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2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新的人突触相关蛋白(FRG4)抗原表位分析及抗体制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一个新的人突触相关蛋白(FRCA)抗原表位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方法:从人胎肝文库PCR扩增获得FRCA基因全长cDNA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FRG4编码氨基酸序列的二级结构、抗原决定簇、功能结构域,并进行了多序列比对;采用固相多肽合成法合成了FRCA抗原多肽,并免疫家兔;用免疫组化检测蛋白在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中的表达。结果: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选取抗原13肽PKLVKEEVFWRNY,制备兔抗人FRCA多克隆抗体。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显示抗体纯度达82.79%,抗体滴度为1:16000,Western blot证实该抗体具有较好的反应性和特异性,免疫组化证实其主要在HepG2细胞胞浆中表达。结论:成功制备了新的人突触相关蛋白(FRCA)多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42.
为观察救脑益智水提液对半乳糖老化小鼠海马神经元的神经元存活信号转导通路和凋亡级联反应中某些蛋白质表达的影响 ,将昆明种小鼠分为 4组 (每组 2 4只 ) :正常对照组 (C组 )、D 半乳糖老化模型组 (D组 )、大剂量药物治疗组 (B组 )和小剂量药物治疗组 (S组 )。除C组外 ,3组小鼠每日皮下注射半乳糖 5 0mg/kg。其中B组和S组每日分别灌胃救脑益智胶囊水提取液 ,相当于生药 1 g/kg和 0 .3 g/kg ,C组和D组分别灌胃等量生理盐水 ,共 3个月。结果 :D组小鼠海马神经元中Akt/PKB(蛋白激酶B)、CREB(cAMPresponseelementbindingprotein)和Bcl 2的免疫组化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 ,而AIF(凋亡诱导因子 )和Bax明显增加 ,PP 1 (蛋白磷酸酯酶 1 )也明显减少。S组上述改变恢复正常 ,而B组却无此作用。提示 :小剂量救脑益智水提液对半乳糖老化模型小鼠海马神经元的存活信号转导通路和凋亡级联反应的改变具有恢复正常的作用 ,而大剂量则无此作用。  相似文献   
43.
目的 观察快速老化小鼠SAMP10 (senescenceacceleratedmouse / prone 10 )海马神经细胞存活信号转导通路相关蛋白的变化及淀粉样前体蛋白 (APP) 17肽对其表达的影响。 方法  4月龄的SAMP10小鼠 18只被随机分为模型组和APP17肽治疗组 ,正常对照组采用 9只同月龄的抗快速老化小鼠SAMR1。APP17肽治疗组给予皮下注射APP17肽 ,每只每次 0 3 4 μg ,每周 3次 ;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 ;2 8周后成模。然后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观察各组小鼠海马神经细胞存活信号转导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模型组小鼠海马神经细胞存活信号转导通路相关蛋白TrkA、Akt /PKB和bcl 2阳性染色细胞数分别减少 6 3 %、5 0 %和4 5 %(P <0 0 1) ,经APP17肽治疗后上述各种蛋白的表达明显上调 (P <0 0 5 ) ;而神经生长因子(NGF)和抗cAMP应答元件结合蛋白 (CREB)的表达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结论 SAMP10小鼠海马脑区存在神经细胞存活信号转导通路的障碍 ,此改变可能是导致海马神经细胞变性死亡的重要机制 ;而APP17肽能激活这一通路 ,部分纠正这些蛋白的异常表达。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用 β淀粉样肽前体蛋白 (APP)中的某些肽段免疫小鼠可否减轻小鼠脑内 β淀粉样肽 (Aβ)及其前体蛋白 (APP)的表达。方法 分别用 APP中的 31 9- 335肽段 (APP1 7肽 )、597- 62 4肽段 (APP2 8肽即 Aβ1 - 2 8)免疫小鼠 ,APP1 7肽、Aβ1 - 2 8由我室合成并纯化。第 3次免疫后 ,诱发小鼠糖尿病模型。