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4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致痫性局灶性脑皮质发育不良(FCD)的MR影像与病理对照研究,分析FCD的发病特点,探讨最佳MR扫描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40个病灶)FCD患者的MR表现及扫描方法.根据Palmini病理分型,将FCD的病理结果分为FCD Ⅰ型及FCDⅡ型.观察各型病灶在脑内分布及合并海马硬化的比例,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FCD各型在脑内分布的差异性.将轴面FSE T2WI、SE T1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定义为常规扫描,在常规扫描的基础上增加斜冠状面FSE T2WI及FLAIR定义为优化扫描.患者均进行常规扫描和优化扫描,评价FCD主要征象在各扫描方位、序列的显示情况,应用McNemar检验比较2种扫描方法对不同部位FCD及海马硬化显示的差异性.结果 36例(40个病灶)FCD患者中,病变位于颞叶29个(72.5%),额叶9个(22.5%),顶叶2个(5.0%).FCD Ⅰ型27例(29个病灶),颞叶病灶25个;FCDⅡ型10例(11个病灶),颞叶病灶4个,2种类型在病灶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合并海马硬化者共14例,其中,FCD Ⅰ型13例,FCDⅡ型1例.优化扫描对于颞叶FCD、海马硬化的显示优于常规扫描,颞叶FCD的阳性率从44.8% (13/29)提高到65.5% (19/29),合并海马硬化FCD的阳性率从42.9%( 6/14)提高到85.7%(1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颞叶FCD x2=4.167,P=0.031;海马硬化x2=4.167,P=0.031),对额叶FCD病灶的显示2种扫描方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304,P=1.000).结论 FCD好发于颞叶,其次是额叶,FCDⅠ型好发于颞叶,且更容易合并海马硬化.垂直于海马长轴的全颞叶优化扫描是针对FCD发病特点的优化扫描序列组合,有助于病灶的显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细胞肿瘤的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细胞肿瘤的临床资料及MRI资料,观察肿瘤MRI上的形态学特征及信号表现。结果:16例黑色素细胞肿瘤,男10例,女6例。年龄17~55岁。肿瘤位于颈段椎管内3例,额叶3例,颞叶2例,桥脑小脑角区1例,鞍区1例,小脑半球2例,脑内及脑膜多发者3例,全脑脊膜1例。肿瘤发生于颅底脑外者占17%,发生于近颅底脑实质者占43%。MRI信号特征典型者6例,不典型者10例,其表现为短T1等T2信号、或不均匀短T1等T2信号,或因瘤体卒中而呈囊实性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结论: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细胞肿瘤可不具典型的MRI信号特征。对于发生于颅底及颈段软脊膜的有混杂T1或T2信号的肿瘤,在鉴别诊断时应考虑到该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20岁.因"头痛伴恶心、呕吐40天"入院.体检:眼底视盘欠清,余颅神经未见异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无感觉障碍,脑膜刺激征阴性.全身皮肤无出血点、色素痣等.外院头颅CT及本院MRI平扫示脑积水.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评价MRI对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多种征象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128个膝关节的MR图像。全部膝关节均行关节镜检查,其中52个膝关节的ACL损伤,另外76个膝关节的ACL显示完整。在不告知关节镜结果的前提条件下,2名影像科医生共同对ACL损伤的5个直接征象和10个间接征象进行评价,意见不一致时协商解决差异。