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5篇
外科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临床上病房常备10种口服基数药,每种基数药10片.要求装入玻璃容器内,并在容器表面注明药品的名称、剂量及有效期.临床使用时,要求随用随添,保证药品数量齐全且在有效期内.由于口服药无法体现有效期,如果玻璃容器上的标签提示药品过期,玻璃容器内的10片口服药都必须弃之.同时,临床使用的玻璃容器存在某片口服药长期不被取用的问题.我病房研究出一种"先进先出"的容器,减少药品的浪费.临床应用效果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在临床工作中,伤口发生感染的患者常需要使用盐酸万古霉素(稳可信,为白色粉末),与此同时患者通常需要使用琥珀酰明胶(佳乐施,为无色至淡黄色澄清透明胶体)来补充血容量.2009年3月,我科在用药过程中,发现二者配伍时出现乳白色混浊伴沉淀物形成.因此,我们进行了实验和临床观察,以指导正确使用此2种药物来达到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系统化"三防三位"护理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459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503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系统化"三防三位"护理对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整体护理,主要包括制订预防处理流程、充分评估识别危险因素、重视"三位"护理措施、及时有效的医护患三方沟通、系统的健康教育。结果实验组患者假体脱位发生率较对照组下降(P0.05)。结论围手术期进行系统化"三防三位"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加压冷疗对双侧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失血的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将入选的10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术后返病室即刻使用加压冷疗2 h。对照组未使用加压冷疗。分别统计两组患者加压冷疗有效性(伤口引流量、总失血量、血红蛋白下降值、输血率)及安全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冻伤)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伤口引流量、总失血量、血红蛋白下降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输血率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无冻伤病例。结论:加压冷疗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无创治疗,可有效减少双侧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失血,利于患者术后加速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脊柱侧凸后路矫形融合术患者术后早期离床活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2018年6~9月30例脊柱侧凸后路矫形融合术患者作为对照组,2019年同期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在术后24~72h拔除伤口引流管前早期离床活动;对照组待拔除伤口引流管后离床活动。分别统计两组患者离床活动的安全性相关指标(伤口引流量、总失血量、出院前血红蛋白、伤口引流管留置时间)及有效性相关指标(首次离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日)。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离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日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伤口引流量、总失血量、出院前血红蛋白及伤口引流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规范的操作方法和步骤下,术后24~72h拔除伤口引流管前早期离床活动,不会增加脊柱侧凸后路矫形融合术后患者出血的风险,能减少术后住院日。  相似文献   
6.
临床工作中,常常遇到需要同时使用多种抗生素的情况.我科2010年7月在用药过程中,发现科赛斯(注射用醋酸卡泊芬净)与特治星(哌拉西林-三唑巴坦,氧哌嗪青霉素-他唑巴坦)二者配伍时出现乳白色混浊伴沉淀物形成.因此,我们进行了实验及临床观察,以指导正确使用2种药物来达到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后首次离床活动直立不耐受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临床护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连续抽样的方法,纳入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入住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骨科的104例患者,收集其一般资料、疾病资料及治疗情况,并记录直立不耐受发生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34.6%的患者发生直立不...  相似文献   
8.
目的:动态观察留置经皮骨穿针患者术后针道感染的发生状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北京协和医院骨科采用经皮骨穿针治疗的患者100例,收集其术后针道感染发生的时间、感染分级等,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经皮骨穿针的针道感染发生率是34.0%,感染病例中82.4%的患者为轻度感染,17.6%为重度感染;术后1~2周是针道感染的高发时间。针道松动、开放损伤、外固定是经皮骨穿针针道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随着经皮骨穿针留置时间的延长,针道感染的风险逐渐增加(P<0.05)。结论保留经皮骨穿针期间,要特别注意保持经皮骨穿针的稳定性和针道周围清洁、干燥。尤其是对于开放损伤及外固定的患者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74岁,华裔新加坡人,主诉双上肢着地摔伤后双腕疼痛、肿胀、活动受限5h入院。专科查体:双侧腕关节“餐叉样”畸形,局部明显肿胀,掌侧局部皮肤瘀斑。双侧桡骨远端环形压痛(+),纵向挤压痛(+),活动腕关节可闻及骨擦音,双上肢感觉、运动无异常。既往史:高血压病史10年,血压最高达155/90mmHg(1mmHg=0.133kPa)。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术前加强体位练习,术后密切观察双下肢感觉活动及抗骨质疏松治疗.[结果]病人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无并发症. [结论]针对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人的特点及经皮后凸成形术的独特性为病人进行围术期护理,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