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0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4篇
内科学   2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22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6篇
  1篇
中国医学   56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 系统评价护士主导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当日出院的短期及长期效果,为患者当日出院的安全性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有关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当日出院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1月9日。采用RevMan 5.2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0项随机对照试验,共3 908例患者,其中试验组1 844例,对照组2 064例。结果显示,与住院患者相比,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当日出院24 h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RR=0.28,95%CI(0.05,1.64),Z=1.42,P=0.16]、24 h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RR=0.67,95%CI(0.17,2.68),Z=0.57,P=0.57]、30 d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RR=0.83,95%CI(0.43,1.58),Z=0.57,P=0.57]、30 d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RR=0.94,95%CI(0.71,1.26),Z=0.40,P=0.69]、30 d再入院率[RR=1.12,95%CI(0.76,1.66),Z=0.57,P=0.57]、1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RR=1.03,95%CI(0.76,1.40),Z=0.19,P=0.85]、1年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RR=0.98,95%CI(0.76,1.25),Z=0.19,P=0.85]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当日出院降低了医疗费用,多数患者倾向于当日出院,但患者出院准备度不足。结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当日出院不会增加患者短期及长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未来可在门诊特定患者群体中开展更多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52.
目的阐明慢性应激对大鼠脾脏能量代谢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醒脾解郁法干预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96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盐酸舍曲林)组及醒脾解郁低、中、高剂量组,每组分为慢性应激4周和8周两个时间点。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方法建立抑郁症肝郁脾虚大鼠模型,在造模的同时给予醒脾解郁方。分别在应激刺激的第4周和第8周每组处死8只动物,分别取大鼠脾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脾脏中ATP含量;提取脾脏线粒体,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Ⅱ和Ⅳ的活性。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脾脏中趋化因子CCL22、CXCL10含量;ELISA法检测大鼠脾脏中白介素-2(interleukin 2, IL-2)、干扰素-γ(interferon-γ, IFN-γ)、白介素-4(interleukin 4, IL-4)、白介素-1β(interleukin 1β, IL-1β)、白介素-10(interleukin 10, IL-10)含量。结果慢性应激第4周时,大鼠脾脏组织中三磷酸腺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含量、线粒体膜电位以及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Ⅱ和Ⅳ的活性均无显著变化(P0.05);在慢性应激第8周,大鼠脾脏ATP含量、线粒体膜电位和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Ⅲ、Ⅳ活性均显著下降(P0.01)。醒脾解郁方干预8周后,可显著提高脾脏中ATP水平、线粒体膜电位和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II、IV的活性(P0.05或P0.01)。在应激第4周,大鼠脾脏中趋化因子CCL22和CXCL10、细胞因子IL-2、IFN-γ、IL-1β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而IL-4和IL-10水平则显著降低(P0.05或P0.01);慢性应激第8周时,大鼠脾脏CCL22、CXCL10、IL-2、IFN-γ、IL-4及IL-10均显著降低(P0.01),而IL-1β持续显著高表达(P0.01)。醒脾解郁方干预4周后,可以显著降低IL-2、IFN-γ、IL-1β水平(P0.05或P0.01),提高IL-4和IL-10的水平(P0.05或P0.01);干预8周后,醒脾解郁方可以显著提高CCL22、CXCL10、IL-2、IFN-γ、IL-4、IL-10水平(P0.05或P0.01),降低IL-1β的表达(P0.01)。结论慢性应激可以导致大鼠脾脏线粒体功能损伤和能量代谢障碍,造成脾脏炎症反应和细胞免疫功能损伤为特征的免疫失调。醒脾解郁方可以显著改善慢性应激导致的脾脏线粒体损伤及能量代谢障碍,抑制脾脏炎症反应及改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3.
目的 研究参仙升脉口服液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入的66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治疗差异分为两组,均33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实施参仙升脉口服液,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与心率、心功能、动态心电图。结果 两组治疗前平均动脉压、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动态心电图各项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心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平均动脉压、心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研究组心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研究组室性早搏、短阵室速、房性早搏、短阵房速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0.91%(30/33),高于对照组78.79%(2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在标准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采取参仙升脉口服液治疗,能够改善患者心功能,使得患者动态心电图情况好转,症状有效改善,对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54.
