性、hTERT基因和β—catenin基因mRNA、蛋白质表达水平。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运用Transwell小室了解癌细胞侵袭情况。结果pGCsi—H1/GFP—hTERT对GBC-SD端粒酶活性、SDH活性、侵袭、hTERT mRNA、hTERT蛋白均有抑制作用并随浓度升高而增强。pGCsi—HI/NEGative对上述指标无明显抑制作用,与pGCsi—H1/GFP—hTERT抑制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GCsi—H1/GFP—hTERT可以抑制端粒酶、SDH活性及其侵袭力,其机制与hTERT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22.
目的 通过比较老年和青年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与分子分型差异,探讨两组不同年龄组乳腺癌治疗及预后的不同.方法 对56例年龄≤35岁的青年乳腺癌患者与93例年龄≥65岁的老年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其免疫组化指标进行分子分型,分析其分布情况,或分析老年组ER+PR+与ER+PR-分型表达.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1软件.结果 老年组LuminalA型、LuminalB型、Her2过表达型、Basal-like型分别有35例(37.63%)、38例(40.86%)、16例(17.21%)、4例(4.30%),青年组则分别有9例(16.07%)、29例(51.79%)、13例(23.21%)、5例(8.93%);与青年组相比,老年组Luminal A型患者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老年组患者肿瘤组织学分级较好(P=0.000)、肿瘤直径较小(P=0.003)、PR阳性者较多(P=0.004)、Her-2阳性者较少(P=0.008),Ki67低表达者较多(P=0.0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老年组中ER+PR+组比例高于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淋巴结转移、ER阳性率方面无差异.结论 老年组乳腺癌分子分型以Luminal A为主,组织学分级较好,更强调内分泌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3.
目的 研究运用微创技术(Mammotome)切除不同分布类型的乳腺多发性肿块的手术方式选择.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08年8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行Mammotome手术的1017例患者(单侧乳房肿块数量≥3个,共3 253个乳腺多发肿块),按肿块分布位置分为乳房多发性深部肿块组(A组,320例,997个肿块...  相似文献   
24.
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技术乳腺肿块切除术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用麦默通(Mammotome)技术乳腺肿块切除术并发症的防治经验。方法:710例女性患者共987个占位灶在超声引导下行Mammotome切除术。记录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处理方法及结果。结果:术中3处(0.3%)肿块发生并发症,其中大量出血2处,皮肤破损1处;术后90处(9.1%)肿块创腔发生并发症,其中瘀斑和血肿85处(94%),感染处,复发4处。均获得及时处理。结论:麦默通技术乳腺肿块切除术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出血。严格把握手术指证和谨慎操作可以预防大多数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5.
目的:比较放射性Ⅰ^125粒子和Ⅰ^125+吉西他滨(gemcitabine,GEM)在治疗局部进展期胰腺癌中的作用。方法:2000年4月-2003年5月,42例局部进展期胰腺癌(locally advaced pancreatic cancer,LAPC)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18例(Ⅰ^125粒子组),B组24例(Ⅰ^125+GEM)。所有患者均于手术中施行了Ⅰ^125粒子植入术。采用改良Dimension-averaging法来计算相关剂量。37例行胆肠和(或)胃肠吻合术。结果:42例患者中,可评价客观疗效者(objective tumor response,OTR)38例,可评价临床受益反应(clinical benefit respons,CBR)者40例,可行毒性反应评价者40例。客观总有效率(CR+PR)A组为37.8%。B组为44.7%(P〉0.05),PR缓解期A、B组各为6、7个月和4.8个月。CBR率A组为11.7%,B组为43.5%(P〈0.05)。两组毒性反应率和并发症率没有差异。12和24个月生存率A组为41.2%、29.4%,B组为65.2%、47.8%(P-0.04)。Ⅱ期12、24个月总生存率为71.9%、31.5%,Ⅲ期12、24个月总生存率为31.5%、7.9%(P=0.02)。结论:Ⅰ^125和Ⅰ^125+GEM在治疗LAPC有一定的有效率,但是,Ⅰ^125+GEM比Ⅰ^125能更好地改善LAPC的生存质量,提高LAPC生存率,并且Ⅱ期患者生存率优于Ⅲ期。  相似文献   
26.
