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1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21.
HPLC测定感冒清热颗粒中升麻苷和5—0—甲基维斯阿米醇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田菁  李发美 《中成药》2002,24(9):671-673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感冒清热颗粒中的升麻苷及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含量;方法采用APEXODS色谱柱,分别以醋酸钠水溶液(40 mmol·L-1,pH 6.9)-甲醇(6535)和水-甲醇-四氢呋喃(6238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nm,流速为0.8mL·min-1;结果升麻苷与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分别在0.72~6.5μg·mL-1与0.92~16.5μg·mL-1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3%和94.7%.测得感冒清热颗粒中含有升麻苷0.133mg·g-1和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0.167mg·g-1.结论该法简便、快速、专属性强.  相似文献   
22.
  目的  通过siRNA(小干扰RNA)抑制MTA1(metastasis associated gene 1)在子宫内膜癌细胞系HEC-1-A中的表达, 研究MTA1对子宫内膜癌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 并探索抑制子宫内膜癌侵袭转移的潜在靶点。  方法  通过脂质体介导方法, 将特异性siRNA表达载体psilencer2.0-MTA1-siRNA转染入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系HEC-1-A, 以转染无关序列组psilencer2.0-neg及non-transfected组做对照, 采用RT-PCR以及Western blot检测特异性siRNA对MTA1mRNA及蛋白表达的抑制效果。应用划痕损伤实验及Transwell实验检测MTA1对子宫内膜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 以及体外实验验证应用RNA干扰技术以MTA1为靶点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侵袭及转移的可行性。  结果  RT-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 siRNA成功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系HEC-1-A中MTA1的表达。划痕损伤实验显示转染后划痕损伤愈合明显减慢, 迁移率明显降低, Transwell体外侵袭实验结果显示, 转染后穿膜细胞百分率显著降低(P < 0.05)。  结论  体外实验显示, 应用脂质体介导的RNA干扰技术, 可有效抑制MTA1在子宫内膜癌细胞中的表达, 使之生长、侵袭及转移能力均受到抑制, 提示MTA1在子宫内膜癌的侵袭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可能成为子宫内膜癌基因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23.
  目的  研究转移相关基因1(metastasis-assoeiatid-genel, MTA1)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49例子宫内膜组织中MTA1的蛋白表达水平, 其中正常子宫内膜组织100例, 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49例, 子宫内膜癌组织300例, χ2检验分析比较3组MTA1表达水平差异, 分析MTA1蛋白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的关系。  结果  MTA1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 在癌组织中呈现显著的过表达, 且与子宫内膜癌不同的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 与不同的肌层浸润深度及临床分期呈正相关, 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MTA1表达水平的增高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肌层浸润深度密切相关, 可能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进一步研究确定其能否成为预测子宫内膜癌发生及浸润转移的有效生物学标志, 为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4.
  目的  肿瘤的发生与发展是基因组不稳定性逐渐积累的结果, 表现为染色体数值异常、结构重排(基因缺失、扩增和染色体异位)、点突变和表观遗传学改变等。本研究使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Duo-Colour 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yzation, D-FISH)对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腹水肿瘤细胞c-myc和Rb1基因的拷贝数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  方法  收集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卵巢癌患者的腹水标本61例, 使用染色体核型分析选取二倍体的病例58例。同时检测细胞核中c-myc和Rb1基因的拷贝数变化。  结果  在58例二倍体上皮性卵巢癌中, 41例出现c-myc基因扩增(70.69%), 24例出现Rb1基因缺失(41.38%)。20例同时出现c-myc基因扩增和Rb1基因缺失(34.48%)。与卵巢良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Rb1基因缺失与FIGO分期和病理分级(P < 0.01)均相关。  结论  上皮性卵巢癌中同时存在着癌基因c-myc的扩增和抑癌基因Rb1的缺失, 多基因发生拷贝数变化可能在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5.
HPLC测定感冒清热颗粒中升麻苷和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感冒清热颗粒中的升麻苷及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含量;方法:采用APEXODS色谱柱,分别以醋酸钠水溶液(40 mmol·L-1,pH 6.9)-甲醇(65:35)和水-甲醇-四氢呋喃(62:38: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nm,流速为0.8mL·min-1;结果:升麻苷与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分别在0.72~6.5μg·mL-1与0.92~16.5μg·mL-1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3%和94.7%.测得感冒清热颗粒中含有升麻苷0.133mg·g-1和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0.167mg·g-1.结论:该法简便、快速、专属性强.  相似文献   
26.
马鞭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目的:分离鉴定马鞭草的化学成分。方法:乙醇提取,大孔树脂、硅胶、聚酰胺柱色谱分离,所得单体成分通过UV,IR,NMR及MS波谱分析确定结构。结果:分得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芹菜素(Ⅰ), 4′-羟基汉黄芩素(Ⅱ),马鞭草苷(Ⅲ),戟叶马鞭草苷(Ⅳ)。结论:化合物Ⅰ,Ⅱ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7.
采用链脲佐菌素建立大鼠糖尿病 (DM)模型 ,观察 DM形成后 1、2、4周肾小球中纤维连接蛋白(FN)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的表达。结果 :FN在 DM1周和 2周鼠肾小球内的表达无明显变化 ;在第4周 ,FN除了系膜区染色明显加深外 (P<0 .0 5 ) ,还出现了肾小球基底膜的强染。在第 1周 ,模型鼠肾小球系膜区b FGF染色较正常加强 (P<0 .0 5 ) ,第 2周恢复到基础水平 ,第 4周在系膜区又出现了较 1周时更强的表达 (P<0 .0 5 )。上述结果提示 ,DM早期肾小球内即有细胞外基质的堆积 ,FN为一敏感指标 ;b FGF后期表达上调与 FN沉积有关。  相似文献   
28.
连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连续非卧床腹膜透析 (CAPD)已成为晚期肾病 (ESRD)的主要替代治疗方法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上海市目前进行CAPD治疗的患者为 5 0 0余例。虽然腹膜透析具有溶质清除效果好 ,保持残存肾功能 ,接近生理状态 ,且不象血液透析要依赖血透机器 ,可在家中进行等优点 ,[1 ] 但是每天至少 4次更换透析液 ,使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离不开透析治疗 ,有些老年、身体状况差的患者还需要他人的帮助、如准备、更换透析液以及送去医院随访等。透析改变了患者原有的生活方式 ,对患者的生存质量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2 ] 国外对此已有相关的研究和报道 ,[3…  相似文献   
29.
回顾性分析1954-2004年收治的147例原发性骶前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显示,原发性骶前肿瘤的主要诊断方法包括直肠指诊、B超和CT检查;肿瘤病理类型复杂,147例共涉厦不同病理类型30种,其中良、恶性分别为49.7%和50.3%;主要治疗手段为手术治疗,本组病例肿瘤完整切除者77例,部分切除者32例,二次手术者18例;78例骶前恶性肿瘤联合应用放、化疗或免疫治疗,综合治疗的疗效与原发肿瘤的组织学类型、肿瘤体积等因素有关;患者生存期3个月~14年,中位生存期2年,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为肿瘤的组织学类型、肿瘤的手术切除率及综合治疗的应用。  相似文献   
30.
头部透穴疗法治疗偏头痛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笔者自2004—2006年,采用头部透穴疗法治疗偏头痛30例,并与口服西比灵治疗30例对照观察,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