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6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3篇
内科学   140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245篇
综合类   213篇
预防医学   46篇
药学   55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目的利用pull-down技术验证凋亡相关蛋白基因SFRP2(Secreted frizzled-related protein 2)和骨母细胞特异性因子-2 Periostin(Osteoblast-specific factor2)间的相互作用。方法构建能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带HA标签的Periostin融合蛋白(HA—Periostin)的重组载体pCMV—HA—Periostin,经酶切鉴定正确后,和表达带Myc标签的融合蛋白(Myc—SFRP2)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MV—HA—SFRP2,单独或共转染人293细胞,利用pull-down技术验证Periostin与SFRP2间的相互作用。结果成功构建重组载体pCMV—HA-Periostin.与抗Myc单克隆抗体沉淀Myc—SFRP2相互作用蛋白复合物后,可以检测到HA—PeMostin的表达。通过体外蛋白质结合实验证实了Periostin与SFRP2间的相互作用。结论成功构建带HA标签的Periostin融合蛋白(HA-Periostin)的重组载体,利用pull—down技术证实了Periostin与SFRP2间的存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腺瘤及癌组织中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及其与错配修复(MMR)基因蛋白表达、微卫星不稳定(MSI)之间的关系.方法 来源于33个HNPCC家系的大肠腺瘤28例、大肠癌14例,随机留取经病理确诊的32例散发大肠腺瘤和24例散发大肠癌标本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PCR技术,检测腺瘤及癌组织中COX-2、MMR基因(hMLH1、hMSH2、hMSH6)蛋白表达及BAT-25、BAT-26、D2S123、D5S346、D17S250 5个微卫星位点的MSI状态.结果 COX-2在HNPCC腺瘤及癌组织中高表达率分别为53.6%(15/28)、42.9%(6/14),在散发大肠腺瘤和大肠癌中高表达率分别为62.5%(20/32)、91.7%(22/24),HNPCC癌组织中的COX-2表达明显低于散发大肠癌(P<0.05).HNPCC大肠癌中MMR蛋白表达缺失率、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SI-H)发生率[均为71.4%(10/14)]明显高于散发大肠癌[均为12.5%(3/24),均P<0.05].10例MMR蛋白表达缺失的HNPCC大肠癌中,8例为COX-2低表达;4例MMR蛋白表达阳性的HNPCC大肠癌全部为COX-2高表达.在MMR表达缺失的HNPCC大肠癌、HNPCC腺瘤、散发大肠癌中COX-2的表达均显著少于MMR表达阳性者(均P<0.05).MSI-H的HNPCC大肠癌、HNPCC大肠腺瘤、散发大肠癌中COX-2低表达率分别为80.0%(8/10)、66.7%(12/18)、66.7%(2/3);与微卫星稳定(MSS)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与散发性大肠癌相比,COX-2在HNPCC大肠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减少;COX-2在大肠腺瘤及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与MMR蛋白表达缺失和MSI-H呈明显的负相关;COX-2、MMR蛋白表达、MSI的检测对于进一步研究大肠肿瘤的发病途径及干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3.
目的研究芪参活血颗粒联合氟康唑对深部白色念珠菌感染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深部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动物模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中西药结合组和西药组,观察各组不同时间点实验动物血白介素-2(IL-2)水平及单核细胞表面MHCⅡ类分子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芪参活血颗粒能显著增强单核细胞表面MHCⅡ类分子表达,提高外周血IL-2水平。结论芪参活血颗粒联合氟康唑治疗深部白色念珠菌感染的作用优于单纯使用氟康唑,芪参活血颗粒通过调节免疫力增强机体抗感染能力是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4.
我的孙子1岁半时被开水烫伤全身的2/3,后经医院治疗,但身上的伤疤一遇到夏天早晨、午睡起床或出汗就痒,要挠20多分钟才能止痒。请问用什么药才能止痒?  相似文献   
85.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12例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cryptococcus meningitis,CM)是隐球菌直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颅内感染,是严重危及人类健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近几年来随着对隐球菌病原和血清学检查诊断水平的提高;以及血液病、淋巴瘤等肿瘤患者增多;广谱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等,本病有增加趋势.本文通过对CM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期提高CM的诊断和治愈率.  相似文献   
86.
冠心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的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平均年龄51.5岁;70例冠心病(CAD)患者,平均年龄55.5岁,分为3组,单纯冠心病30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25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15例,各组间在年龄、性别上无显著差异.测定方法放射免疫法测定.结果正常人的血清TNF-α值(单位μmol/L)为(1.3276±0.2468);单纯冠心病组为(1.8896±0.4383);高血压冠心病组为(2.2191±0.4451);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为(2.5381±0.8008).冠心病组血清TNF-α值高于正常值,P<0.05;P<0.01.而组间比较高血压冠心病组和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血清TNF-α值均高于冠心病组,P<0.05.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血清TNF-α值高于高血压冠心病组,P<0.05.结论从本文初步研究我们认为血清TNF-α与冠心病密切相关,而其血浆浓度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可能一致,与有关报道不一,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7.
Barrett食管是指食管远端(下端)的被覆上皮由鳞状粘膜转化为特定的肠上皮化生为特征的疾病,其发生机制与胃酸刺激有关,其中最主要的风险因素就是慢性重度胃食管反流病(GERD)。由于Barrett食管与食管腺癌的发生有关,因此对哪些患有可能发生Barrett食管、发生的原因以及早期治疗等问题已成为  相似文献   
88.
心脏性猝死的主因之一是心律失常。因此及时识别恶性心律失常,防止其发生为室速及室颤是多年来研究的重要课题。临床依监护和Holter心电图进行室早分类和处理,实践证明价值是有限的,存有诸多不足之处。近年来开始认识到由于心肌局部缺血或损伤引起迟发的破碎电位称心室延迟电位,有预示室颤  相似文献   
89.
流感疫苗预防效果观察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了解流行性感冒 (流感 )疫苗的预防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对接种后的人群进行观察与随访。结果 :流感疫苗对类流感症状的预防有效率在儿童、青年、壮年、老年组中分别为84.0 3%、6 6 .80 %、6 9.87%、和 10 0 .0 0 % ,平均为 76 .5 3%。对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有效率分别为47.6 6 %、5 7.84%、5 2 .87%、和 49.19% ,平均为 48.47%。接种流感疫苗副反应发生率为 0 .94%。结论 :流感疫苗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及其Ⅰ型受体(AT1)拮抗剂洛沙坦(losartan)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在不同浓度的血管紧张素Ⅱ和洛沙坦作用下,采用MTT法和3H-脯氨酸掺入释放法分别检测成纤维细胞增殖和生成胶原的情况.结果 血管紧张素Ⅱ在浓度为1×10-7~1×10-4mol/L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合成胶原明显增多(P<0.05);血管紧张素Ⅱ浓度与胶原量呈正相关.洛沙坦在浓度为1×10-6~1×10-4mol/L时,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生成量显著减少(P<0.05);且浓度与胶原生成量呈负相关.结论 血管紧张素Ⅱ可以促使成纤维细胞增殖并产生大量的胶原;洛沙坦通过拮抗AT1后,抑制细胞增殖、胶原合成量显著减少,提示血管紧张素Ⅱ在促使增生性瘢痕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AT1的拮抗剂有望在增生性瘢痕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