摘要:目的 探讨及评价超声引导下微创手术(Mammotome微创旋切术)手术完全切除乳房肿块的可行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期间666例患者于我院乳腺外科门诊行B超引导下乳房肿块Mammotome微创完全切除手术,共切除917枚肿块,术后随访至少12个月,评估术后并发症、术后残留或复发以及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放射性碘-125粒子(125I)和125I+吉西他滨(GEM)在局部进展期间胰腺癌中的应用比较.背景125I近距离治疗曾被尝试应用于治疗晚期胰腺癌,尤其在治疗二、三期的胰腺癌上,拥有一定的优势;GEM是一种对晚期胰腺癌疗效肯定、耐受性好,能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抗癌药物.然而,125I+GEM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所以,本文将对上述两种疗法进行比较.方法:自2000年4月~2003年4月,38例局部进展期胰腺癌(LAPC)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18例(125I粒子组),B组20例(125I+GEM).所有患者均于手术中施行了125I粒子植入术.根据MemorialSloan Ketter癌症中心(MSKCC)技术计算出粒子的数目和总活度.每次所用粒子的平均活度、最小周边剂量和治疗靶区大约分别是20mCi,14 000 cGy,53cm3.33例行胆肠和/或胃肠吻合术.在术后,定期行腹部x拍片,CT扫描和放射性核素等检查.结果:例患者中,可评价客观疗效者(OTR)34例,可评价临床受益反应(CBR)者36例,可行毒性反应评价者36例.CR+PR率A组为37.6%,B组为44.5%(P>0.05),CR,PD中位期A组为8.0个月和3.2个月,B组5.5个月和5.0个月(P<0.05).CBR率A组为11.7%,B组为42.1%(P<0.05).两组毒性反应率和并发症率没有差异.12和24个月生产率A组为32.5%,16.3%,B组为61%,38.7%(P=0.04).总的Ⅱ期12、24个月生存率65.4%,36.3%,总的Ⅲ期12、24个月生存率31%,7.9%(P=0.02).结论:125I和125I+GEM在治疗LAPC有一定的客观疗效,但是,125I+GEM比125I能更好地改善LAPC的生存质量,提高LAPC生存率,并且与肿瘤分期相关.  相似文献   
28.
目的 :研究放射性碘 - 12 5粒子 (1 2 5Ⅰ )和1 2 5Ⅰ+吉西他滨 (GEM)在局部进展期间胰腺癌中的应用比较。背景1 2 5Ⅰ近距离治疗曾被尝试应用于治疗晚期胰腺癌 ,尤其在治疗二、三期的胰腺癌上 ,拥有一定的优势 ;GEM是一种对晚期胰腺癌疗效肯定、耐受性好 ,能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抗癌药物。然而 ,1 2 5Ⅰ +GEM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所以 ,本文将对上述两种疗法进行比较。方法 :自 2 0 0 0年 4月~2 0 0 3年 4月 ,38例局部进展期胰腺癌 (LAPC)患者随机分成2组 :A组 18例 (1 2 5Ⅰ粒子组 ) ,B组 2 0例 (1 2 5Ⅰ +GEM)。所有患者均于手术中施行了1 2 5Ⅰ粒子植入术。根据MemorialSloanKetter癌症中心 (MSKCC)技术计算出粒子的数目和总活度。每次所用粒子的平均活度、最小周边剂量和治疗靶区大约分别是 2 0mCi,14 0 0 0cGy ,5 3cm3。 33例行胆肠和 或胃肠吻合术。在术后 ,定期行腹部X拍片 ,CT扫描和放射性核素等检查。结果 :例患者中 ,可评价客观疗效者 (OTR) 34例 ,可评价临床受益反应 (CBR)者 36例 ,可行毒性反应评价者 36例。CR +PR率A组为 37.6 % ,B组为 4 4 .5 % (P >0 .0 5 ) ,CR ,PD中位期A组为 8 0个月和 3.2个月 ,B组 5 .5个月和 5 0个月 (P <0 .0 5 )。CBR率A组为 11.7% ,B组为4 2 .1% (P <0 .0  相似文献   
29.
超声引导下乳房肿块的微创完全切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及评价超声引导下微创手术(Mammotome微创旋切术)手术完全切除乳房肿块的可行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期间666例患者于我院乳腺外科门诊行B超引导下乳房肿块Mammotome微创完全切除手术,共切除917枚肿块,术后随访至少12个月,评估术后并发症、术后残留或复发以及患者的满意度,比较和分析影响术后残留或复发的各项相关因素。结果 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主要的术后并发症为术后疼痛、皮肤瘀斑和局部血肿,发生率分别为1.7%、10.9%、7.6%,术后6个月内均消失,患者满意率达98.1%。术后病理证实有3例为浸润性导管癌,其余均为良性乳房肿块。随访1年时,有13例发现残留或复发,手术的完全切除率达98.6%。残留的病例均为良性乳房肿块,残留病灶直径2~4 mm。比较发现肿块较大、多发性肿块、术中活动性出血及肿块靠近乳晕易发生残留或复发。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肿块直径较大、术中活动性出血以及肿块靠近乳晕等因素与肿块残留或复发呈正相关。结论 对于合适的病例,掌握好手术技巧,超声引导下Mammatome手术完全可以做到乳房肿块的完全切除,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相似文献   
30.
丁昂  童赛雄  冯平  秦新裕 《中国肿瘤》2006,15(9):623-627
[目的]探讨hTERT—siRNA对GBC—SD端粒酶活性、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侵袭、hTERTmRNA、hTERT蛋白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在质粒pGCsi—H1/GFP—hTERT干扰后,采用端粒酶TRAP、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GBC—SD端粒酶活性、hTERT基因和β-catenin基因mRNA、蛋白质表达水平,四甲基偶氮唑盐(MTT)光吸收法检测SDH活性,运用Transwell小室了解癌细胞侵袭情况,[结果]pGCsi—H1/GFP—hTERT对GBC—SD端粒酶活性、SDH活性、侵袭、hTERTmRNA、hTERT蛋白均有抑制作用并随浓度升高而增强。pGCsi—H1/negative对上述指标无明显抑制作用,与pGCsi—H1/GFP—hTERT抑制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GCsi—H1/GFP—hTERT通过降低hTERT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进而抑制端粒酶、SDH活性及其侵袭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