小鼠分 4组 :即用 APP1 7肽免疫的正常小鼠 (1 7PC) ;用 APP1 7肽免疫后诱发糖尿病的小鼠 (1 7PDM) ;用 Aβ1 - 2 8免疫的正常小鼠 (2 8PC) ;用 Aβ1 - 2 8免疫后诱发糖尿病的小鼠 (2 8PDM)。第 5次免疫后 ,对各组小鼠脑切片进行 Aβ类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1 7PC组小鼠海马内表达 Aβ1 - 4 2、 Aβ1 - 1 6及 APP C端抗体的阳性染色神经元数目多 ,而 1 7PDM组小鼠海马内上述各种抗体的阳性染色数目比 1 7PC组明显减少 (P<0 .0 1 ) ;2 8PC组小鼠海马内表达 Aβ1 - 4 2、Aβ1 - 1 6及 APP N端抗体的阳性染色神经元数目多 ,而 2 8PDM组小鼠海马内上述各种抗体阳性染色的数目比 2 8PC组明显减少 (P<0 .0 1 )。结论 糖尿病小鼠血 -脑屏障破坏 ,抗体进入脑组织 ,与β淀粉样肽或其前体蛋白结合而使之易被清除。  相似文献   
45.
目的 通过观察β淀粉样肽前体蛋白N端328-332(APP5肽)类似物165对谷氨酸引起神经毒性作用的影响, 进一步证实APP5肽类似物165的神经营养作用.方法 以人神经母细胞瘤株SY5Y为细胞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谷氨酸500 μmol/L损伤组和谷氨酸500 μmol/L加APP5肽及类似物165各40 μmol/L保护组.以MTT代谢率、LDH漏出率、细胞轴突长度和胞体面积作为观察指标.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谷氨酸损伤组MTT代谢率降低,LDH漏出率升高,轴突长度和胞体面积均缩小;而加入APP5 肽及类似物165保护后,可使上述指标得以改善.结论 APP5肽及类似物165具有神经营养作用,可减轻谷氨酸引起的神经元损伤.  相似文献   
46.
背景: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是痴呆的一个因素,国外学者研究发现APP17肽对其可能产生影响。目的:观察注射APP17肽后糖尿病小鼠Tau蛋白Ser202/Thr205磷酸化的变化。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首都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脑老化研究室。材料:实验在首都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北京市宣武医院脑老化研究室完成。选用8周龄雄性昆明小鼠18只,体质量28~32g,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糖尿病组,APP17肽治疗组,每组6只小鼠。方法:用链脲佐菌素选择性地破坏胰岛β-细胞,诱发小鼠糖尿病模型,并皮下注射APP17肽给予治疗。4周后取脑组织进行AT-8(抗Ser202/Thr205特异单抗)免疫组化染色。主要观察指标:①形态学观察。②AT-8分布。③免疫组化染色定量分析。结果:糖尿病组AT-8阳性反应细胞广泛分布于压后颗粒皮层、海马、丘脑、下丘脑等部位,而对照组及APP17肽治疗组仅在压后颗粒皮层、海马可见阳性反应细胞,且着色淡。结论:糖尿病脑内多个区域的神经元可能存在较多的AT-8阳性细胞,而APP17肽可能使AT-8阳性反应细胞出现的部位和数量正常化。  相似文献   
47.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神经元存活信号转导的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患者脑神经元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 (1)免疫组织化学双染色:①Tunel标记DNA片段的3′-OH端,用硫酸镍加DAB显色,阳性产物呈深蓝色.②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神经元:采用抗生物素蛋白-生物素复合物(ABC)法,DAB显色,阳性产物呈棕黄色.(2)将死后6 h以内取材的AD患者和非AD患者脑海马组织分为两组,每组分别取6例,匀浆后用Lowry法进行蛋白定量,将总蛋白量相等的样品进行免疫沉淀Western印迹分析.结果 (1)AD患者和非AD患者对照组脑组织切片中都存在凋亡细胞,但AD患者脑组织切片中单位面积凋亡细胞发生率增加.(2)AD患者海马组织Akt/PKB,cAMP应答元件结合蛋白(CREB),磷酸化的CREB表达减少,凋亡诱导因子表达增加,bcl-2表达减少,而bax的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 AD患者海马存在神经元存活信号转导通路障碍,这可能是导致AD脑神经元凋亡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8.
