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1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71.
田菁 《光明中医》2010,25(12):2274-2275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疗效。方法将80例糖尿病皮肤瘙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控制血糖及西替利嗪片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针刺治疗,两组治疗2周观察疗效。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刺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2.
  目的   研究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在上皮性卵巢癌、卵巢良性疾病及健康人血清中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治疗的关系,通过RNA干扰抑制探讨HMGB1对卵巢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方法   ELISA检测47例卵巢癌患者手术前及术后1个月血清中HMGB1表达水平,30例卵巢良性疾病患者作为良性肿瘤组,30例健康女性作为正常对照组;靶向HMGB1基因的慢病毒载体转染卵巢癌细胞,并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干扰效果,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Transwell小室模型检测细胞侵袭迁移能力。   结果   卵巢癌组HMGB1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与正常对照组(P < 0.01),卵巢癌术后HMGB1较术前明显降低(P < 0.01),抑制HMGB1的表达可以降低卵巢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能力。   结论   HMGB1水平与卵巢癌进展密切相关,其表达下调可显著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侵袭能力,有望对卵巢癌的临床检测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3.
目的在临床上,探讨MP-Ab联合hs-CRP检测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疑似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患儿,例数合计为200例,选取时间范围是2016年7月1日至2017年7月1日,将其依据随机数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100例为一组。对照组实施hs-CRP检测,观察组使用MP-Ab联合hs-CRP检测,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疑似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的患儿在检测后,其支原体检测阳性率为25.00%,明显高于对照组(15.00%),各种指标均得到良好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前者处于优势地位,P0.05。结论在疑似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患儿中实施MP-Ab联合hs-CRP进行检测,可以有效提高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检测阳性率。  相似文献   
74.
鞠宝辉  田菁  黄宇婷  陈春燕  冯慧  郝权 《山东医药》2013,53(24):1-5,103
目的分析卵巢癌干细胞共有的差异基因表达特征。方法将NCBI GEO数据库中获取的细胞系及患者来源的卵巢癌干细胞与各非干性癌细胞的全基因组表达谱进行整合比对分析,运用GeneSifter软件解析出卵巢癌干细胞共有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其共同涉及的生物学特性及信号通路进行富集分析。结果卵巢癌IGROV1细胞系和进展期患者腹水来源的干性侧群细胞相比各非干性侧群细胞,以及OVCAR3细胞系来源的多细胞球相比其他非干性卵巢癌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数分别为1 347、509、6 495个;其中,NAB1、JAK1、PIK3R1、TMOD1和S100A6等为共同上调的关键基因,而PROS1、GREB1、KLF9、CRABP2、GADD45B、Notch1、LATS2和SLFN11等为共同下调基因(差异>1.5倍;P均<0.05)。这些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于表观遗传修饰、细胞周期调控、跨膜信号转导及化学排斥蛋白通道活性等分子功能,共同参与了细胞干性维持、细胞增殖调控、细胞分化程度降低及迁徙能力增高、细胞耐受及抗性增强等生物学进程,以及与卵巢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ECM、ErbB和Hedgehog等信号通路。结论各卵巢癌干细胞中存在共有的干性差异表达基因、共同富集的生物学特性及特异信号调控网络。  相似文献   
75.
目的 观察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对肿瘤血管生成的体外调节作用.方法 使用HMGB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体外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通过细胞增殖试验、趋化试验、成管试验检测HU-VECs的增殖能力、趋化能力、形成管腔的能力.结果 HMGB1可以在体外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趋化成管能力,且其促进作用呈剂量依赖关系(P均<0.05).作为阳性对照的VEGF有明显促血管生成的作用.结论 HMGB1可以促进血管生成和肿瘤血道转移.  相似文献   
76.
蜂毒注射液治疗风湿性疾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湿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风湿热、关节疼痛、肿胀。是以大关节、小关节,部分病人也有几个关节同时发病。典型表现呈游走性多关节炎、受累关节多以膝关节、踝关节、肩关节或肘腕关节。病变部位呈红肿、灼热、疼痛。风湿性关节炎临床比较多见。本文收集1994~1999年此类病例68例,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 门诊及家庭病床病例,按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对照组各68例。治疗组:男31例,女37例;年龄27~41岁。其中关节疼痛呈游走性的56例,并发关节肿大的12例,病程3个月~5年。对照组:男27例,女41例;年龄2…  相似文献   
77.
目的:应用冠脉血流显像观察前降支(LAD)近端慢性闭塞后其中远段以及后降支(PDA)血流的变化,探讨无创检测心外膜血流在评价侧支循环方面的意义。方法:24条实验小型猪,在前降支近端放置Ameroid环建立慢性心肌缺血模型。放环6周后做选择性左冠状动脉造影和心肌声学造影,观察放环处是否完全闭塞以及造影剂在左室心肌的分布情况。分别在基础状态及放环6周后,采用左心两腔切面观察前降支远段及后降支的血流信号,记录血流频谱。结果:14条动物成功建立模型。其中6条左室前壁见明显灌注缺损,冠脉血流显像未探及前降支中远段血流信号,后降支的峰值流速与基础状态无明显差异;8条前壁见不同程度造影剂充填,其中4条前降支远端可见前向性血流信号,2条前降支远端见逆向性血流信号,这8条猪的后降支峰值流速较基础时明显增快。结论:冠脉血流显像能直接检测冠脉闭塞后相关心外膜冠脉血流的改变,可作为判断侧支循环建立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8.
目的:应用冠脉血流显像技术检测前降支慢性闭塞后其供血区心肌内冠脉血流信号的变化,探讨该技术在评价心肌内侧支循环方面的价值。方法:24只实验小型猪,在前降支(LAD)近端放置ameroid收缩环建立慢性心肌缺血模型。放环6周后做选择性左冠状动脉造影;分别在基础状态及模型形成后应用冠脉血流显像技术观察左室前壁和室间隔心肌内冠脉血流信号的分布,同时记录其血流频谱并测定峰值血流速度(Vmax);比较心肌内冠脉血流在模型形成前后的变化并与冠脉造影结果相对照,分析侧支循环的形成。结果:14只动物成功建立模型,根据左室前壁和前间隔内有无血流信号,将动物分为A、B两组:A组6只,前降支供血区心肌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显示,冠脉造影亦未见心外膜侧支形成;B组8只,前壁和室间隔内可见不同形式的血流信号,冠脉造影有4条见心外膜侧支形成。结论:冠脉血流显像技术能直观显示冠脉闭塞后其供血区心肌内侧支循环的建立,是冠脉造影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工休座谈会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及其有效方式。方法以2001年2月-2006年1月我科住院病人为研究对象召开工休座谈会,从时间的把握、参会对象的组织、会议内容和形式的选择等方面给予综合创新。结果有利于营造了医、护、患3者间的和谐关系;给病房-病区-医院的管理、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更多切实可行的建议;为患者提供了更多有利于其康复和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卫生保健知识。结论开展工休座谈会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的恢复,有利于医院管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老年人肺炎的诊断治疗。方法对68例老年肺炎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结果本组68例老年肺炎患者,治愈61例,治愈率89.71%,死亡7例,死亡率10.29%。死亡原因为感染性休克、心力衰竭、肺心脑病、,结论老年人肺炎的治疗应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必要时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