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1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87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目的研究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细胞发生三苯氧胺耐受与细胞外生长信号转导途径活性水平的关系。方法向乳腺癌细胞株MCF-7细胞中转染入含周期素D1基因调控序列的报告基因D1△-2690pXP2,用1×10-7mol/L佛波醇酯(TPA)改变细胞内蛋白激酶活性,检测三苯氧胺对报告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结果MCF-7细胞中,1×10-6mol/L三苯氧胺抑制报告基因表达[基础表达(16.28±3.39)RLU,三苯氧胺处理(4.32±1.39)RLU];而1×10-7mol/LTPA作用12h可明显促进表达,(88.11±15.14)RLU,并且可使三苯氧胺产生促进报告基因表达作用,[(131.12±35.83)RLU,P<0.01]。结论细胞外信号途径激酶活性改变可明显影响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细胞中三苯氧胺的作用,可能是三苯氧胺耐受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2.
运用腹腔镜技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症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描述腹腔镜技术辅助上,根治性切除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疾病的手术方式,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运用腹腔镜技术游腹腔内病变结肠,结合拖出式直肠肛管背侧纵切,心形斜吻合技术,根治性切除13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症。结果:13例患儿均在腹腔镜辅助下顺利地完成了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无手术死亡及手术并发症;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随访2-10月,无并发症,排便基本正常。结论:腹腔镜辅助的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3.
本共识围绕医学物理学科的教育现状、专业方向建设、课程设计、实习要求及研究生毕业标准等方面探讨了中国医学物理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以应对社会对健康与医疗服务需求的增长及医疗设备国产化的挑战。目前,中国医学物理教育面临教育途径多样性、课程设计差异性、师资短缺等问题,在此,讨论了整合国际经验,构建全面、规范化的医学物理学科体系的策略,体系涵盖放射治疗物理、医学影像物理、核医学物理、放射防护物理、放射生物物理及放射工程物理等方向,并强调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以提高诊疗的准确性和效率。此外,还探讨了医学物理研究生教育的改进,包括师资和教学环境建设、专业课程设置等;还需建立教学质量评估机构,确保教育内容与国际标准一致,反馈学生和雇主的需求。本共识提倡全面提升医学物理学科的规模和影响力,提升教育质量和专业水平,实现教育的精细化和精英化,并加强国内外合作,以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支撑“健康中国2030”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114.
目的 对质子治疗系统临床调试的方法、内容及标准进行系统性介绍和归纳,为其他新建质子中心或相关研究人员提供重要的指导和参考信息。方法 以笔形束质子治疗系统为研究对象,介绍质子治疗系统临床调试的主要流程,内容涉及机械、安全、辐射防护、束流品质、影像、建模及模型验证等多个方面。调试方法基于美国医学物理家协会(AAPM)发布的相关标准以及多个质子中心的经验,并对各项调试内容的容差以及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笔形束扫描质子治疗系统的临床调试内容繁多且复杂,因此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完成临床调试的内容。质子治疗系统在完成用户接收测试后,基本能满足临床所需的要求。再经过临床调试后,各项调试内容的测量结果均满足了临床治疗的要求。结论 通过全面的临床调试及模型的反复验证,可以确保质子治疗系统能够安全地应用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15.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在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病率及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结直肠癌病人243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比较两组病人吻合口瘘发病率及临床疗效。结果结肠癌病人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病率为10.2%(14/137),其中腔镜组吻合口瘘发病率为8.7%(6/69),开腹组吻合口瘘发病率为11.8%(8/68),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癌病人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病率为14.2%(15/106);腔镜组吻合口瘘发病率为13.8%(13/94),开腹组吻合口瘘发病率为16.7%(2/12),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切口感染率为12.9%,开腹组为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与开腹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27.7和30.0,术中输血率分别为12.9%和43.8%,手术时间分别为3.80小时和3.74小时,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4.05天和15.41天,早期再次手术率分别为6.1%和8.8%,肠梗阻发生率分别为3.7%和6.3%,心脑血管意外发生率分别为0.6%和2.5%,血栓栓塞发生率分别为2.5%和0.0%,其他并发症发病率分别为11.0%和17.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的应用不增加吻合瘘的发生,并且在疗效及安全性上与开腹手术相当,同时具有创伤小,切口感染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6.
