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9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28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3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7篇
内科学   3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4篇
特种医学   39篇
外科学   90篇
综合类   202篇
预防医学   56篇
眼科学   45篇
药学   55篇
  2篇
中国医学   75篇
肿瘤学   3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胎盘绒毛组织内皮素-1(ET-1)及其受体(ETA、ETB)的mRNA表达,了解其与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60例妊娠高血压疾病和30例正常妊娠胎盘绒毛组织ET-1、ETA和ETB的mRNA表达,并设立GAPDH内对照对PCR产物作半定量分析。结果胎盘绒毛组织存在ET-1、ETA及ETB mRNA的表达,且妊娠高血压疾病组ET-1和ETA mRNA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TB mRNA表达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盘绒毛组织ET-1表达增加及其受体的变化在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中国人胃癌6号染色体长臂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和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状况及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联系。方法采用PCR-SSLP-银染方法对27例胃癌组织及其相应正常组织6号染色体长臂(6q)不同位置的4个位点进行MSI和LOH检测。结果27例信息个体中16例检测到一个或多个位点MSI,平均MSI频率59.2%;11例不具MSI的信息个体中7例存在1个或更多位点LOH,平均频率63.6%。MSI和LOH频发位点均为D6S434(6q16.3-q21)和D6S404(6q16.3-q23)。MSI和LOH在高分化胃癌和低分化胃癌各个时期均有发生.但高分化胃癌中高水平MSI(MSI-H)发生有增高趋势。结论MSI和LOH发生率与年龄、性别、组织分化程度、病理分期及发病部位等临床指标虽然无明显相关,但6q等位基因缺失关键区域与其它国家、地区相似,进一步证实6q上该区可能存在与胃癌相关的肿瘤抑制基因。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核苷酸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家族半胱天冬酶募集结构域蛋白3(nucleotide 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family caspase recruitment domain containing 3,NLRC3)与III期结直肠癌的预后及肿瘤免疫相关指标 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2年至2013年122例经手术根治切除的III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相关资 料。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NLRC3与CD8+ T细胞的表达情况,利用患者的术前临床资料计算中性粒细胞/淋巴细 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并检测其微卫星稳定性。采用χ2检验分析NLRC3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 关系,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III期结直肠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果:在III期结直肠癌中,肿瘤组织CD8+ T细胞浸润 分期(χ2=27.79,P<0.01)、NLR值(χ2=6.35,P<0.05)、淋巴结转移分期(χ2=10.12,P<0.01)以及微卫星稳定性(χ2=6.05, P<0.05)与NLRC3的表达有关。NLRC3(OR=0.066,95% CI:0.020~0.218)、血管癌栓(OR=3.119,95% CI:1.547~6.286) 及NLR(OR=5.103,95% CI:2.465~10.563)对III期结直肠癌的5年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有影响(均P<0.05);另 外,NLRC3(OR=0.144,95% CI:0.055-0.377)、血管癌栓(OR=3.589,95% CI:1.859~6.932)及NLR(OR=2.939,95% CI: 1.509~5.723)对III期结直肠癌的无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同样有影响(均P<0.05)。结论:NLRC3,血管癌栓 和NLR是III期结直肠癌的独立预后因素。NLRC3通过抑制系统性炎症、促进局部抗肿瘤免疫而使III期结直肠癌患者 具有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24.
25.
目的 心脏金属异物风险大,易致心脏破裂引起失血性休克及心包填塞,病死率高,文章通过2例患者诊疗过程分析,提高对此类疾病的快速诊断及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通过回顾2例心脏金属异物的诊治过程,增加对此类疾病的快速诊断及手术治疗经验.结果 2例患者的心脏金属异物均为外伤导致,诊断及时明确,确诊后积极围手术期准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行体外循环手术取出异物,术后长期随访效果满意.结论 心脏金属异物在于早期快速诊断,及时制定手术方案,术后与行体外循环患者康复进程大致相同,远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6.
穴位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不同给药途径对支气管哮喘疗效的差异。方法:将6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穴位注射组30例和肌肉注射组30例。穴位注射组将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于双侧肺俞穴处行穴位注射,前15d每日1次,双侧肺俞穴各注射1mL,15d以后隔日注射1次,连续用药3个月;肌肉注射组将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2mL注射于一侧臀部,给药时间同穴位注射组。比较治疗后两组肺功能及免疫球蛋白情况及停药3个月后两组症状、体征积分及哮喘控制测试(ACT)得分。结果:两组治疗后肺功能、IgE、IgG、症状体征积分、ACT得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但穴位注射组的改善作用优于肌肉注射组(P0.01,0.05),停药3个月后穴位注射组症状体征积分、ACT得分仍优于肌肉注射组(P0.01)。结论:穴位注射较肌肉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能更快速、持久控制患者症状、体征,能更显著改善肺功能、降低IgE,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对切除肿瘤的彻底性,防治主要并发症吻合口瘘。方法 2000年1月~2011年1月采用颈、胸、腹"三切口"行食管癌切除,全胃代食管术共2162例,介绍手术方法的改进,并发症的防治。结果手术切除率97%,发生吻合口瘘207例,平均发生率为9.9%,围术期死亡率为"0"。结论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相对彻底地切除病灶(食管切除长度〉80%)并使"三野"淋巴结清除成为可能,"三切口"不能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但可降低这一并发症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多重感染与宫颈病变发生、发展关系.方法 通过快速导流杂交芯片对HPV DNA 阳性标本的宫颈脱落细胞样本进行21种HPV亚型检测.结果 对1336人进行脱落细胞取样HPV DNA检测,HPV感染者为24.4%(326/1336).1336例受检妇女中,其中434例妇科体检者,HPV感染者为18%(78/434).在326例HPV阳性者中,109例做了病检,发现浸润宫颈癌11例,子宫颈上皮内瘤样变Ⅲ(简称CINⅢ)11例,CINⅡ18例,直肠癌1例,其余为CINI或炎性改变,宫颈浸润癌,CINⅢ和CINⅡ占36.7%.直肠癌占0.91%.在阴性性的1010例中,其中116例做了病检,发现CINⅡ5例,CⅠNⅢ3例,在阴性病人中CINⅡ和CINⅢ占6.9%.结论 宫颈HPV多重感染率有随宫颈病变程度增加有降低趋势,宫颈病变严重程度可能与HPV基因型多寡无关,而与感染HPV亚型的致病能力密切相关;多重感染主要是二重感染,最常见为HPV16合并的感染,其次为含HPV33或58的感染.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妊娠期附件扭转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4例妊娠期附件扭转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患者中,行腹腔镜手术者6例,开腹手术者8例;9例行患侧附件切除术,5例行患侧卵巢囊肿剥除术。术后病理报告均为良性疾病,其中卵巢成熟性畸胎瘤4例,卵巢黄体囊肿3例,卵巢单纯性囊肿3例,囊腺瘤2例,输卵管系膜囊肿1例,附件广泛出血淤血、未见明显肿块1例。6例患者足月分娩,新生儿健康。结论:妊娠期附件扭转多为良性囊肿。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利于母儿预后,腹腔镜是诊断和治疗附件扭转的可取方式。对生育年龄,有生育要求的妇女应考虑保留附件的手术。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