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 探讨水溶性脂聚体(WSLP)介导含2B亚基的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小干扰RNA(NR2B siRNA)治疗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可行性.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100只,周龄6周,体重180~2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n=20):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S组)、神经病理性痛组(NP组)、WSLP-NR2B siRNA组(W组)、WSLP-阴性对照NR2B siRNA(WN组).采用坐骨神经分支部分结扎法制备大鼠神经病理性痛模型.C组不予任何处理;S组仅暴露坐骨神经,不牵拉和损伤神经;NP组于制备模型后即刻鞘内注射生理盐水20μl;W组和WN组于制备模型后即刻分别鞘内注射相应的siRNA 20μl.于模型制备前1 d及制备后3、7、14和21 d时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值(MWT)及热缩足反应持续时间(TWD),模型制备后3 d,痛阈测定结束后,每组取10只大鼠,取L4-6节段背根神经节,测定NR2B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S组比较,NP组、W组和WN组MWT降低,TWD延长,NR2B mRNA及其蛋白表达上调(P<0.05或0.01),C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P组比较,W组MWT升高,TWD缩短,NR2B mRNA及其蛋白表达下调(P<0.01),WN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SLP不仅成功介导NR2B siRNA,抑制NR2B的表达,还可减轻大鼠神经病理性痛.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of NR2B small interference RNA(NR2B siRNA)carried by water-soluble lipopolymer(WSLP)for treatment of neuropathic pain in rats.Methods One hundred healthy male SD rats weighing 180-200 g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5 groups(n=20 each):normal control group (group C),sham operation group(group S),neuropathic pain group(group NP),group WSLP-NR2B siRNA (group W)and group WSLP-negative NR2B siRNA(group WN).Neuropathic pain was induced by partial ligation of sciatic nenre.WSLP-NR2B siRNA complex was formed by binding WSLP and NR2B siRNA.Normal saline.WSLP-NR2B siRNA complex and WSLP-negative NR2B siRNA 20μl were injected intrathecally after operation in NP,W and WN groups respectively.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and thermal withdrawal duration (TWD)were measured before(baseline)and at 3,7,14 and 21 days after operation.Ten animals in each group were sacrificed on the 3rd day after operation and the lumbar segment(L4-6)of the dorsal root ganglia was removed for determination of the expression of NR2B mRNA and protein using RT-PCR and Western blot analysis.Results Sciatic nerve ligation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MWT and prolonged TWD and increased NR2B m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 in group NP as compared with group C.WSLP-NR2B siRNA complex significantly reduced sciatic nerve ligation-induced hyperalgesia and decreased NR2B m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 in group W as compared with group NP.Conclusion WSLP not only mediates NR2B siRNA successfully and inhibits the expression of NR2B,but also reduces neuropathic pain in rats.  相似文献   
22.
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或芬太尼全静脉麻醉   总被引:61,自引:1,他引:60  
目的 比较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对异丙酚静脉麻醉作用的影响。方法 选择 110例择期手术患者 ,分别采用异丙酚 (P组 ,n =30 )、异丙酚芬太尼 (PF组 ,n =5 2 )靶控输注或者异丙酚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 (PR组 ,n=2 8)持续输注全静脉麻醉。芬太尼靶浓度 2 μg/L ,瑞芬太尼麻醉诱导和维持分别为 0 2 5~ 0 5及 0 12 5~ 0 2 5μg/ (kg·min) ,异丙酚初始靶浓度为 1mg/L ,逐渐增加靶浓度值直至意识消失。术中调整异丙酚、芬太尼靶浓度值或瑞芬太尼输注速度维持麻醉深度。观察血流动力学、脑电双频指数改变以及麻醉药用量、麻醉后恢复情况。结果  3组患者诱导后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明显降低 (P <0 0 5 ) ,PR组心率明显减慢 (P <0 0 5 ) ,PF ,PR组气管插管、切皮后SBP及DBP无明显改变 ,P组则明显升高 (P <0 0 5 )。PR ,PF组异丙酚麻醉维持用量分别较P组降低 32 8%和 2 4 0 % (P <0 0 5 )。结论 瑞芬太尼、芬太尼能明显减少异丙酚用量 ,抑制气管插管及切皮时的反应 ,以瑞芬太尼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23.
参考《中国畲药学》、《中国畲族医药学》、《中华百草》等文献资料,设计畲医药信息资源数据库,构建畲医药资源数据库系统的用户端与管理端。将畲医药中的畲药、畲医以及临床应用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关联,完成数据库的构建及网络平台的构建。随着平台中畲药、畲医及临床数据的不断完善与共享,将促进畲医药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4.
脑功能区胶质瘤的现代手术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切除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新技术与方法.方法 112例胶质瘤患者在术中全麻唤醒状态下,通过术中B超或神经导航定位病灶,直接电刺激定位脑功能区结构,并在清醒状态下切除病变.术后随访时间3~84个月.结果 107例唤醒良好,术中有99例定位出运动区,61例定位出语言相关的功能区皮质,18例定位出感觉区.病变全切6...  相似文献   
25.