APP-11肽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APP 1 1肽对糖尿病 (DM)大鼠肾脏病变的保护作用 ,用链脲菌素诱发大鼠糖尿病 ,皮下注射APP 1 1肽 4周 ,进行血尿素氮、肌酐、2 4h尿白蛋白测定 ,并取肾脏皮质切片进行电镜观察。结果 ,DM大鼠血糖升高 ,胰岛素降低 ,血尿素氮增加 ,尿白蛋白排出量明显增加。电镜显示肾小球基底膜增厚 ,内皮细胞孔增大 ,足突断裂融合。应用APP 1 1肽组虽然未见血糖及其调节激素的改变 ,但尿素氮和尿白蛋白排出量明显减少 ;肾皮质超微结构趋于正常。结果提示APP 1 1肽对DM肾病具有明显改善作用 ,但有关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9.
目的 观察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神经元表达 NT- 3和星形胶质细胞增殖情况 ,并观察 APP17肽的作用。方法 用链脲佐菌素 (streptozotocin,STZ)复制 Wistar大鼠糖尿病模型 ,于模型建立 2周后 ,皮下注射 APP17肽 ,1月后处死大鼠取视网膜 ,进行神经免疫组化 ,观察 APP17肽对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神经元中神经营养因子 3(neurotrophin- 3,NT- 3)和星形胶质细胞中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 (glial fibrillary acidi protein,GFAP)表达的影响。结果 同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 (DM组 )视网膜神经元 NT- 3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 ,但APP17+DM组阳性细胞数多于 DM组 (P<0 .0 1) ,并且对照组与 APP17+DM组中星形胶质细胞 GFAP阳性数少于 DM组 (P<0 .0 1)。结论 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存在视网膜神经细胞 NT- 3表达减少及星形胶质细胞增生 ,APP17肽可明显改善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元的表达 ,提示对神经视网膜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0.
App-17肽对糖尿病大鼠神经网膜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App-17肽对早期糖尿病大鼠神经网膜的保护作用。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腹腔注射STZ,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模型建立后2周皮下注射App-17肽,1个月后处死大鼠取视网膜。电镜观察糖尿病大鼠神经网膜的病理改变及App-17肽对早期糖尿病神经网膜的保护作用。结果(1)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网膜视锥视杆细胞层、外核层、微血管基底膜和周细胞未见明显改变,但其神经网膜从内核层至神经纤维层有明显病理改变,表现为线粒体数目减少、线粒体水肿、嵴变短甚至消失,线粒体内可见髓样小体,神经节细胞层有暗细胞形成。在神经纤维层和内丛状层细胞突起水肿明显,尤其在神经纤维层,由于细胞突起水肿严重,压迫其周围微血管,可见血管管腔狭窄、闭锁。(2)App-17 肽组:与模型组比较,神经网膜自内核层至神经纤维层有线粒体肿胀,嵴变短、消失,但明显减轻,髓样小体少见。细胞水肿明显减轻,细胞突起水肿明显减轻,微血管未见管腔狭窄和闭锁;神经节细胞层无暗细胞。结论(1)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病过程中,神经网膜神绎细胞超微结构病理改变早于微血管的改变。(2)糖尿病早期神经网膜神经细胞的损害可能是导致DR的发病机制之一,在DR前期和早期,若能扭转或减轻神经网膜神经细胞的损害,可预防和延缓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