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已广泛应用于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血管瘤等疾病的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也存在骨水泥渗漏、椎体再次骨折及脊髓压迫等并发症。随着技术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出现了PKP结合体位复位技术、蛋壳技术、Sky技术及Vessel-X骨材料填充器经皮椎体成形术等新技术,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球囊技术存在的骨水泥渗漏等缺陷。该文就PKP适应证、并发症、操作方法及目前一些新技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2.
43.
微创TLIF手术的手术方法和早期临床结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对退行性的腰椎病变的病人在小切口的微创入路下,完成改良了经椎弓根的椎体间融合(TLIF)手术。方法:前瞻分析了5例(3男,2女)微创TLIF手术。通过双侧旁正中小切口(约4cm长),经骶棘肌,行椎板减压,关节突切除,椎体间融合(通过切除双侧关节突及椎间盘后,在所需融合的间隙置入椎间融合器及自体骨)。病人的平均年龄为53.6岁。结果:5例病人中2例是行L5~S1融合,3例为L4-L5融合。平均随访时间为9.1周,所有病人融合情况良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从手术前的32.6提高到手术后的43.8。结论:微创TLIF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技术,并且能够得到良好的手术效果。这种创伤小、暴露好的入路,适合于打入椎弓根钉,置入椎间融合器。还适合于再次手术的病人,这种方法可以避开前次手术的瘢痕,避免神经的损伤。  相似文献   
44.
背景:经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增加脊柱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明显降低术后内固定失败、伤椎椎体高度矫正丢失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但传统开放手术需广泛剥离椎旁肌止点,创伤大、出血多、恢复慢。目的:评估经伤椎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微小切口非空心椎弓根钉技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2011年4月至2011年9月行经伤椎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20例单节段胸腰椎新鲜爆裂性骨折且无神经症状的患者,男12例,女8例;年龄41~60岁,平均(50.3±5.5)岁,伤椎位于T11~L2,均属A3型骨折。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天数,观察并记录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个月、术后2个月、术后个3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术后2年的腰背痛VAS评分,比较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椎体高度压缩率、后凸角及术后各时间点的椎体高度恢复率、后凸矫正率。结果:手术时间为80~110 min,平均(90±9)min;出血量为40~95 ml,平均(68±17)ml;住院时间5~8 d,平均(6.7±1.2)d。20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4~29个月,平均(26±2)个月。VAS评分由术前(8.5±1.1)分明显下降至术后即刻(1.9±0.6)分(P〈0.001)及2年随访时(0.4±0.5)分(P〈0.001);椎体高度压缩率由术前(49.3±7.4)%显著下降至术后即刻(5.2±1.6)%(P〈0.001)及2年随访时(7.0±1.5)%(P〈0.001);后凸角由术前22.0°±1.9°下降至术后即刻3.1°±1.8°(P〈0.001)及2年随访时6.1°±1.4°(P〈0.001)。术后随访过程中椎体高度恢复率、后凸矫正率无明显减小。无一例出现螺钉松动、断钉及断棒。结论:经伤椎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安全而有效的方法,并应严格掌握其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45.
应用关节镜行微创腰椎间盘摘除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小切口腰椎间盘摘除手术与常规手术。方法 34例小切口(1.5~2 cm)的关节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手术病例与同期常规腰椎间盘摘除手术73例病例比较。采用oswestry disability guestionnaire(ODQ)对手术前后的病人进行评分;比较手术前后ODQ的百分比,手术中的出血量,手术的时间,手术并发症。结果微创腰椎间盘摘除手术与常规手术相比,手术前后ODQ的改变两组都有显著性差异,但微创与常规相比无论是术前还是术后都无显著性差异。微创术中有3例在术中扩大切口改行常规手术,2例为发生椎管前静脉出血,1例出现硬膜破裂,分别在扩大切口后行止血和修补硬膜。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微创组手术中的出血量显著减小,平均为72.94 mL(P<0.001)。结论 小切口腰椎间盘摘除手术是一种损伤小、出血少、病人术后恢复快的手术方式,可适用于椎间盘突出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和神经根管狭窄扩大术。有可能因为出血和硬膜破裂而扩大切口改为常规手术。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PTES(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urgery)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3年4月使用PTES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的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2例,其中伴高髂嵴24例,均无中央椎管骨性狭窄及椎间不稳。记录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出血量、住院天数;对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的下肢疼痛情况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2年,用Macnab法进行疗效评级,观察术后有无并发症发生。结果:手术时间为(56.3±11.5) min/节段,术中中位透视次数为5(3~14)次,中位出血量为5(2~20) mL,中位住院天数为3(2~4) d,术后平均随访(26.2±2.0)个月。下肢疼痛术前中位VAS评分为9(6~10)分,术后即刻为1(0~3)分,术后2年时为0(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1周有3例患者出现下肢疼痛反跳,均在术后2个月内缓解。术后2年,疗效优良率达98.1%(51/52)。无神经损伤、感染、腹腔脏器损伤、大血管破裂等并发症发生,无患者复发。结论:PTES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包括伴高髂嵴的病例)有效而安全,该术式具有定位简单、穿刺容易、步骤简略、较少透视的特点,学习曲线较短。  相似文献   
47.
目的:回顾总结胸椎黄韧带骨化致胸髓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减压手术的中短期疗效。方法:患者23例(女性9例,男性14例),平均年龄55.1±7.2岁。每例患者均由磁共振成像明确诊断,术前均有下肢功能障碍。大多数患者同时并发其他脊柱病变。所有患者均行减压手术,在低于胸10节段的病例,同时进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术后1年都得到随访,目前已有8例随访超过6年。JOA评分均值由术前的5.6提高到术后1年的8.8,平均恢复率为57.8%。结论:手术是胸椎黄韧带骨化引起脊髓病变后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避免损伤胸髓是手术的关键。手术的短期疗效相对较好,但中期有症状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48.
49.
导航引导下显微手术经口切除齿状突治疗颅底凹陷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导航引导下显微手术经口齿状突切除术治疗斜坡齿状突型颅底凹陷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例斜坡齿状突型颅底凹陷症患者,在导航引导下结合显微手术行齿状突切除术.术中和术后拔气管插管时都使用内镜辅助观察.结果 压迫延髓、颈髓腹侧的畸形齿状突被切除,术后2例患者症状缓解,无手术并发症.随访8个月,2例患者症状完全缓解,无新的并发症.结论 导航引导下显微手术经口齿状突切除术可以精确定位咽后壁的中线结构,减少畸形齿状突的残留,减少术后并发症,治疗斜坡齿状突型颅底凹陷症更加安全有效.内镜辅助观察在手术中和术后处理中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0.
目的评价我科制定的新住院医师培训措施的培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12月完成骨科住院医生培训课程的住院医生的出科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及临床能力,比较新培训措施实施前后两组人员成绩的差异。结果新的培训措施实施之后,培训人员在培训结束后,无论是理论成绩、操作成绩,还是临床能力都较新措施实施前的培训人员有明显的提高。结论中山医院骨科对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流程及制度的改进是有效的,能够明显提高培训人员的医学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