目的:评价卡介苗灌注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疗效,探讨其药理机理。方法:回顾性总结1996年8月-1999年12月共9例开放式膀胱肿瘤切除术后卡介苗灌注的随访资料,结果:本组随访8月-4年,平均31.6月,卡介苗灌注后均做膀胱镜检及病理活检,无1例肿瘤复发,结论:卡介苗灌注对膀胱肿瘤切除术后预防后预防复发近中期疗效是肯定的,个别临床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可完全治毹。  相似文献   
26.
非心脏手术前后心肌缺血预测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观察非心脏手术前后心肌缺血(MI)发生情况并探讨其预测因素。方法 以动态心电图(DCG)监测非心脏手术患者150例,术前监测至少12h,术后48h。计算出术前、术后MI发生率、平均每小时MI次数、MI时间以及MI曲线下面积;同时记录可能影响MI的有关因素,如年龄、性别、体重、ASA级别、患病史、冠心病危险因素、心血管药物用量、麻醉手术情况、实验室指标和其它生理指标。单因素分析明确MI的潜在预测因素后(P≤0.1),将这些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术前MI发生率为4.7%,术后为22.7%。MI发生率和MI次数在术后12~24h达高峰,MI时间和MI曲线下面积在术后0~12h达高峰。未发现术前MI预测因素,术后MI预测因素有8个。即术前DCG有MI、年龄≥65岁、术前ECG有MI、ASA≥Ⅲ级、心绞痛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和高VAS评分。结论 术后MI发生率显著高于术前,且多发于术后第1天;根据心电图和系统病史等可对术后MI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27.
脑功能区胶质瘤的手术策略   总被引:52,自引:9,他引:43  
目的探讨唤醒麻醉状态下切除脑功能区胶质瘤的手术方法及意义。方法13例脑功能区胶质瘤经神经导航病灶定位术中唤醒麻醉,皮层诱发电位及皮层电刺激定位脑功能区,在清醒状态下切除脑功能区病变。结果全部病例均在术中获得安全可靠的麻醉唤醒,清醒状态下脑功能区的定位和最大限度地肿瘤切除,其中6例获得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检测确定中央沟;9例经皮质刺激术明确运动区;4例通过皮质刺激术基本确定语言运动中枢。肿瘤全切11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出现暂时性神经功能障碍或功能障碍加重有11例,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正常10例。1例术中出现癫痫发作,1例在唤醒过程中出现一过性脑肿胀;全部患者术后无痛苦回忆。结论对脑功能区胶质瘤运用唤醒麻醉,神经导航病灶定位,皮层电刺激和皮层诱发电位定位脑功能区技术能较为可靠地明确脑功能区与肿瘤切除范围的关系,在清醒状态下切除肿瘤实时监测脑功能状态,能够最大限度地切除脑功能区病变和最大程度地保护脑功能。  相似文献   
28.
29.
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中的新技术   总被引:20,自引:15,他引:5  
目的探讨切除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新技术与方法。方法48例脑功能区胶质瘤经术前常规MRI、弥散张力成像(DTI)和fMRI定位大脑皮层功能区及功能投射纤维束,以神经导航为前导,在术中全麻唤醒状态下,通过术中B超定位脑内病灶,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o-SEP)及皮层直接电刺激术(Co-ST)脑功能区定位,并在清醒状态下切除病变。术后随访时间3-42个月。结果16例Co-SEP确定中央沟,42例Co-ST明确运动区,16例Co-ST确定语言运动区;肿瘤全切35例,次全切除9例,部分切除4例。术后1个月神经症状好转44例,术后出现暂时性局部神经症状36例;长期局部神经症状加重4例,无手术死亡。全部患者无手术痛苦回忆。结论术中全麻唤醒、皮层-皮层下电刺激术和脑超声技术是切除功能区胶质瘤必备的三项基本技术;术前fMRI与DTI为脑功能区手术提供十分重要信息,神经功能导航为术中功能区定位提供重要前导,综合使用这些现代技术能够在术中明确脑功能区与肿瘤切除范围的关系,做到最大限度地切除脑功能区病变和保护脑功能。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功能区胶质瘤术中完善而有效的锥体束空间定位和功能保护方法。方法对13例功能区胶质瘤应用1.5T磁共振系统采集弥散张量成像(DTI)数据,在功能神经导航中进行纤维束示踪(FT),在导航中确定肿瘤与锥体束界面的标记点,应用自制导航穿刺针、着色明胶海绵对白质内锥体束走行进行空间定位。在空间定位锥体束基础上,应用皮质、皮质下直接电刺激或唤醒麻醉技术在肿瘤切除中对锥体束功能进行评估监测,保证其正常功能。结果本组锥体束与肿瘤交界区在神经导航中均得到确定,术中在DTI-FT导航下空间定位满意;锥体束功能判定明确者10例。均全切肿瘤,运动功能保持术前正常水平或得到改善。结论联合应用DTI-FT导航、神经电生理或唤醒麻醉技术可确保锥体束功能不出现手术损伤,同时为明确胶质瘤在脑白质内功能性边界提供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