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2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22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81.
目的探讨颅骨板障表皮样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相对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骨板障表皮样囊肿影像学资料及病理资料。3例平片,4例CT,6例MR,6例MR均行增强扫描。结果病灶位于枕骨3例,颞骨2例,额骨1例;平片病变主要表现为边界清楚的骨质破坏区;CT上显示病灶位于板障,内外板呈膨胀性骨质改变,骨质破坏以内板为著,囊肿呈等低密度,内可见更低密度脂质成分;MRI T1WI主要表现为稍低信号伴有不均匀高信号,T2WI则以高信号为主伴有片状低信号,增强扫描后囊肿不强化,病变一侧的硬脑膜保持完整且明显强化。6例患者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颅骨板障来源表皮样囊肿。结论颅骨板障表皮样囊肿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点,CT及MR对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更有帮助。  相似文献   
82.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医学院校专业课的学时数较大幅度减少,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医学院校各专业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以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为例,积极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1].我们的教学改革措施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弥补了课时减少的缺陷,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改工作得到了肯定,该网络课程多次在全国、省部级及学校比赛中获奖,我们教研室连续两届获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先进单位,笔者获学校教学改革与管理先进个人.  相似文献   
83.
20世纪末,人们试图用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来弥补各种教学法不足,综合应用不同的教学法、不同技术和手段来实施教学,于是顺势而生混合学习法.“学”与“习”的混合才是混合式学习的真正内涵.通过“习”将学习的内容应用到实践中去,这是学习更高层次的目的.通过“学”与“习”教学模式在基础医学课程中应用,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值得在医学院校中推广.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导向的案例教学法在医用组织胚胎学中应用.方法:随机选取2010级临床医学本科(五年制)两个大班为实验组,另两个大班为对照组,实验组应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案例教学法,对照组应用传统教学法,两组实验数据用统计学处理.结果:实验组满意度和及格率分别是90.29%和95.15%,对照组满意度和及格率分别是87.00%和86.00%,实验组满意度和及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以问题为导向的案例教学法在医用组织胚胎学中应用教学良好.  相似文献   
85.
背景:雌激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大。 目的:观察小剂量葛根素联合雌二醇对去卵巢大鼠骨组织的影响。 方法:120只健康雌性大白鼠等分成只切除卵巢旁的一小块脂肪垫的假手术组和切除双侧卵巢的去卵巢模型组、葛根素组、雌二醇组及葛根素+雌二醇组。1周后葛根素组、雌二醇组和雌二醇+葛根素组分别皮下注射葛根素(50 mg/kg,1次/d)、雌二醇(200 μg/kg,2次/周)和雌二醇(100 μg/kg,2次/周)+葛根素(25 mg/kg,1次/d)。 结果与结论:去卵巢模型组大鼠骨组织稀疏,骨钙、磷水平和骨密度明显低于假手术组 (P < 0.01),而经雌二醇和/或葛根素治疗后大鼠骨组织形态明显改善、骨钙、磷水平和骨密度明显升高。其中小剂量的葛根素联合雌二醇治疗与较大剂量的葛根素或雌二醇治疗效果接近。提示较小剂量的雌二醇与葛根素联合治疗也可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产生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6.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联合芬太尼静脉输注用于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将100例ASAI~Ⅱ级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对照组)术后持续静脉输注芬太尼15μg,h;B组(实验组)术前15min静脉推注氟比洛芬酯注射液1mg/kg,术后持续静脉输注芬太尼15μg/h。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1、3、6、12、18、24h视觉模糊(VAS)评分,镇痛满意度,追加补救镇痛药的例数及不良反应的发生例数。结果:术后1、3.6、12hB组镇痛VAS评分低于A组(P〈0.01或P〈0.05),18h后两组镇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优良率为64%,B组为96%,两组镇痛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12h内A组有18例需肌注哌替啶来缓解疼痛,B组仅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15min静脉输注氟比洛芬酯注射液1mg/kg增强了小剂量芬太尼的镇痛效果.