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13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33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筛选小鼠血清中紫杉醇浓度测定的方法。方法:以Agilent C18柱为固定相,检测波长为227 nm,流速为1 mL.min-1,25℃条件下对流动相、内标、提取方法进行筛选。结果:确定以固相萃取方法提取样品,内标为地西泮和多西紫杉醇,流动相为磷酸水溶液-乙腈(50:50 V/V)以达到最佳的分离效果,测定线性范围在0.39~100.00μg.mL-1,回归方程为Y=13.325X+0.851 9(R2=0.999 3)。结论:筛选出的方法血清干扰少,样品测定周期短、快速、准确,为血清中紫杉醇浓度的测定提供了优选的方法。  相似文献   
92.
目的:调查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后首次离床活动直立不耐受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临床护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连续抽样的方法,纳入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入住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骨科的104例患者,收集其一般资料、疾病资料及治疗情况,并记录直立不耐受发生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34.6%的患者发生直立不...  相似文献   
93.
目的 观察产前穴位按摩对产妇纯母乳喂养持续时间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53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75例和观察组78例,对照组采用产后30min内早吸吮和后期按需哺乳的常规方法;观察组临产后给予乳根、中府、少泽等穴位按摩,24h内每8小时按摩1次,以后48,72h各按摩1次.对两组产妇产后泌乳始动时间和产后90,120,180d的纯母乳喂养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148例完成研究,其中观察组76例,对照组72例.在失访的5例产妇中,1例新生儿死于重症肺炎,1例2个月后拒绝随访,3例因为电话没办法联系而失访.观察组产后泌乳始动时间<24,24~48,>48 h的产妇例数分别为47,23,6例,对照组分别为26,34,1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4.706,P<0.01).观察组产后90,120,180 d纯母乳喂养产妇例数分别为65,49,38例,对照组分别为33,21,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3.04,18.37,33.25;P <0.05).结论 产前进行穴位按摩,能够提早泌乳始动时间,增强产妇母乳喂养的信心,减少因母乳不足而致喂养失败,提高婴儿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94.
目的制备一种新型的载氧脂质微泡并考察其基本特性。方法采用机械振荡法制备高效载氧的脂质微泡,考察微泡形态、浓度、平均粒径和zeta电位情况,并观察其随时间变化及经60Co射线灭菌后情况。将微泡加入缺氧溶液,比较超声辐照前后(5 kHz、3.5 W)溶液中溶解氧浓度(dissolved oxygen,DO)的变化,并评价微泡增强兔肝超声显影的效果。结果自制载氧脂质微泡平均粒径约为(959.7±161.2)nm,粒径分布均匀,浓度约为(4.01±0.69)×109/mL,zeta电位为-(12.9±2.4)mV;在观察时间内(7 d)及60Co射线灭菌前后,微泡形态,粒径大小、浓度及zeta电位无明显变化(P>0.05);经超声辐照后,缺氧溶液溶解氧浓度明显升高;载氧脂质微泡可明显增强兔肝实质超声显影。结论自制载氧脂质微泡性能稳定,具有较好的携氧、释氧能力,并可作为一种新型的理想超声造影剂。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讨精子DNA损伤对胚胎早期卵裂模式及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于重庆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不孕不育症治疗的432对不孕不育夫妇的临床资料,共432个取卵周期(其中224个周期行鲜胚移植).将纳入患者根据授精方式不同分为IVF组和ICSI组,每组又按照精子DNA碎片指数(...  相似文献   
96.
目的观察survivin对辐射损伤的影响及与caspase-9/6、3的关系.方法①将IEC-6细胞放置于2%O2环境中低氧8 h后,复氧24、48h,采用Western-blot检测胞内survivin;②给予不同实验组IEC-6细胞35Gy60Co辐射照射,采用细胞流式PI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并使用荧光免疫检测试剂盒检测各组caspase-9/6、3活性.结果低氧预处理方法可诱导IEC-6细胞表达survivin,Survivin可明显降低辐射诱导的细胞凋亡率(P<0.01),其对caspase-9/6活性无明显影响(P>0.05),可使caspase-3活性有明显下降(P<0.01).结论低氧预处理方法诱导的抗凋亡蛋白survivin是通过抑制caspase-3的活性,达到抑制辐射诱导的细胞凋亡的目的.  相似文献   
97.
目的比较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对血清催乳素(PRL)水平及体质量的影响。方法 70例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齐拉西酮组和利培酮组,其中齐拉西酮组37例,利培酮组33例。分别给予齐拉西酮和利培酮治疗8周。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估疗效和不良反应,同时检测两组的血清PRL水平。结果两组间PANSS各项评分及临床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齐拉西酮组在PRL水平改变及体质量增加方面优于利培酮组(P<0.05或P<0.01),泌乳、月经紊乱明显少于利培酮组。结论两药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均有较好疗效,齐拉西酮对内分泌影响较小,更适合于女性患者。  相似文献   
98.
目的 从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胱氨酸谷氨酸反向转运蛋白(xC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通路探讨血管软化丸对ApoE-/-动脉粥样硬化(AS)小鼠铁死亡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10只普通饲料喂养C57BL/6J雄性小鼠为正常组。ApoE-/-小鼠高脂饲料喂养12周构建AS动物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50只造模成功的小鼠分为模型组、血管软化丸低剂量(2.34 g/kg)组、血管软化丸高剂量(4.68 g/kg)组、血管软化丸高剂量+ML385(0.03 g/kg)组、铁死亡抑制剂(1 mg/kg)组,每组10只,连续干预6周。采用全自动血脂分析仪检测血脂水平[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油红O染色观察主动脉脂质沉积情况,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主动脉窦组织形态学变化,比色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Fe2+、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免疫荧光观察各组小鼠主动脉窦铁蛋白重链(FTH1)和铁蛋白...  相似文献   
99.
背景:随着纳米技术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纳米技术已被应用到生物医药领域,为疾病诊断及治疗提供了很大的利益。 目的:综述纳米生物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其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 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数据及万方数据库,2000年1月至2014年10月关于纳米生物材料、纳米生物陶瓷材料的文章,设定中文检索词为“纳米、生物陶瓷”,英文检索词为“nano, bioceramic”。 结果与结论: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研究及开发,一些纳米技术已进入了实际应用阶段,应用纳米技术能够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起防治作用。纳米陶瓷显著提高了材料的强度、韧性和超塑性,克服了生物陶瓷的许多不足,在骨科领域获得重要应用,比如有人工关节、人工骨骼、骨充填材料、骨置换材料、人工椎体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00.
汤晶  葛自力  祝华珺  高洋 《口腔医学》2015,35(6):468-472
目的 比较两种颌间牵引固定方法治疗单纯髁状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单纯髁状突骨折的患者随机分成牵引钉植入组(23例)和牙弓夹板组(21例),并行相应的颌间牵引固定治疗,分别检测两组术后患者的咬合关系恢复情况、操作时间的长短以及在五个不同时间点测定的DI、GI、CPITN指数,对二组在疗效、操作的难易和牙周状况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牵引钉植入术与牙弓夹板行颌间牵引固定均能达到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在术后最大开口度及颞下颌关节检查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使用牵引钉植入操作时间明显缩短(P<0.05),且颌间牵引治疗期间及颌间牵引装置拆除后,两组在DI、GI及CPITN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牵引钉植入术是一种新的微创、快捷、安全有效的治疗髁状突骨折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