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分析夹闭及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方法,观察两种不同手术方法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脑血管痉挛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134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分为夹闭组和栓塞组,分别进行颅内夹闭治疗和血管栓塞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后血管痉挛情况、临床状态、临床监测指标及疗效差异。结果两组病人术后1 d(脑脊液压力)、术后3 d[血管痉挛情况、Hunt-Hess分级、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脑脊液压力、红细胞计数]、术后7 d(血管痉挛情况、Hunt-Hess分级、MMP-2、MCA血流速度、脑脊液压力、红细胞计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两组血管痉挛情况、Hunt-Hess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两组MMP-2、MCA血流速度、脑脊液压力、红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634,P 0.01)。结论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较夹闭治疗可减少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脑血管痉挛发生及减轻其神经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自制颅脑引流管调节杆在脑室外引流中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或急性脑积水214例,根据引流管高度调节方法分为观察组(117例)和对照组(97例)。观察组采用自制颅脑引流管调节杆进行固定及高度调节,对照组采用传统目测法估计高度。结果 对照组97例中,发生并发症21例,其中引流过度11例,引流不足6例,引流管移位3例,引流管脱落1例。观察组117例中,发生并发症7例,其中引流过度4例,引流不足2例,引流管移位1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0%,7/117)明显低于对照组(21.6%,21/97;P<0.05)。结论 使用颅脑引流管调节杆调节脑室外引流管高度具有安全有效、简便快捷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肝叶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适应症、手术方法、治疗效果。结论:肝叶切除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常规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血吸虫病并发急性脾破裂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我院1996年8月2007年8月的血吸虫痫斤发胛破裂118例患者的诊断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非手术治愈6例.手术治愈112例。其中脾切除术106例,脾修补3例.脾切除脾片大网膜移植术3例,无死亡病例。结论:对血吸虫病并发脾破裂要及时诊断.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遵循抢救生命第一,保留脾脏第二的原则,病理性脾脏须行脾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胰腺假性囊肿的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29例胰腺假性囊肿患者的治疗经过。结果胰肠内引流19例,均行囊肿空肠Roux_en_Y吻合;穿刺引流5例,穿刺成功率100%;胰腺体、尾部切除术并囊肿切除3例;穿刺外引流者5例囊肿消失后拔管,1例复发后行囊肿内引流治愈。保守治疗2例得以治愈。25例得到随访,随访率86.2%,平均随访期2.5年。随访病例除1例外引流患者复发后行内引流治愈外,无一例复发。结论胰腺假性囊肿应根据病程长短及病情等采用个体化的治疗原则,胰腺假性囊肿治疗成功的关键是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和恰当的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标准、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DAI病人的l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2例DAI患者中93.55%(58/62)为交通事故致伤,6.45%(4/62)为坠落伤;按GOS标准:良好16例,中残9例,重残7例,植物生存8例,死亡20例,2例好转后放弃治疗。结论除目前的CT诊断标准外,基底池、四叠体池和环池结构不清并蛛网膜下腔出血也应成为DAI的影像学诊断标准之一;在康复期,高压氧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病人的预后与入院时GCS评分、瞳孔改变、年龄及脑出血灶部位等有关,高血糖也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为了能更彻底地引流出颅内积血积液,防止颅内压增高,颅脑术后常规放置引流管。引流管引流高度常根据管道引流位置和颅内压而进行调节。现临床上普遍的固定方法是用系带将颅脑引流装置捆绑在床头挡板或床旁栏杆上,或者采用胶布粘贴固定[1],引流的高度不能灵活调节且难以确定,若捆绑不当还易导致引流不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