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7篇
儿科学   18篇
妇产科学   23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85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99篇
预防医学   3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1篇
  2篇
中国医学   31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我们遇到3例有机磷农药中毒,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反跳”,经用超大剂量阿托品抢救成功。现报告如下。病例摘要例1,女,22岁。因口服“1605”原液100毫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微探头超声检测食管壁外侧支静脉在食管静脉曲张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对35例门脉高压症患者在食管静脉套扎(EVL)前进行常规胃镜检查,记录食管静脉曲张分级;然后用UM—3R超声成像系统中的20MHz微探头进行食管下段超声检查,记录食管周围静脉、旁静脉的曲张程度以及穿静脉的有无及类型。结果:35例患者中有30例检测到周围静脉(85.7%),27例检测到旁静脉(77.1%)。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分级越高,周围静脉曲张越严重(P<0.05);静脉曲张分级和旁静脉的严重程度之间无统计意义。26例患者检测到穿静脉(74.3%),曲张静脉分级越高,穿静脉显示率越率。结论:食管壁外侧支静脉在食管静脉曲张形成中均起作用,其中食管周围静脉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原发性肝癌滋养动脉检测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超声造影技术对7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检查,观察肿块滋养动脉供血情况,并与超声彩色多普勒进行比较。同时运用超声造影对肿块滋养动脉的供血方式及内径进行了观察和测量。结果超声造影技术对肿块滋养动脉检出率(94.4%)明显高于彩色多普勒(52.8%)(P〈0.05)。超声造影技术可将滋养动脉分为包绕型和分支型两型,分型的准确性为93.3%。随着肿块直径的增大,滋养动脉内径也常随之增大(P〈0.05)。结论超声造影技术能较好地显示原发性肝癌的滋养动脉,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4.
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对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评价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探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评价高血压病(EH)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价值,以寻求一种可靠、客观的评价高血压左室舒张功能的新方法。方法:采用放免法测定19例正常人和41例EH患者(伴心肌肥厚者19例和不伴心肌肥厚者22例)的血清I型前胶原(PC I)和Ⅱ型前胶原(PC Ⅱ)的浓度。用DTI法检测正常人及EH患者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a)、舒张晚期运动速度(Aa)及Ea/Aa,并用二尖瓣血流多普勒法检测舒张期血流速度E、A及E/A,比较两种方法测值与血清I、Ⅱ型前胶原的相关性。结果:1.EH患者非左室肥厚(non—LVH)组及左室肥厚(LVH)组二尖瓣口血流参数、二尖瓣环DTI参数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2.EH患者non—LVH组与LVH组间E、E/A无明显差别(P>0.05),但LVH组Ea、Ea/Aa明显低于non—LVH组(P<0.05);3.EH患者non—LVH组血清PC I、PC Ⅱ与E/A及Ea/Aa均呈负相关(r=—0.58P<0.01、r=—0.61P<0.01及r=—0.62P<0.01、r=—0.49P<0.05);而LVH组血清PC I、PCⅡ与Ea/Aa亦呈负相关(r=—0.50P<0.05、r=—0.55P<0.05),与E/A无明显相关(r=—0.41P>0.05、r=0.02P>0.05)。结论:DTI能更准确定量高血压患者二尖瓣环舒张期运动速度的改变,DTI法检测二尖瓣环运动速度之比与反应心肌纤维化程度的血清PC I、PC Ⅱ浓度相关良好,有利于舒张功能受损程度的判断,优于传统的二尖瓣口血流法。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影像学在小儿肠套叠诊断、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总结1096例肠套叠患儿B超、数字化X线机、CT及电子结肠镜影像学特点、诊断价值和治疗的效果。结果:肠套叠B超以"同心圆征"及"套筒征"为典型特征,诊断准确率99.5%。数字化X线机以"半球征"或"宫颈征"为典型特征,诊断准确率100%。二者准确率无显著性差异。CT诊断肠套叠可靠,尤其是小肠套叠更佳,电子结肠镜可以直观套叠头部。以空气为整复介质,整复率93.2%;空气灌肠失败74例均手术治愈。结论:利用B超、数字化X线机诊治肠套叠辅以手术,是儿童诊治肠套叠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36.
目的 了解深圳市女性生殖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现状及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现患率,对子宫颈癌常用筛查方法进行评价.方法 2004年11至12月,在深圳市南山区沙河街道办事处辖区内对15~59岁有性生活女性进行以人群为基础的流行病学调查.对所有接受筛查的妇女均行子宫颈醋酸肉眼观察(VIA)、电子阴道镜检查、液基细胞薄层涂片技术子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LCT)及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C-Ⅱ)检测子宫颈分泌物中高危型HPV.对HPV阳性且LCT≥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和/或LCT≥低度鳞状上皮内瘤样病变(LSIL)的妇女行阴道镜下活组织病理学检查,以病理结果作为诊断CIN的金标准.结果 共有1137名妇女参加本次调查,该人群高危型HPV-DNA检出率为14.0%;15~24岁、25~29岁、30~34岁、35~39岁、40~44岁、45~49岁和50~59岁组HPV检出率分别为15.5%、17.7%、12.6%、8.8%、10.2%、15.3%和21.0%,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29岁组与50~59岁组HPV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各年龄组(P<0.05);25~29岁组与50~59岁组间HPV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5~39岁组HPV感染率最低,但除25~29岁组与50~59岁组以外的其他各年龄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别HPV感染率曲线呈‘Ⅴ'字型的双峰相.妇女CIN现患率为4.4%,CIN Ⅰ、CINⅡ和CIN Ⅲ现患率分别为3.2%、1.0%和0.3%,CIN Ⅰ现患率明显高于CIN Ⅱ和CINⅢ(P<0.05).HPV感染率随子宫颈病变级别升高呈趋势性增加,无CIN病变的子宫颈HPV感染率为8.3%,CINⅡ以上病变HPV感染率达到100.0%.本调查人群未发现子宫颈癌病例.VIA、电子阴道镜、LCT和HC-Ⅱ高危型HPV检测检出高度鳞状上皮内瘤样病变(HSIL)的敏感性分别为35.7%、50.0%、92.9%和100%;4种检测方法检出HSIL的特异性依次为96.0%、87.2%、88.4%和86.9%;各种方法均有满意的阴性预测值.结论 高危型HPV感染是CIN的主要因为,深圳妇女子宫颈病变多处于发病早期阶段,防癌的重点在于预防HPV感染和治疗CIN.  相似文献   
37.
