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 目的 评价与分析冠脉CTA在PCI患者术后随访中应用的价值。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的选取在煤炭总医院完成首次PCI术患者68例,共植入支架145枚。入选的患者在术后1年内未再行任何血管再通术(PTCA、PCI及CABG等),术后1年左右来我院复查。患者复查时均无明显胸部不适主诉。复查时接受冠脉CTA和CAG两种检查(二者间隔不超过3个月),分别记录各自分析的支架数目,支架直径、长度、厚度等,对比两种检查方法诊断支架再狭窄的灵敏度、特异性以及准确性等。结果 145枚支架中10枚支架因CTA图像差不能评估而排除,135枚可评估支架中,11(8.1%)枚支架经CAG诊断为ISR,其中10(7.4%)枚支架CTA正确诊断ISR,1例漏诊;CTA误诊9例(其中8例支架直径≤2.75mm,6例支架长度≥30mm)。结论 无明显心绞痛症状的PCI患者术后1年复查,冠脉CTA可作为首选的检查,CTA对支架内再狭窄的定性诊断高于定量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犬单侧肺通气并左心转流前后通气侧与萎陷侧肺组织生化及病理形态的变化。方法:对8只犬建立单侧肺通气并左心转流模型,阻断降主动脉近、远端时间105±16分,控制左心房压小于1.60kPa(12mmHg)。测定血浆凝血烷B2(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含量及肺组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组织病理形态等。结果:转流60分左心房血浆TXB2/6-k-PGF1α较前增高19%(P<0.05)。转流后萎陷侧肺静脉血比值较前增高35%(P<0.05),并明显高于通气侧肺静脉(P<0.05);而通气侧较前无显著改变。转流后萎陷侧肺组织与转流前同侧肺和转流后通气侧肺比较,丙二醛含量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降低。但双肺皆无明显形态学改变。结论:单肺通气并左心转流期间萎陷侧肺存在不伴有形态学改变的缺氧代谢。  相似文献   
3.
急性暴发性心肌炎(AM)是心肌炎的一种类型,急性发病,在短期内可出现左心室功能障碍导致心源性休克,有很高的病死率,早期的机械循环辅助可以使这些患者心肌功能完全恢复而避免心脏移植。对于AM的机械辅助治疗目前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机械辅助主要包括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体外膜肺氧合(ECMO)及心室辅助装置(VAD),本文就VAD在AM治疗中的应用及相关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老年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连续入选56例老年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rhBNP组(28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心衰治疗;rhBNP组在传统治疗基础上,给予rhBNP 0.15 μg/kg,缓慢静脉推注后以0.0075~0.0100 μg·kg-1·min-1持续静脉滴注48 h.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48 h的血压、心率、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尿量和治疗后2周LVEF及肾功能、NT-proBNP水平.结果 rhBNP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40).治疗后2周rhBNP组的LVEF较对照组及治疗前显著升高(分别为P=0.035,P=0.027).rhBNP组治疗后48 h及2周时NT-proB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P=0.042,P=0.029).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老年ADHF患者静脉应用rhBNP能够明显改善心衰症状,提高LVEF,且患者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在心肌解剖结构方面近些年研究有关心室肌带(ventricular myocardial or muscleband,VMB)的工作较多。这些心室带研究除了心肌解剖以外,还涉及心肌收缩的顺序、心动周期、临床扩张性心肌病和慢性心衰等多方面。VMB从肺动脉根部呈螺旋形环绕一直绕至主动脉根部,形成两个螺旋分别称心底环(basal loop)和心尖环(apical loop)。心室带赋予心肌解剖结构一个全新的观念,它不仅能够解释传统解剖不能解释的心脏快速充盈期充盈机制,而且还能为临床扩张性心肌病和慢性心衰的手术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当今心外科实验研究的热点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医学科学已进入分子生物学的时代 ,现代医学模式也正在由生物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影像诊断系统和分子诊断技术的飞速发展 ,组织工程、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的实施将临床医学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无创或微创治疗已是医者和患者共同寻觅的方向。于是 ,近些年来心外科治疗在传统术式的基础上 ,涌现出导管介入术式、微创术式、腔镜术式、激光治疗和外源性基因治疗等许多新技术。如此诸多的新技术均是由实验室走向临床 ,也不断成为实验研究的热点和临床发展的趋势。一、心肌血运重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促进心肌血管新生是 90年…  相似文献   
7.
吴迪  薛军  范煜东  屈正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8):2026-2027
目的 观察重症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主动脉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ng,IABP)辅助下行经皮冠状动脉治疗(PCI)的效果.方法 对11例重症AMI并发心源性休克及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患者(观察组)应用IABP治疗,与同期15例重症AMI并发心源性休克及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但采取单纯药物保守和择期PCI治疗的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对比治疗后1年时的随访结果.结果 11例患者均顺利脱机,1周内抢救成功率为11/11;治疗1年后随访,再梗死率为1/11,存活率达到了10/11.两组患者的1年存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而两组患者的1周内再梗死率、1周内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492和1.000).结论 IABP是抢救重症AMI患者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措施,同时应该尽早使用,但使用时需注意其对肾功能以及血小板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序言     
张兆光  屈正 《继续医学教育》2006,20(10):F0002-F0002
20世纪后半期,随着电子,机械,材料,信息及分子生物等学科的飞跃式进步,心血管外科技术的发展与革新不仅在外科学领域中独占鳌头,更为人类医学科学带来了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在治疗急性心肌缺血中是否能改善心功能、提高缺血心肌局部的灌注。方法16只新西兰大白兔于第一对角支下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8):单纯注射0.6ml α最低必需培养基(α—MEM);移植组(n=8):注射等量含有自体MSC的培养液0.6ml。建立模型前、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值、心尖段位移和应变;治疗后4周采用抗5-溴,2-脱氧尿嘧啶(BrdU)和抗肌钙蛋白T(TnT)双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MSC在梗死区心肌存活和分化的情况;采用抗CD146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治疗区心肌局部毛细血管密度。结果双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移植组中有岛状分布的细胞呈双染阳性,对照组中未发现此种细胞。抗CD146血管内皮染色结果显示,治疗4周后移植组毛细血管密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移植组LVEF值、心尖段位移和应变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兔的急性缺血心肌中注射自体MSC,可依赖于心肌微环境存活并转化为心肌样细胞,提高整体和局部的心脏功能,还可进一步提高局部心肌灌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补体激活、粒细胞和血小板在肺内聚集、炎性介质释放、肺再灌注产生自由基等方面综述近年有关体外循环肺损伤的国外文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