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30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58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食管溃疡的病因构成及内镜下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内镜检查为食管溃疡患者274例的临床资料及内镜特点。结果 274例食管溃疡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38∶1,发病年龄以中老年为主。食管溃疡的主要病因为反流性食管炎,其次为食管癌和食管贝赫切特病,比较少见的病因有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或硬化剂治疗术后溃疡、食管结核和异物损伤性食管炎等。其中,食管癌、食管结核、食管贝赫切特病多为单发溃疡,而反流性食管炎、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或硬化剂治疗术后溃疡则多为多发溃疡。食管溃疡多位于食管中下段,其中反流性食管炎、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或硬化剂治疗术后溃疡、食管结核等主要累及食管中下段,而食管癌、食管贝赫切特病则可累及食管各段。结论不同年龄组中食管溃疡病因均以反流性食管炎为主,中老年患者中食管癌也是常见病因,青中年患者中还需要警惕食管贝赫切特病、食管结核和食管克罗恩病。不同病因食管溃疡的溃疡数量和溃疡位置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2.
一例老年男性患者因胰尾部胰岛素瘤反复发作导致低血糖,频繁发作意识障碍,因传统影像学的局限性难以具体定位肿瘤位置,且患者高龄伴慢性肾脏病,外科手术治疗风险较高。经多学科团队讨论后,采用前沿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和新兴的内镜治疗技术,最终解决了患者的诊治难题。在该例患者诊治过程中,多学科团队应用本领域最新技术共同诊治,体现了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3.
目的评估超声内镜判断进展期胃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TN,分期的准确率并探讨化疗前后TN分期变化与胃癌根治术后病理反应程度的相关性。方法2007年6月至2009年12月间22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在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首先接受了新辅助化疗,其中男15例i女7例,年龄36—80岁,平均64岁。采取Folfox6化疗方案治疗3个疗程,治疗结束后3~4周全部接受胃癌根治术(R0切除)治疗,化疗前1—2周和手术前1~2周分别对患者行内镜超声检查术(EUS),并进行超声内镜下TN分期判断,以手术病理TN分期为金标准,统计胃癌新辅助化疗后超声内镜下TN分期的准确率,同时对化疗前后超声内镜下TN分期变化与手术后病理反应程度(根据瘤床内出现退变或坏死影响的肿瘤细胞的比例分级,分别计作0、1a和lb、2、3,从0到3表示反应程度逐渐变好)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胃癌新辅助化疗后超声内镜下T分期的总体准确率为63.6%(14/22),无一例诊断不足,但存在8例(36.4%,8/22)过度诊断;N分期的总体准确率为54.5%(12/22),有4例(18.2%,4/22)过度诊断和6例(27.3%,6/22)诊断不足。新辅助化疗后有10例超声内镜下TN分期发生降期(以T期+N期降期例数进行统计,同时发生T期和N期降期时只计作1例),包括9例T期(4例T3期降为T2期,5例T4期降为r乃期)和4例N期(4例N1期降为N0期)降期,发生TN期降期的患者手术后病理反应程度大多较好,其中7例降期患者术后病理反应程度为2,l例降期患者术后病理反应程度为3。结论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后超声内镜下TN分期的准确率并不高,但化疗后出现超声内镜下TN分期降期的患者手术后病理反应程度大多较好。  相似文献   
64.
祝丽丽  杨红  杨爱明 《北京医学》2021,43(11):1117-1119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compound polyethylene glycol electrolyte,PEG)是较常用的肠道清洁剂,临床实践提示PEG的作用受溶媒、服用时间等多种因素影响,从而对结肠镜检查的质量有一定影响.本文从PEG作用的相关因素、应对措施和健康教育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提高患者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5.
