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研究PET阳性结节部分容积效应(PVE)的规律和校正方法。方法利用NEMA体模,在SiemensBiograph 64 TrueV型PET/CT和ECATEXACTHR+型PET各自常规的全身采集和处理程序下,获得不同大小病灶(体积V为0.54—26.90cm^3)在不同病灶-本底比值(T/B,2.69—21.27)时测量值与实际值的差异,分析其规律并通过函数拟合建立校正方法。结果获得以上PET/CT在特定采集和处理条件下校正PVE的公式为:实际T/B=(实测T/B-0.59)/(0.17×ln(V)+0.37)+1.62;PET仪的校正公式为:实际T/B=(实测T/B-1.71)/(0.11×ln(V)+0.21)+1.52.结论在特定PET系统固定的采集和处理条件下,当阳性结节灶类似球体且内部较均一时,其PVE可用特定的数学公式进行校正。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DG)PET、PET/CT显像在肝占位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1例肝占位患者临床资料及PET、PET/CT图像,PET图像计算靶/本比值(T/B)反映代谢活性,T/B〉1为PET诊断恶性标准。[结果]18FFDGPET、PET/CT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67.0%、58.8%和65.8%。18F-FDGPET、PET/CT对于肝恶性病灶〈1.0cm均未检出,对肝细胞肝癌(HCC)的诊断准确率为54.0%。肿瘤大小、数量和分化程度影响PET对HCC诊断准确率。[结论]PET显像对肝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能力差,不适合作为首选诊断方法,病史及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可能对提高PET、PET/CT诊断准确率有帮助。  相似文献   
3.
PET阳性结节灶的部分容积效应校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PET阳性结节部分容积效应(PVE)的规律和校正方法.方法 利用NEMA体模,在Siemens Biograph 64 True V型PET/CT和ECAT EXACT HR+型PET各自常规的全身采集和处理程序下,获得不同大小病灶(体积V为0.54~26.90 cm3)在不同病灶-本底比值(T/B,2.69~21.27)时测量值与实际值的差异,分析其规律并通过函数拟合建立校正方法.结果 获得以上PET/CT在特定采集和处理条件下校正PVE的公式为:实际T/B=(实测T/B-0.59),(0.17×ln(V)+0.37)+1.62;PET仪的校正公式为:实际T/B=(实测T/B-1.71),(0.11×ln(V)+0.21)+1.52.结论 在特定PET系统固定的采集和处理条件下,当阳性结节灶类似球体且内部较均一时,其PVE可用特定的数学公式进行校正.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显像在头颈部肿瘤中的应用.方法 39例头颈部肿瘤患者,共行56次^18F-FDG PET检查.图像分析采用视觉和半定量(标准摄取值,SUV)方法.结果 ①5例治疗前患者,PET显像使3例改变了分期;34例治疗后患者中,PET显像发现6例头颈部有残存或复发灶,11例淋巴结转移,4例肺部转移,3例骨转移.②22例PET显像阳性患者中,20例经手术病理检查或随访证实,2例假阳性;17例PET显像为阴性的患者均得到随访证实.PET显像用于头颈部肿瘤病情监测的灵敏度为100%,特异性为89.5%,准确性为94.9%.③21例患者有近期CT或MRI检查结果,其中6例PET显像发现了CT或MRI未发现的局部复发病灶和转移淋巴结.6例患者CT或MRI提示有肿瘤复发或转移,但PET显像结果阴性,并经随访证实.④9例患者多次进行PET检查随访,其中5例病灶消失,3例病情进展,1例无变化.结论 ^18F-FDG PET显像可较准确地发现头颈部肿瘤的残存、转移和复发病灶,并为肿瘤分期提供重要依据,但应与炎症鉴别.  相似文献   
5.
<正>咯血作为呼吸内科常见症状之一,在临床治疗中并不罕见。咯血多由呼吸系统原发疾病所致,其伴随症状往往能够提示原发疾病的器官及部位。本文报道1例以咯血为首发症状的心脏血管肉瘤,并结合文献复习如下。  相似文献   
6.
