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8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52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37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72篇
内科学   49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科学   46篇
综合类   238篇
预防医学   64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24篇
  2篇
中国医学   213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22.
目的:研究低剂量地西他滨是否可增强T细胞对宫颈癌细胞杀伤活性,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CCK-8检测低剂量地西他滨对宫颈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低剂量地西他滨处理后宫颈癌细胞凋亡及周期的变化;CCK-8检测T细胞对低剂量地西他滨处理后宫颈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地西他滨处理后宫颈癌细胞癌/睾丸抗原(cancer testis antigen,CTA)及FasL的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10 nmol/L地西他滨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凋亡没有显著影响,100 nmol/L地西他滨一定程度上抑制细胞增殖。10 nmol/L地西他滨虽不直接抑制细胞增长,但使宫颈癌细胞对T细胞的杀伤效应更为敏感,以效靶比为10∶1时最显著。10 nmol/L地西他滨处理后宫颈癌细胞BORIS、NY-ESO-1、MAGE-A1/A3/A4等CTA及FasL的mRNA水平显著上调(P<0.05)。结论低剂量地西他滨可抑制Hela及SiHa细胞的生长及存活,增强T细胞对Hela及SiHa细胞的杀伤能力,是一个潜在的免疫治疗辅助药物。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婴幼儿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矫治术后,毛细血管渗透症发病机制、诊断及处理。方法:我院2005年3月至2010年1月施行婴幼儿TOF矫治术161例,术后并发毛细血管渗透症6例,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9~36个月,平均(8±0.6)个月;体质量8.5~15.5kg,平均(8.2±2.10)kg。全组均及时给予提高胶体渗透压、应用血管活性药、腹膜透析、呼吸机辅助维持呼吸、循环稳定和组织灌注治疗。结果:治愈5例,死亡1例,死于肾、肺、心多脏器衰竭。结论:婴幼儿心脏术后毛细血管渗透症发病机制与补体致炎性介质释放,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有关,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低心排)、呼吸衰竭、急性肾衰竭、脑损害是致死主要原因,及时采用腹膜透析和免疫球蛋白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基于增材制造和凝胶注模成型技术的多孔β-磷酸三钙(TCP)生物陶瓷支架的制备方法及其表征。方法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设计支架内部孔隙结构,通过光固化快速成型技术制造相应的树脂模具,在模具中填充生物材料,待其固化后通过热分解去除树脂模具,然后对所形成的多孔β-TCP支架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力学性能以及体外细胞相容性进行检测。结果多孔β-TCP支架孔隙结构与设计结构一致,孔隙率为45.1%±1.2%,孔的尺寸为300~500μm;力学性能测试表明,支架的平均抗压强度为5.3±0.8 MPa;成骨细胞能够在支架上黏附生长,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结论基于增材制造技术和凝胶注模成型工艺的多孔生物陶瓷支架制备方法,可实现支架复杂外形与内部微结构的精确控制和一体化制造。  相似文献   
25.
目的总结达芬奇Xi机器人联合吲哚菁绿荧光定位肝脏肿瘤实现精准肝切除的经验。 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1~5月期间20例吲哚菁绿荧光定位联合达芬奇Xi机器人肝肿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20例均在达芬奇Xi机器人下完成肝肿瘤切除,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85 min(70~105 min),术中出血量110 ml(50~200 ml ),术后住院时间7 d(5~9 d)。术后患者肝功能恢复良好,均未出现出血、胆漏等并发症。术后病理结果:肝细胞肝癌10例、肝细胞异型增生和胆管异形增生1例、胆管细胞癌6例、肝硬化伴肝脏炎性改变1例、腺癌(胃肠道转移)2例。20例均为R0切除,愈合良好出院。 结论在熟练完成腹腔镜肝肿瘤切除术的基础上,开展吲哚菁绿荧光定位联合达芬奇Xi机器人手术系统精准肝切除是安全、可行的,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26.
