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0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26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41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13篇
内科学   43篇
皮肤病学   46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71篇
综合类   188篇
预防医学   93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88篇
  1篇
中国医学   90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1 毫秒
81.
2015年3月,第14届St.Gallen国际乳腺癌大会在奥地利维也纳顺利召开。每一届St.Gallen大会专家们都会根据国际上在早期乳腺癌诊疗领域最新的研究数据结果及研究热点进行综合讨论和分析,并结合专家团的意见提出专家共识,期望将目前临床中还存在争议的、循证医学证据还不够充分的领域予以阐述和讨论,以便临床工作者能对患者实施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乳腺癌的发病率在不断的增长,年新发病例  相似文献   
82.
李俊杰  李雄峰  李建有 《新中医》2015,47(11):119-121
目的:探讨红花香附汤对儿童长骨骨干骨折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长骨骨干骨折患儿70例随机分为2组,各35例,均接受弹性髓内针固定治疗,对照组术后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红花香附汤治疗,比较2组术后骨折愈合效果、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手术前后主要症状积分变化。结果:骨折愈合总有效率观察组为100%,对照组为88.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2组肿胀、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上述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弹性髓内针固定联合红花香附汤治疗儿童长骨骨干骨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的心脏病病人体外循环术后控制血糖对并发症治疗的意义。方法定期监测血糖,行血气分析,调整酸碱及电解质平衡,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在15 mmol/L以下。结果手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的病人均治疗成功,治愈出院。结论在糖尿病病人的心脏手术中,有效的控制血糖,可以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治疗小儿复杂创伤性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应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治疗小儿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11例,包括小腿1例、踝后伴跟腱缺损3例、足部7例。结果 10例皮瓣顺利成活,1例出现静脉危象,探查处理后成活;供区植皮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24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外形良好,4例吻合皮神经后恢复保护性感觉。结论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治疗小儿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可明显提高保肢成功率,缩短治疗周期,最大限度恢复患肢功能,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5.
目的通过对眼球摘除后伴眼眶畸形患者的手术及术后随访观察,研究眼眶畸形整复联合义眼座Ⅱ期植入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对17例(17只眼)眼球摘除术后伴眼眶畸形的患者实施Ⅱ期义眼座植入,并同期利用自体或人工修复填充材料同期行眼眶畸形整复术。结果 17例患者术后眼眶饱满,效果满意。无植入物排斥、感染、暴露等并发症产生。结论眼眶整复术联合义眼座Ⅱ期植入具有临床可行性。  相似文献   
86.
目的了解西北地区百草枯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提高百草枯中毒的防治水平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西京医院急诊科2012年8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57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婚姻、职业、中毒季节和途径、中毒剂量、就诊时间、住院天数及预后特征,比较不同年龄、性别和不同预后患者平均中毒量的差异,并根据中毒量分组统计救治成功率。结果 1百草枯中毒患者中以女性为主(92例,58.6%),年龄(31.5±12.8)岁,已婚102例(65.0%),患者多为农民或来自农民家庭的学生(110例,70.1%),中毒方式主要为口服(152例,96.8%),平均中毒剂量37.5(20~100)ml,最终91例(58.0%)救治成功。2中毒以夏秋季多见(73.2%);20~29岁中毒人群比例最大(25.5%);各年龄段性别构成中10~19岁男性最多(55.3%),随着年龄增加呈进行性下降趋势。310~19岁男性平均中毒剂量大于女性,20~29岁女性中毒剂量高于男性,随着年龄增加进行性上升,男性则呈下降趋势。已婚女性中毒剂量显著多于男性(Z=5.54,P=0.021)。4不同剂量组间存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31,P0.001)。结论西北地区百草枯中毒多发于夏秋(农忙)季,以农村已婚女性口服中毒为主。随着年龄增加,女性患者中毒剂量逐步增大,男性患者中毒量20~29岁时达高峰,以后呈下降趋势。随着百草枯中毒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预后较前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7.
手足口病(HFMD)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多发于5岁以下婴幼儿童,以发热及手、足、口腔等部位皮疹或溃疡为特征,严重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炎等并发症,导致婴幼儿死亡. 江汉油田自成立以来,手足口病时有发生,以零星散发为主,因属非法定传染病,未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8.
经导管介入法关闭房间隔缺损动物实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观察经导管关闭ASD后心肌细胞和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 采用3只出生8-10d,10-12kg的乳猪,行心导管术,分别用Amplatzer双盘型装置关闭器和Rashkind双面伞样装置经导管关闭人造ASD,术后分别饲养1个月,2个月和3个月,观察小猪征税切育,观察关闭器位置,猪心腔大小和心功能变化。分别于术后1个月、2个月和3个月将已经长成成年的猪处死,取出其心脏进行解剖和电子显微镜的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经导管关闭人造ASD的三只狸生长发育都正常,猪的心腔大小正常,心功能也正常;饲养1个月的猪的关闭器上仅见一层透明的薄膜状组织覆盖,电镜下可以见到补片表面已有排列稀疏,形态幼稚的内皮细胞上爬,关闭2个月的补片装置已有排列致密的心肌内皮细胞以及大量纤维素形成,关闭3个月的标上能见到排列错落有致的成熟心肌内皮细胞和心肌纤维已形成,但突出的金属部分和伞尖部分未见到任何内皮细胞或心肌纤维形成,补片边缘未能完全堵住的缺损部位,无心肌样组织上爬和填塞。结论 从动物实验中可以观察到房间隔是一种有弹性的纤维样组织,经导管关闭ASD后,补片装置表面,血栓与胶原纤维形成网架结构,内皮细胞上爬和衍生,然后结缔组织形成,从外观上看,经导管关闭ASD术后3个月的补片周围已有光滑的心肌组织形成,电镜下也看到在术后3个月时,补片表面已经很光滑,心肌内皮和胶原细胞已经繁衍成熟,所以术后1-3个月是自体心肌组织堵塞残余分流的最佳时期,抗凝剂用到术后3个月是较为恰当的。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国产房间隔缺损封堵器经导管封堵继发孔房间隔缺损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临床可行性,并与同期外科手术治疗的病例作相关对照。方法2003年1月2005年12月,78例自愿选择应用国产封堵器封堵房间隔缺损的患儿与90例同期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儿进行治疗前后的对比,对相关检测指标、手术成功率、并发症、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治疗费用作对照分析,治疗后定期随诊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结果两组患儿在年龄、体质量、术前肺动脉压力、右心室舒张末内径、封堵成功率和手术成功率、手术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介入治疗组随访332个月,外科组随访624个月均无严重并发症,病死率均为0%。结论国产封堵器封堵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安全、成功率高,短中期疗效确切,在适应征允许范围内,可替代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0.
介入封堵术与外科手术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介入封堵术对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即时治疗效果,并与同期外科手术效果进行对比。方法 采用封堵术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儿4 8例,与同一时期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的73例患儿,进行年龄、身高、体重、肺动脉压力、室间隔缺损大小、手术及住院时间、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的比较。两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两组小儿的年龄、身高、体重、肺动脉压力及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封堵术组的室间隔缺损较手术组的小,但手术及住院时间较短。封堵组术中及术后出现左前分支或完全性左束支阻滞较多见,其他并发症包括再次外科手术、残余分流、术中出血多、神经受损、溶血、术中或术后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气胸、胸腔积液、心包积液、主动脉关闭不全及术后感染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作为治疗室间隔缺损的新方法,即时的疗效确切。采用封堵术治疗室间隔缺损应遵循治疗原则,术中遵守操作规范,术后严密观察,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