对于我国核医学来说,2012年又是一个快速发展年。从1958年至今,我国核医学已历经54年;从1995年至今,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在我国的应用进入第17个年头,PET/CT的临床应用也已有10年。而2012年我国分子影像学正经历着起步和整合阶段。  相似文献   
7.
18F-FDG PET显像在监测卵巢癌复发和转移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 探讨PET显像在监测卵巢癌复发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38例卵巢癌术后患者 ,共行 5 5次1 8F 脱氧葡萄糖 (FDG)PET检查。图像分析采用视觉和半定量 [标准摄取值 (SUV)和病灶总葡萄糖酵解量 (TLG) ]方法 ,并与近期血CA12 5值、CT和MRI等比较。结果 ①PET显像监测卵巢癌复发和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 92 .0 %、10 0 .0 %和 94 .7%。② 37例次患者有近期CT和 (或 )MRI对照 ,其中 5 9.5 % (2 2例次 )PET显像发现了前者未发现的新病灶。③ 2 1例患者血CA12 5值高于正常 ,但临床未能准确定位病灶 ,PET显像发现了病灶。PET检查还检测出 2例血CA12 5值正常的病灶。卵巢浆液性乳头状癌患者TLG与血CA12 5值呈正相关 (P <0 .0 0 1)。结论 FDGPET显像可早于其他影像学检查发现卵巢癌的转移和复发 ,卵巢浆液性乳头状癌PET显像TLG与血CA12 5值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和评价生长抑素受体全身显像与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诊断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临床价值。方法:83例临床疑诊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均进行生长抑素受体全身显像与断层融合SPECT/CT显像,并与手术病理比较。结果:83例患者生长抑素受体全身显像阳性19例,其中17例病理证实为嗜铬细胞瘤,阴性64例中有24例病理为嗜铬细胞瘤;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阳性56例中的38例病理证实为嗜铬细胞瘤,阴性27例中有3例病理为嗜铬细胞瘤。生长抑素受体全身显像诊断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1.5%、95.2%、68.7%、89.5%、62.5%,而断层融合显像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7%、57.1%、74.7%、67.9%、88.9%。通过生长抑素全身显像检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肿瘤长径的ROC曲线示:AUC为0.735(95%CI=0.578~0.892,P=0.011),肿瘤长径的阳性诊断临界值为4.0 cm,诊断灵敏度为76.5%,特异度为75.0%。结论:生长抑素受体断层融合显像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较全身显像有更高的准确性、敏感性及阴性预测值,特别是对长径较小或囊实性病灶检出率明显高于全身显像。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年轻女性患者子宫、卵巢生理性^18F—FDG摄取的特点,并与相应恶性肿瘤鉴别。方法经系列PET或PET/CT随访证实为子宫、卵巢生理性摄取患者22例(共47次检查)人生理组;另22例经病理证实有子宫或卵巢恶性病变者人肿瘤组。比较并分析增高区的最大标准摄取值与肝脏平均摄取的比值R。结果月经早期子宫内膜摄取最高(R达6.6),排卵期卵巢和内膜摄取均明显(R最高2.6),而肿瘤病灶形态和分布明显不同,摄取更高(P〈0.001),以R=2.3为域值,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6.4%、91.5%和89.9%。结论PET显像中子宫、卵巢的生理摄取有特征表现,正确认识可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明确18F标记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计算机断层成像(CT)中棕色脂肪(BAT)摄取的规律和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7月~2009年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行PET/CT躯干显像的1080例次患者的图像.结果 共41例次(3.8%)有不同程度BAT摄取:主要在寒冷季节出现;常对称累及肩颈部和脊柱两侧,纵隔和腹部摄取常伴有体表摄取;女性比例高于男性(P=0.0030);平均年龄(P=0.0001)和体重指数(P=0.0415)明显低于无BAT摄取者;3例患者在休息和保暖3~7 d后行二次显像,BAT摄取明显减少.结论 BAT摄取具有一定发生规律和特征表现,休息和保暖可减少其摄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