宫颈高度上皮内瘤变术后HPV清除相关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高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高频电刀环切术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清除的近期效果及其相关因素,以期指导高频电刀环切术切除的范围.方法 139例高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妇女通过高频电刀环切术锥切治疗后,采用第2代杂交捕获人乳头瘤病毒DNA测试和薄层液基细胞学随访,随访期限为18个月,随访期间预测人乳头瘤病毒清除的因素,依临床病理和生物学数据进行单变量和多变量统计分析.结果 术后人乳头瘤病毒持续阳性病例和阴转病例中切缘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残留病变分别为57.9%(11/19)和17.5%(21/120)(χ2=12.833,P=0.000),切缘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残留对人乳头瘤病毒持续阳性的危险度为3.308.随访结束时人乳头瘤病毒持续阳性19例,其中切缘存在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改变19例,占100.0%;人乳头瘤病毒转阴120例,其中切缘存在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改变75例,占62.5%(χ2=10.536,P=0.001),相对危险度为1.6.Kaplan-Meier分析中最终病理诊断的级别、切缘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残留和切缘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改变、病变是否向宫颈管内延伸及高频电刀环切术刀的半径均为人乳头瘤病毒清除有意义的预测因素.在χ2检验中除以上因素外,年龄也是有意义的预测因素.多参数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中人乳头瘤病毒清除的独立预后因素有最终病理诊断级别和切缘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改变.结论 高频电刀环切术是女性生殖道高危人乳头瘤病毒清除的有效治疗方法 ;病变的级别、切缘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改变是高危人乳头瘤病毒清除的独立预后因素.这些因素对指导高频电刀环切术的范围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8.
HPV L1壳蛋白在宫颈脱落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L1壳蛋白在宫颈不同病变脱落细胞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09年5月到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宫颈门诊就诊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标本309例,其中正常或慢性宫颈炎3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I级168例、CIN Ⅱ/Ⅲ级84例和鳞状细胞癌(SCC)24例,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HPV L1壳蛋白在宫颈脱落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在正常宫颈或慢性宫颈炎、CINI、CINⅡ/Ⅲ和SCC中,HPV L1壳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7.3%(9/33)、66.7%(112/168)、25.0%(21/84)、0%(0/24).其中CINI组、SCC组与正常或慢性宫颈炎组比较,CINI组与CINⅡ/HI组比较,CINI、CINⅡ/Ⅲ组与SC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随病变程度的加重,HPV L1壳蛋白阳性表达率呈下降的趋势.分别以30岁和40岁为界分组,不同年龄组间HPV L1壳蛋白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高危型HPV DNA负荷量≥1 000 RLU/PC组HPV L1壳蛋白表达率为73.1%,与负荷量<1 000 RLU/PC的各组相比,其表达率明显增加(均P<0.05).HPV L1壳蛋白检测CINⅡ/Ⅲ以上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6%、60.2%、52.1%和85.2%.结论 HPV L1壳蛋白在CIN和SCC中的阳性表达率随着病变程度加重呈下降趋势,有望成为预测宫颈癌前病变进展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39.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血流参数在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中的价值。方法 :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重度曲张组 (32例 )、轻 中度曲张组 (2 0例 )及健康对照组 (15例 )食管静脉曲张的胃左静脉血流量、门静脉血流量及胃左静脉分流指数分别进行研究。结果 :重度曲张组的上述血流参数与轻 中度曲张组及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 (均P<0 .0 5 )。其中胃左静脉分流指数在判断食管静脉重度曲张程度上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 :胃左静脉分流指数是评价食管静脉重度曲张的好指标。  相似文献   
40.
彩超引导下酒精注射治疗小肝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彩超引导下酒精介入治疗小肝癌的声像图改变及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应用彩色超声引导无水酒精注射治疗21例小肝癌,每周一次,四次为一疗程。结果 所有病例治疗后3月彩超检查,其中3例肿块完全消失,18例肿块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肿块中央回声增强,周边呈低回声,境界清晰,肿瘤内血流消失或减少。病人治疗后全身情况好转,症状减轻或消失,饮食明显增加,AFP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超声引导酒精介入治疗对小肝癌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安全实用,声像图表现有助于判断无水酒精注射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