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湘西北是我省磺缺乏病(IDD)严重流行地区.从1980年开始向病区供应1/4万碘化钾加碘食盐,1994年改用1/2万碘酸钾加碘食盐,1996年起实行全民供应碘酸钾碘食盐,加碘浓度改为1/1万,同时对特殊人群采取强化补服碘油胶丸的补碘措施.经过近20年的防治,甲肿率逐年下降,为了评价防治效果,了解该地区居民碘营养状况,为2000年实现消除碘缺乏病及建立永久性消除碘缺乏病的机制提供依据,根据卫生部下发的<全国碘缺乏病防治监测方案>要求,我们于1997年和1998年在全市开展了IDD防治效果抽样监测.监测发现甲肿率、TSH值与尿碘、盐碘值增高出现"分离现象”,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皮电神经刺激(TENS)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痉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按纳入标准将60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经皮电神经刺激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患侧下肢踝跖屈肌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定、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及最大步行速度(MWS)评定,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CSI评分、FMA、MWS分别为(10.58±2.50)分、(19.01±4.67)分、(35.93±6.78) m/min,试验组CSI、FMA、MWS分别为(8.41±2.29)分、(23.41±5.45)分、(41.52±8.16) m/min.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踝跖屈肌痉挛明显缓解(t=3.506、P〈0.05),下肢运动功能及最大步行速度明显提高(t=3.358、t=2.886、P〈0.05).结论 经皮电神经刺激可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踝跖屈肌痉挛,提高下肢运功功能,改善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血吸虫病并发急性脾破裂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我院1996年8月2007年8月的血吸虫痫斤发胛破裂118例患者的诊断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非手术治愈6例.手术治愈112例。其中脾切除术106例,脾修补3例.脾切除脾片大网膜移植术3例,无死亡病例。结论:对血吸虫病并发脾破裂要及时诊断.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遵循抢救生命第一,保留脾脏第二的原则,病理性脾脏须行脾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非老年脑梗死患者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2-03—2014-03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50例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分为非老年组和老年组,统计2组患者的睡眠情况、高血压史、高血脂史、糖尿病史、吸烟、酗酒、家族史等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睡眠质量差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中吸烟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有糖尿病史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中高同型半胱氨酸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中有家族史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非老年脑梗死患者发病的相关因素较多,其中睡眠质量差、高血压史、高血脂史、吸烟、酗酒、糖尿病史、高同型半胱氨酸和有家族史等因素均与患者发病相关。其中,睡眠质量差为对非老年脑梗死患者最危险的因素,需要广大患者注意。  相似文献   
15.
整脊疗法结合针刺治疗颈源性失眠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整脊疗法结合针刺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定点旋转复位整脊疗法,结合针刺治疗颈源性失眠患者76例。结果:痊愈45例,显效20例,有效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2.11%。结论:整脊结合针刺疗法具有纠正颈椎偏移或小关节紊乱,调整椎间孔径,使组织器官等恢复到相对正常的解剖位置,减少或消除对神经根与椎动静脉的刺激或压迫,促进脊柱内源性稳定,最终达到调整脏腑气血阴阳,调节昼夜阴阳节律,取得脏腑阴阳气血平衡、神有所藏、神安入眠的效果,治疗颈源性失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外伤综合征的疗效。方法52例脑外伤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29例和对照组(西医治疗)23例,治疗组采用西药、心理治疗并配合中药和手法治疗,对照组只采用西药和心理治疗,共治疗6周。结果治疗组痊愈14例,好转4例,有效6例,无效5例;对照组痊愈7例,好转3例,有效6例,无效7例。2组比较采用Ridit分析,(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外伤综合征优于常规西医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微型钩刀治疗腕管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在掌长肌腱尺侧,距腕横纹近侧1cm作1cm长的横切口,分离到深筋膜并切开,插入槽型扩张导管,在槽的导引下插入微型钩刀,从远至近把腕横韧带完全钩割开。结果 术后4周随访,12例中10例症状完全消失,2例症状改善;术后随访1年,3例术前大鱼际肌肉明显萎缩,都有明显好转。结论 微型钩刀治疗腕管综合征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中风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中风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言语减少、焦虑失眠、悲观厌世、缺乏主动性及全身疲劳等症状。有报道,PSD 的发病率约为20%~50%[1],严重影响中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神经功能的康复[2,3]。近年来,笔者采用针刺配合心理干预治疗 PSD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整脊结合针刺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颈源性失眠患者240例,均为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与住院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82例、整脊对照组79例和针刺对照组79例。治疗组给予整脊结合针刺治疗,整脊对照组给予整脊疗法治疗,针刺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12%,整脊对照组有效率为73.41%,针刺对照组有效率为68.35%,治疗组优于整脊对照组、针刺对照组(P0.05);三组治疗后睡眠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P0.05),且治疗组优于整脊对照组、针刺对照组(P0.05);三组治疗后睡眠质量指数评分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优于整脊对照组、针刺对照组(P0.05)。结论:整脊结合针刺治疗颈源性失眠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调阴阳五脏配穴针刺法”治疗顽固性失眠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治疗顽固性失眠症的较佳疗法.方法:将符合标准的700例顽固性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8例)和对照组(332例).观察组采用“调阴阳五脏配穴针刺法”治疗,穴取大椎、申脉、关元、照海、膈俞、五脏俞.对照组采用“镇静安神配穴针刺法”,取百会、四神聪、安眠、神门、三阴交等穴.均每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两组从临床疗效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对比评价.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6%(338/365),优于对照组的73.1%(242/331,P<0.05).治疗后两组PSQI均有明显降低(均P<0.05),观察组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阴阳五脏配穴”针刺治疗顽固性失眠症疗效优于“镇静安神配穴”治疗者,是治疗本症的较佳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