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7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5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84篇
内科学   69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156篇
预防医学   72篇
药学   82篇
中国医学   109篇
肿瘤学   3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BPA)以曲霉诱发变态反应为主要特征,最常见致病菌为烟曲霉,通常发生在哮喘或囊性纤维化的患者中。ABPA临床特点包括哮喘的急性发作,血清嗜酸性粒细胞、总IgE水平升高,影像学表现为肺浸润、支气管扩张等。早期识别运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但有可能需要长期服用激素控制,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抗真菌药物治疗ABPA。本文就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辅助检查、诊断、分期和治疗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服务模式对合并心力衰竭的心肌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太康县人民医院就诊的合并出现心力衰竭症状的心肌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采用常规心血管疾病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采用循证护理服务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24 h心动图表现恢复正常时间、临床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服务模式对合并心力衰竭的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3.
24.
25.
目的 观察松龄血脉康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方法 入选2011-2013年我院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门诊及病房确诊的168例H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6例和对照组82例.两组均口服瑞舒伐他汀片(10 mg,每晚1次)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联合叶酸片(5 mg/0.4 mg,1次/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1.5 g/次,3次/d),观察12个月.两组采用相同方法测量血压,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值、血压和血脂等.结果 对照组治疗后IMT值[(1.16±0.16)mm比(1.27±0.23)mm]和颈动脉异常率[60%比69%]均有所下降;治疗组治疗后IMT值[(1.08 ±0.13)mm比(1.30±0.21)mm]和颈动脉异常率[52%比70%]较治疗前下降更为明显(P均<0.05),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松龄血脉康联合瑞舒伐他汀较单用瑞舒伐他汀治疗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6.
目的:建立不同载荷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有限元模型,研究载荷条件与骨折部位的关系,预测骨折方式。方法:将志愿者T12-L2椎体CT数据导入Mimics软件,建立L1椎体有限元模型,然后导入3-Matic软件建立皮质骨和松质骨模型,再导入Ansys Workbench软件,分别赋予骨质疏松材料属性并划分网格。对模型施加五种不同的载荷,模拟椎体骨折。结果:椎体与皮质骨形变一致,皮质骨较松质骨形变值更大(P=0.042<0.05)。所有载荷中,垂直压力产生最大形变值,扭转载荷最小。压缩负荷导致椎体上终板和椎体中心形变最大,方向向下;前屈、后伸和侧弯均导致椎体前柱周围形变最大,向载荷方向形变,也导致椎体高度丢失;扭转导致椎体前缘形变最大。结论:本研究预测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情况下,椎体皮质骨较松质骨先发生骨折;垂直压力最容易引发椎体骨折;垂直压力可造成椎体压缩骨折;前屈、后伸和侧弯均可造成椎体爆裂骨折;扭转可造成椎体前缘骨折。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的效果及其对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影响。方法:将EH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氨氯地平+缬沙坦组(氨+缬组)和氨氯地平组(氨组),每组各50例。治疗24周后,测定各组血压、心率和baPWV的变化。结果:1治疗24周后,氨+缬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baPWV均显著低于氨组[收缩压:(114±9)mmHg vs.(131±14)mmHg;舒张压:(72±7)mmHg vs.(84±8)mmHg;baPWV:(1457±198)cm/s vs.(1544±222)cm/s,均P0.05]。2氨+缬组患者治疗后心率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74±12)次/min vs.(68±11)次/min,P0.05],而氨组治疗前后心率变化无统计学差异[(73±10)次/min vs.(72±9)次/min]。3氨+缬组和氨组降压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和6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氨+缬组随访期间4例患者出现头痛,2例患者出现干咳,氨组有13例出现脚踝水肿,且症状均随治疗自动消失,其余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与氨氯地平单药相比治疗EH的效果更优,安全性更好,并且能降低baPWV,具有逆转动脉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对高血压大鼠内质网应激因子GRP78和CHOP表达及血管中层厚度变化,探讨Hcy对血管重构的影响。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术建立高血压大鼠模型,术后两周采用无创尾套法测量大鼠血压,选取24只成年雄性大鼠[平均动脉压(MAP)〉150mmHg]随机等分为2组,即对照组和蛋氨酸组,每组12只(n=12)。对照组给予普通饮食+双蒸水灌胃,蛋氨酸组给于30g/L蛋氨酸饮食+双蒸水灌胃;根据实验结束的时间,又将各组分为4W和8W两个亚组,各亚组6只(n=6)。用同型半胱氨酸检测仪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用颈动脉插管法测定各组大鼠的MAP,并利用图像分析软件测量血管中层的厚度;HE染色观察大鼠主动脉血管形态学变化;通过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检测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组织中GRP78及CHOP表达水平。结果:①对照组大鼠血清Hcy浓度在正常值范围(〈10μmol/L);蛋氨酸组大鼠血清Hcy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②两组大鼠MAP均显著增高,4周时两者之间差异不明显,8周时两者差异显著(P〈0.05);③蛋氨酸组大鼠血管平滑肌中层厚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④HE染色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蛋氨酸组大鼠主动脉VSMCs显著肥大,管壁显著增厚;⑤两组CRP78和CHOP蛋白表达量增高,与对照组相比蛋氨酸组表达更明显。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可能通过促使高血压大鼠动脉VSMCs内质网应激反应,导致CRP78及CHOP的平衡失调加剧,从而引起血管损伤加重,而发生血管重构加重。  相似文献   
29.
茵栀黄注射液为退黄降肝酶的治疗药物,用于治疗淤胆型肝炎有一定疗效,一般无明显副作用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疗效已得到肯定.我科也已用过,偶有发热(<38℃)、皮疹等轻微不良反应,停药后可好转.此例导致严重迟发型过敏反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影响EGFR-TKIs一线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敏感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 收集2010-2013年本院接受EGFR-TKIs一线治疗,并获得中国癌症基金会赠药的EGFR敏感突变晚期NSCLC患者1 14例.应用COX回归分析接受厄洛替尼/吉非替尼治疗后,影响患者脑转移进展发生和1、2、3年生存的预后因素,并进一步应用Kaplan-Meier法比较19和21外显子突变患者脑转移中位进展时间(time to neurological progression,nTTP)的差异.结果 114例患者中,17例治疗前即存在脑转移,14例在TKIs治疗期间出现脑转移,77.4% (24/31)在随访截止前出现脑转移进展.单因素分析显示:接受EGFR-TKIs治疗后,年龄<60岁和≥60岁患者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0.15%、78.50%、63.30%和92.05%、57.90%、28.40% (P =0.038);曾接受和未接受手术者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2.90%、86.45%、48.90%和90.85%、61.65%、27.30% (P =0.034);无和有骨转移患者6、12、18个月脑转移进展发生率分别为3.40%、4.55%、10.90%和3.00%、11.70%、23.60%(P=0.046).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是EGFR-TKIs治疗中的独立死亡风险因素(P =0.024);19和21外显子突变患者nTTP分别为18.3个月和13.0个月(P =0.276).结论 <60岁的EGFR敏感突变NSCLC患者接受TKIs治疗具有更低死亡风险,而合并骨转移者易发生脑转移,其中19外显子缺失突变脑转移患者具有更能从TKIs治疗获益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