同时减少了阿片类药物的用量,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雷帕霉素(RAP)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大鼠神经细胞自噬及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AH组、RAP组、依达拉奉联合RAP组(联合组)。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制作SAH大鼠模型;光镜观察海马区神经细胞形态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自噬标志蛋白(Beclin-1、LC3-Ⅱ)表达水平;水迷宫测动物学习记忆。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SAH组存活神经细胞数量明显减少、Beclin-1和LC3-Ⅱ表达水平明显增加、动物学习记忆功能指标显著降低(P0. 05);与SAH组比较,RAP组存活神经细胞数量增多、Beclin-1和LC3-Ⅱ表达水平明显增加、动物学习记忆功能指标明显改善(P0. 05);与RAP组比较,联合组存活神经细胞数量明显增多、Beclin-1和LC3-Ⅱ表达水平明显增加、动物学习记忆功能指标明显改善(P0. 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RAP可提高SAH大鼠神经细胞自噬程度和神经细胞存活,提高学习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88.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由多遗传基因、多因素综合作用而导致的一种妇科常见疾病。近年来临床发病率呈升高的趋势,严重影响着妇女的身心健康和生育机能,但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无定论。内异症为雌激素依赖性疾病,而雌激素必须通过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结合发挥作用,因此,ER的变化可能影响雌激素的生物学效应。我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研究内异症患的ER—β基因多态性,旨在从分子遗传学角度,探讨ER—β基因多态性与内异症发病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9.
李平  吴军  黄海玲 《现代医院》2006,6(10):120-121
临床实习阶段是护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一个转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从单纯的学习到面对多类型的患者、家属及医务工作者和临床运转节奏,角色的改变使护生感到难以适应,理论和实践有脱节,从而产生了各种心理行为和意识上的矛唇。因此,我科在带教工作中注重培养护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整体素质,使护生通过临床实习了解自己工作性质及日常工作情况,同时逐步提高护生的职业素质、心理素质、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90.
背景:研究发现白细胞介素1β基因5号外显子 3953C/T位点处存在多态性,这种基因多态性与胃癌、风湿病、关节炎等疾病有关,而白细胞介素1β基因型在中国壮族的分布特点又如何呢?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β基因5号外显子 3953C/T多态性在中国广西壮、汉两民族中的分布,并与高加索人和非洲白人进行比较。设计:对比观察。单位:右江民族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对象:观察对象为广西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健康体检者。壮族155名,男80名,女75名,平均年龄(37±9)岁;汉族195名,男100名,女95名,平均年龄(38±9)岁。相互间无血缘关系,且均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方法:实验于2003-06/2005-05在广西医科大学医学科学实验中心完成。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155名壮族人和195名汉族人的白细胞介素1β基因5号外显子 3953C/T多态性,用基因直接计数法计算健康人群白细胞介素1β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并结合文献与高加索人、非洲白人进行了不同种族间的分析比较。主要观察指标:不同种族人群白细胞介素1β( 3953)位点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携带频率比较。结果:纳入壮族和汉族健康体检者分别155和195名,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广西壮、汉族人群白细胞介素1β基因 3953C/T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相近(壮族人群CC,CT,TT基因型和C,T等位基因分布频率:94.8%,5.2%,0,97.4%,2.6%@汉族分别为93.3%,6.7%,0,96.7%,3.3%,P>0.05)。②高加索人、非洲白人与广西壮、汉两民族人群间白细胞介素1β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携带频率差异明显(高加索人CC,CT,TT基因型和C,T等位基因分布频率:52.2%,43.9%,3.9%,74.1%,25.9%@非洲白人分别为60.4%,33.2%,6.4%,76.4%,23.6%,P<0.01)。结论:广西壮、汉族白细胞介素1β基因5号外显子 3953C/T多态性分布相近,但与高加索人、非洲白人分布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