结果:在评价的5个直接征象中,ACL不连续和ACL走行异常具有相对高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在评价的10个间接征象中,大多数具有相对高的特异性和低的敏感性,其中空髁间窝征、Notch征、外侧半月板后角裸露征、PCL指数、冠状面PCL单层显示等征象特异性较高。结论:ACL损伤的直接征象为诊断的主要依据,以ACL不连续和ACL走行异常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ACL损伤的间接征象具有辅助诊断意义,其中空髁间窝征、Notch征、外侧半月板后角裸露征、PCL指数、冠状面PCL单层显示等征象最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MR对三叉神经痛病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惠霞 《实用医学杂志》2002,18(11):1181-1182
目的 :MR扫描探讨三叉神经痛的病因。方法 :MR常规加增强扫描及三维时间飞越血管成像( 3DTOFMRA)原始图像对 45例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了扫描 ,盲法观察病侧三叉神经根部有无血管或肿瘤压迫 ,神经根显示的清晰度。观察结果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病侧血管神经压迫 66 7% ( 30 /45 ) ,未发现病因 5例 (手术发现 2例为静脉压迫 ) ,诊断与手术符合率 88 2 % ( 15 /17)。肿瘤诊断符合率为 10 0 % ( 6/6)。除肿瘤外 ,所有行伽玛刀定位治疗者均清晰地显示了三叉神经根。结论 :三叉神经痛的病因最常见的是血管神经压迫 ,其次是肿瘤压迫。MR常规加增强扫描及 3DTOFMRA原始图像是显示两种病因的最好序列 ,3DTOFMRA原始图像对三叉神经根显示最佳 ,有利于伽玛刀治疗的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测量对比颅底凹陷症患者术前、术后以及正常人群颈髓延髓角的大小,探讨颈髓延髓角对颅底凹陷症患者术前诊断及术后评估价值。方法搜集我院2005年1月~2013年1月明确诊断并手术的颅底凹陷症患者63例,以及同期行M RI检查显示无颅颈结合部病变者40例,测量并比较颅底凹陷症患者术前、术后及对照组颈髓延髓角的大小。结果63例颅底凹陷症中有42例行术前及术后M RI检查,21例仅行术前M RI检查,63例颅底凹陷症患者术前平均颈髓延髓角为(138.0±11.2)°,42例术后平均颈髓延髓角为(156.3±8.7),40例正常对照组明确平均颈髓延髓角为(154.9±7.7)°,颅底凹陷症患者术前颈髓延髓角明显小于正常对照组及术后患者, P <0.05,术后患者颈髓延髓角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颈髓延髓角可以作为诊断颅底凹陷症及术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CT高压注射器造影剂外渗18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T高压注射器增强扫描在我院已成为一种常规的CT增强方法。从1997年9月至1999年5月,我科共有4057例作高压注射器增强扫描,其中有18例发生造影剂外渗,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CT机采用以色列产ElscinttwinflashCT扫描机,高压注射器为美国产Medrad压力注射器。造影剂根据不同患者的需要而选用国外品牌或者国产品牌的造影剂。前者主要是(化维显)300mgl/ml注射液,后者则主要是6O%的泛影葡胺注射液。注射时的速率为1.0~3.0ml/s,造影剂量按每公斤体重1.5~2.oml,一般总剂量为60ml~80ml。穿刺部位均为手臂或手时静脉。2结果2…  相似文献   
9.
本文着重综述了内耳影像学成像技术特别是MRI技术新进展。介绍CT和MRI在临床上的应用,并比较两者在诊断内耳病床中的价值和限度。  相似文献   
10.
鉴于国内尚未见磁共振 (MRI)诊断肝胆总管内肝细胞癌 (HCC)癌栓 (以下简称HCC癌栓 )的专门报道 ,特将我院近来所见 2例作一报告 ,以期提高MRI对本病的诊断水平。1 临床资料  例 1.4 8岁 ,男 ,因进行性无痛性黄疸 2 0d被当地诊为“梗阻性黄疸”治疗无效转入我院。入院查血清总胆红素 (T -BIL) 2 71 5 μmol/L(正常 0~ 35 μmol/L) ,结合胆红素 (D -BIL) 16 7 7μmol/L(正常 0~ 2 0 5 μmol/L) ,MRI检查发现第一肝门区偏右侧有一 2 5cm× 2 8cm大小、呈T1W1低信号、T2 W1略高信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