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中国大陆人散发性先天性巨结肠症(sHD)易患基因内皮素受体B(EDNRB)的突变与多态性特征。方法 以92例sHD及其中32例患儿双亲为研究对象,并以60例正常儿为对照。提取受检者外周静脉血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PCR-SSCP)对EDNRB基因外显子-2(exon-2)进行分析,并通过DNA测序检测阳性标本的核苷酸改变方式,与文献报道的其他种族sHD同一基因特征做比较。结果 全部标本EDNRB基因exon-2均未发现突变与多态性位点的存在。结论 中国大陆人sHD患者EDNRB基因的exon-2不存在突变与多态性位点。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IL-8对结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肠癌组织和正常癌旁组织中IL-8的表达;MTT法检测不同浓度IL-8处理或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后结肠癌细胞SW480的增殖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IL-8处理后SW480细胞中p-AKT、t-AKT蛋白的表达;Transwell法检测抑制PI3K/AKT通路或IL-8处理后SW480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显示,与癌旁组织相比,结肠癌组织中IL-8的表达水平明显提高;IL-8处理后SW480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增加,且PI3K/AKT通路异常激活;抑制PI3K/AKT通路可逆转IL-8对SW480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促进作用。由此IL-8可促进结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I3K/AKT通路有关,可为IL-8在结肠癌中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1 病历介绍 病人男性,17岁.因大量鲜红色血便伴晕厥2d于2007年1月5日入院.2d前无明显诱因解大量鲜红色血便,无呕血.同时伴头昏,晕厥倒地1次.在当地医院输血1200mL后急诊转入我院.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经腹、膈肌裂孔途径行根治性切除累及食管下段近侧部进展期胃癌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1999~2001年针对20例经腹、膈肌裂孔途径切除全胃和食管下段的病人,收集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ICU治疗时间、切除标本病理资料。结果与20例经胸腹途径切除全胃和食管下段病人相比。结果经腹、膈肌裂孔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失血量减少,ICU治疗时间短。结论经腹、膈肌裂孔途径手术切除近侧部进展期胃癌是替代胸腹途径手术的合理手术方法,避免剖胸手术对病人的创伤。  相似文献   
5.
大肠癌中缺氧诱导因子-1α与环氧合酶-2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 1α(HIF 1 )和环氧合酶 2 (COX 2 )在CRC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72例CRC中HIF 1α和COX 2蛋白表达情况 ,CD34单克隆抗体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并计数MVD ,正常大肠组织 1 2例作对照。结果 HIF 1α蛋白在CRC中阳性表达率为 6 6 .7% ,与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且与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间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COX 2蛋白在CRC中阳性表达率为 70 .8% ,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且与淋巴结转移间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MVD值随HIF 1α或COX 2蛋白表达强度增强而增加 (P <0 .0 1 )。HIF 1α、COX 2与MVD值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rs 依次为 0 .36 3、0 .70 9及0 .4 95。结论 HIF 1α和COX 2在CR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并且在表达上密切相关 ,可能存在共同的激活机制。检测其表达对CRC诊断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XELOX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无法行手术治疗的45例晚期胃癌行XELOX方案化疗,观察化疗疗效及不良反应,对比化疗前后生存质量改变。结果:XELOX方案治疗晚期胃癌有效率为55.6%,相关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71.1%)、骨髓抑制(44.4%)、肝肾功能损害(31.1%)和神经毒性(22.2%)。本组晚期胃癌患者化疗后生理状况和情感状况评分均显著低于化疗前(均P〈0.05),社会/家庭状况和功能状况评分均显著高于化疗前(均P〈0.05)。结论:XELOX方案治疗晚期胃癌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可耐受,可显著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早期肠内(EN)与肠外营养(PN)对胃癌术后免疫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72例胃癌病人随机分为EN组26例、PN组26例及常规输液(对照)组20例.术后24 h开始给予EN或PN,分别检测术前和术后第9天营养和免疫指标,并观察术后严重并发症及肠功能的恢复.结果:EN组和PN组术后体质量、前清蛋白、清蛋白、IgG、IgM及Ig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EN组与PN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EN组、PN组术后CD3 、CD4 、CD4 /CD8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EN组术后CD4 、CD4 /CD8 亦显著高于PN组(P<0.05);EN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PN组和对照组(P<0.001).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明显改善胃癌术后近期的营养和免疫状况,在术后细胞免疫和肠功能恢复方面明显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8.
经肛管括约肌间径路切除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肛门内外括约肌间径路切除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安全可行性,并评价肿瘤根治效果及术后肛门功能。方法分析2000-2004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经选择的经肛门内外括约肌间径路切除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病人4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腹部手术遵循TME原则,肛门手术在直视下距病灶下缘2cm切断直肠黏膜和肛门内括约肌,经括约肌间隙向上游离达肛管外括约肌环上方与腹部手术会合,近端结肠与肛管完成端端吻合。前瞻性随访术后病人肿瘤复发与肛门排便功能状况。37例病人完成手术,并发症包括发生急性肺栓塞并死亡1例,盆底肌肉出血1例,吻合口漏3例。36例病人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40(24~60)个月。3例(8.33%)吻合口复发,其中1例死亡;1例同时肺、腹膜转移于术后24个月死亡;2例因肝转移分别于术后16、24个月死亡;1例腹腔内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转移于术后16个月死亡。术后6个月肛门括约肌功能已比较满意。结论经肛门内外括约肌间径路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手术方法是一种可选择的安全性高、根治效果好的保肛术式。  相似文献   
9.
胸苷磷酸化酶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预后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胸苷磷酸化酶(TP)在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表达以及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探讨TP对肿瘤预后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81例消化道恶性肿瘤组织和对应的77例邻近正常组织的TP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比较不同肿瘤间及肿瘤与正常组织TP表达差异。分析肿瘤组织TP表达与MVD值的关系。以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胃癌、大肠癌TP表达对预后的意义。结果TP在胃癌、大肠癌、肝癌及胰腺癌的阳性表达率依次为62.2%、63.5%、55.0%和68.2%,且肿瘤组织的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5);TP阳性组的MVD值均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提示:胃癌、大肠癌中TP阳性表达者的预后明显较阴性表达者差(P〈0.05)。结论TP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呈高表达并对肿瘤血管生成有促进作用,对胃癌、大肠癌患者的预后评估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我院儿科 1997- 10~ 2 0 0 0 - 0 5收治晚发性维生素 K缺乏症72例 ,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均按照《儿科学》的诊断标准 [1 ]。经头颅 CT均证实 ,男4 7例 ,女 2 5例 ,起病年龄 2 8日龄~ 5月龄 ,其中 <2月龄 6 0例(83.3% ) ,纯母乳喂养 6 9例 (95 .8% ) ,混合喂养 1例 ,人工喂养2例 ,未添加辅食 ,起病前发育及营养均好 ,都在起病数小时至2 d内入院 ,均未进行维生素 K缺乏症的预防 ,且家族中无出血病史。症状及体征 :发热 35例 ,惊厥或抽搐 4 2例 ,前囟隆起 6 4例 ,面色苍白 4 8例 ,呕吐 2 5例 ,烦躁不安 2 8例 ,拒乳 2 5例 ,呕血及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