117.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封堵导丝配合钬激光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方法总结输尿管镜下封堵导丝配合钬激光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91例临床资料。结果 91例患者中2例因冲水压力致结石上移肾内,1例术后辅以ESWL治愈,1例术后辅以MPCNL治愈,其余89例均碎石成功,碎石成功率97.8%(89/91)。结论输尿管镜下封堵导丝配合钬激光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明显减少了结石上移的机会,且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8.
目的探讨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碳酸酐酶IX(carbonic anhydrasesIX,CAIX)的检测在。肾癌预后判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0例经病理确诊的肾癌患者,检测其外周血血清中VEGF及CAIX的水平。结果30例肾癌患者中出现转移7例(23.3%),肿瘤转移患者外周血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无转移患者,而CAIX水平低于无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x回归分析显示检测外周血血清CAIX表达水平在肾癌转移诊断中有更高的敏感性。结论检测外周血血清CAIX水平可能有助于恶性肿瘤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19.
研究磁性吉西他滨隐形纳米脂质体 (magnetic gemcitabine stealth nano-liposomes, MGSL) 的体内磁响应性及对MCF-7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对小鼠头颅部施加磁场, 并静脉注射MGSL, 通过对脑组织药物含量的分析, 研究MGSL在体内的磁响应性;然后在有磁场和无磁场的不同情况下, 静脉给予小鼠 MGSL, 通过对小鼠脑、心、肝、脾、肺及肾等组织的药物含量分析, 考察吉西他滨在体内的分布差异, 比较磁性靶向作用和单纯给药在组织分布的不同。在体外, 观察了MGSL诱导的MCF-7细胞凋亡过程中的细胞形态学改变、MTT法获得MGSL作用乳腺癌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分析MGSL引起的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分布。最后制成裸鼠乳腺癌皮下移植瘤模型, 通过在移植瘤表面定时给予三维立体梯度磁场作用, 观察MGSL靶向治疗裸鼠乳腺癌的效果。低强度磁场组的吉西他滨血药浓度显著高于无磁场组 (P < 0.01), 而高强度磁场组吉西他滨的含量较低强度磁场组显著升高 (P < 0.01), 且当磁场强度达到5 000高斯时, 吉西他滨含量可达无磁场组的8.5倍。另外应用外加磁场, 吉西他滨可以有效聚集到靶部位, 显著提高病灶部位吉西他滨的浓度, 降低心脏、肾脏等器官的药物浓度。MGSL对人乳腺癌细胞在体外有明显的杀伤作用, 其杀伤作用随浓度升高有上升趋势; 结果还显示MGSL是主要作用于S期的细胞周期药物; 采用流式细胞术证实了MGSL还有促乳腺癌细胞凋亡的作用, 其诱导凋亡率达到51.62%。MGSL可以显著抑制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 与其他组别相比均有显著差异 (P < 0.05)。本法制备的MGSL符合作为纳米磁靶向给药系统的条件, 同时它具备较好的磁响应性, 在外磁场的作用下可以有效增加肿瘤组织内的药物浓度, 而降低正常组织的药物含量, 达到靶向化疗的目的, 且在体内外显示了较好的抑瘤效应, 可望成为一种有效的抗肿瘤制剂。  相似文献   
120.
缺氧内皮细胞培养液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缺氧条件下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液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SF)的作用。方法:电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同位素放射测定。H胸腺嘧啶核苷(^3H—TdR)摄取量。结果:单纯缺氧可使HSF G0/G1期数目增多,^3H-TdR摄取量降低;缺氧的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液能促使HSF从G0/G1期进入S期,^3H—TdR含量增高。结论:瘢痕形成过程中缺氧的内皮细胞能分泌某些活性物质促进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