目的:比较和评价生长抑素受体全身显像与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诊断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临床价值。方法:83例临床疑诊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均进行生长抑素受体全身显像与断层融合SPECT/CT显像,并与手术病理比较。结果:83例患者生长抑素受体全身显像阳性19例,其中17例病理证实为嗜铬细胞瘤,阴性64例中有24例病理为嗜铬细胞瘤;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阳性56例中的38例病理证实为嗜铬细胞瘤,阴性27例中有3例病理为嗜铬细胞瘤。生长抑素受体全身显像诊断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1.5%、95.2%、68.7%、89.5%、62.5%,而断层融合显像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7%、57.1%、74.7%、67.9%、88.9%。通过生长抑素全身显像检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肿瘤长径的ROC曲线示:AUC为0.735(95%CI=0.578~0.892,P=0.011),肿瘤长径的阳性诊断临界值为4.0 cm,诊断灵敏度为76.5%,特异度为75.0%。结论:生长抑素受体断层融合显像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较全身显像有更高的准确性、敏感性及阴性预测值,特别是对长径较小或囊实性病灶检出率明显高于全身显像。  相似文献   
66.
造成胆管狭窄患者细胞学诊断敏感度低下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管狭窄可以分为良性狭窄和恶性狭窄2类,前者包括各种原因导致的炎症及手术后改变,后者包括胰胆肿瘤直接侵犯胆管或局部淋巴结转移压迫胆道.目前良恶性的鉴别主要依赖于影像学,包括CT及胆管成像(MRCP、ERCP或PTC),而对于占位效应不明确的病例,影像学诊断依旧困难.  相似文献   
67.
目的 1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近年来逐渐为临床所关注,然而2型AIP在亚洲人群中较为罕见。本文对北京协和医院的2型AIP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进行了总结。方法该中心所有2001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符合国际共识诊断标准的2型AIP住院患者被纳入研究。所有入选患者的临床数据、实验室结果和影像学特征均得到详细记录、核实、统计学计算和随诊。结果共有6例2型AIP患者被纳入研究。男女比例为2/1,发病平均年龄为38.4岁。67.7%(4/6)的患者合并溃疡性结肠炎。37.7%(2/6)的患者是无症状查体发现。3例患者通过病理确诊。50%(3/6)患者影像学表现为胰腺弥漫增大,50%(3/6)患者表现为胰腺肿物。结论中国的2型AIP患者临床表现与国外报道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8.
王祥  杨爱明 《浙江临床医学》2018,(12):2056-2057
单肺通气技术在胸科手术中应用广泛,同时也会引起一系列肺部并发症,比如低氧血症、急性肺损伤等.作者收集1例单肺通气术中及术后严重低氧血症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9.
不同检查方法在小肠出血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不同检查方法在不同小肠小血方式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7年6月收治的77例小肠出血病例,01~03年为A组与04~07年为B组,比较不同时间以及不同的检查方法对各种类型的小肠出血确诊率以及评估应用价值。结果男:女为1.57:1,平均年龄(48.18±20.53)岁。B组小肠出血的诊断率明显高于A组,71.1%(32/45) vs40.6%(13/32)。各种检查方法对小肠出血的确诊率依次为小肠镜诊断率最高,为70%(14/20);胶囊内镜为53.8%(7/13);血管造影41.0%(9/22);小肠核素26.7%(8/30);小肠气钡12.2%(5/41)。本组胶囊内镜诊断显性出血高于隐性出血(5/5vs1/3),小肠镜检出病例为急性大出血和慢性显性出血共14例高于胶囊内镜(7例)和其他检查的总和(11例)。结论胶囊内镜与双气囊小肠镜应用提高了小肠出血的确诊率,把握检查时机(活动性出血期)进行检查可明显提高小肠出血的确诊率。所以根据小肠出血方式选择相应的检查方法,才能既经济、迅速且提高小肠出血病灶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70.
影像学检查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临床胰腺癌的确诊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96年至2004年间256例资料完整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各种影像学检查结果,包括B超、CT、ERCP、超声内镜检查(EUS)、血管造影(DSA)、MRI等。结果 体重减轻是胰腺癌患者最多见的症状,发生率达79%;除体重减轻外,胰头癌最突出的症状是黄疸,而上腹痛在体尾癌的发生率达86%。B超、CT、ERCP、EUS、DSA、MRI对胰腺癌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83%、89%、90%、91%、82%、79%。结论 患者出现不能解释的上腹痛、黄疸、体重减轻等症状时应怀疑有胰腺癌,并进行B超、CT检查,对高度怀疑而前两者检查阴性者应考虑进一步行EUS、ERCP或MRI等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