目的分析甲状腺结节的临床与病理特征,寻找甲状腺癌诊断及其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可能因素。方法行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患者1358例,对其年龄、性别、高血压和甲亢病史、癌灶大小、双侧癌、多灶癌、浸润包膜及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等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358例患者中,女性患者占大多数(约80.3%),45岁以上患者占70.0%。其中,264例为甲状腺癌。对良恶性结节患者进行临床特征分析后发现,年龄及高血压病史与恶性结节的发生相关(P0.05),年龄45岁为甲状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所有甲状腺癌患者中,37.5%的患者有颈部淋巴结转移,其发生与年龄、高血压、癌灶大小和浸润包膜相关(P0.05),而年龄45岁和癌灶浸润包膜为甲状腺癌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也同样如此。结论对于年龄45岁的甲状腺结节患者怀疑甲状腺癌者应密切观察或早期干预,对其中癌灶浸润包膜者给予颈部淋巴结清扫,可能让患者获得更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27.
王鑫  成慧昕  李祥  于湘友  杨春波 《西部医学》2022,34(12):1777-1782
探讨连续血液净化(CBP)对脓毒症患者外周血核苷酸结合寡聚化受体蛋白3(NLRP3)及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中心收治的脓毒症及非脓毒症患者83例。在镇痛、镇静、液体复苏、抗感染等治疗基础上,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脓毒症CBP治疗组(n=24)、脓毒症常规治疗组(n=35)、非脓毒症组(n=24例)。收集各组患者在入住ICU后的一般资料、基础疾病、感染部位、炎症因子水平、肌酐、急性胃肠损伤(AGI)评分、APACHEⅡ评分、28 d预后等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组患者的性别、基础疾病、感染部位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BP治疗组患者基线期APACHEⅡ评分高于其余两组(P<0.05)。与上机前相比,脓毒症CBP治疗组在上机3天后的乳酸、血浆尿素氮(BUN)、外周血淋巴细胞中NF-κB p65、Caspase-1、ASC,血清中IL-1β 、IL-18、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AGI评分有显著降低(均P<0.05)。 脓毒症CBP治疗组28 d死亡率为70.83%,明显高于脓毒症常规治疗组(28.57%)及非脓毒症组(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净化治疗可减少脓毒症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 NLRP3 炎症小体的活化,继而减少体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胃肠道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28.
目的研究床上体操配合音疗对脑卒中早期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2组,常规组(n=50),常规+训练组(n=50).常规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护理.常规+训练组除常规内科治疗护理外,根据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情况选择适合不同时期的床上体操和音疗训练,治疗前后予Brunnstrom法运动功能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估,心理评估.结果治疗前2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肢体运动功能、心理评估无差异,治疗后1个月常规+训练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运动功能(Brunnstrom法)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常规+训练组的恐怖、抑郁、强迫、焦虑症状得到明显改善(P<0.05).常规组治疗护理组抑郁、强迫、焦虑症状无明显改善(P>0.05),仅恐怖症状有改善(P<0.05).结论音乐床上体操对脑卒中早期偏瘫肢体功能恢复和心理障碍治疗有明显作用,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9.
李祥 《海峡药学》2014,(12):165-166
在药物代谢过程中细胞色素P450酶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此类酶主要存在于肝微粒当中,在生物转化过程承担了十分重要的功能。其活性与药物代谢速率具有密切的关联性,甚至可对药物清除产生直接作用。基于上述特点学术界将其作药物代谢过程中的第一相酶。本文对细胞色素P450酶系和药物的代谢进行了分析并对细胞色素P450酶系的作用进行了综合性阐述,提出了相应的观点,供以参考。  相似文献   
30.
目的对异烟肼巴布剂的基质处方进行优化。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以卡波姆及聚丙烯酸钠为骨架材料,PVPK30及CMC—Na为增黏剂,PVA为成膜剂,以内聚力、剥离强度为评价指标优选异烟肼巴布剂的基质处方。结果基质中各成分对内聚力的作用大小依次为卡波姆〉羧甲基纤维素钠〉PVA,对剥离强度的作用大小依次为卡波姆〉PVPK30〉聚丙烯酸钠,优选得到最优配方为卡波姆:聚丙烯酸钠:PVPK30:CMC.Na:PVA=3.0:4.0:0.5:0.2:0.5(质量比)。结论通过优化处方配比,可制得黏附性能良好的异烟肼巴布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