[目的]了解不同实习时间儿科护理实习生(简称护生)对护理缺陷和不良事件的认知现状,为针对性地开展科室护生的护理安全知识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儿科实习的156名护生开展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实习时间护生对"临床经验少、自我水平低"等9个关于护理缺陷和不良事件发生原因的条目总体认同率比较较高,且不同实习时间的儿科护生对以上9个条目的认同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次重大医疗事故的发生基于数次微小隐患"和"护理缺陷和不良事件的汇报不应基于惩罚制度的建立"的总体认同率比较均较低(70%),"报告已被阻止的护理缺陷和不良事件"的总体认同率偏低(80%),但不同实习时间的儿科护生对以上3个条目的认同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条目的总体认同率均处于较高水平,且不同实习时间的儿科护生对其余条目的认同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带教过程中应结合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提升护生对护理缺陷和不良事件的认知,以减少其发生。  相似文献   
55.
目的分析长沙市2004---2012年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为预防控制甲肝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2004---2012年甲肝信息,利用Excel2003对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4---2012年长沙市甲肝年平均发病率2.43/10万,2004---2007年疫情上升,自2008年湖南省将甲肝疫苗纳入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管理后,发病逐年下降。病例主要集中在宁乡县、浏阳市所在的农村及城乡结合地带,春季(3-5月)为高发期,男性病例多于女性,农民占病例一半以上,年龄集中于20-59岁人群。结论长沙市甲肝疫情近年平稳,但应加强对高发地区和高危人群的监测,采取切实有效的干预措施控制发病。  相似文献   
56.
2006—2007年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药敏变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齐武  牛淼  刘姝  王延伟 《临床肺科杂志》2008,13(12):1669-1670
目的分析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结果及药敏变化趋势,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收集并分析2006—2007年呼吸道标本铜绿假单胞菌药敏资料。结果2006年本院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药物敏感率排在前3位的抗菌药依次为阿米卡星(82.2%)、亚胺培南(66.7%)、美罗培南(58.9%)。2007年变为亚胺培南(85.9%)、阿米卡星(83.9%)、氨曲南(76.4%)。其它敏感性较好的抗菌药物有:环丙沙星(72.9%),头孢吡肟(69.3%),头孢他啶(64.3%)。药物中介率前3位依次为美罗培南(28.1%)、头孢哌酮/舒巴坦(26.1%)、左氧氟沙星(20.6%)。结论近两年亚胺培南、氨曲南、环丙沙星、头孢吡肟等抗菌药物敏感性显著增加,为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提供了更多药物选择。阿米卡星对铜绿假单胞菌敏感性稳定在较好水平。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等少数药物敏感性发生了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57.
目的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脑鸣患者的脑血流情况,并对相关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方法用TCD仪对153例脑鸣患者颅内主要动脉进行检测。结果 153例脑鸣患者中,122例检测出有血流动力学改变,占79.7%,其中血流速度增快70例(57.4%),血流速度减慢45例(36.9%),血流速度增快患者明显高于血流速度减慢者(χ2=8.966,P=0.003),狭窄7例(5.7%)。前循环血流动力学改变35例(28.7%),后循环45例(36.9%),前后循环均改变42例(34.4%),前后循环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χ2=3.507,P=0.61)。结论脑鸣患者普遍存在血流动力学改变,甚至有脑动脉狭窄发生,TCD对脑鸣患者的病因诊断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应作为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58.
子宫腺肌病中PTEN和Akt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病灶中10号染色体缺失张力蛋白磷酸酶(PTEN)和蛋白激酶B(PKB/Akt)的蛋白表达情况,旨在为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以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30例)、在位内膜(27例)、正常子宫内膜(20例)的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中PTEN、Akt、磷酸化Akt (P Akt)蛋白的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PTEN蛋白在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正常子宫内膜表达高于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P<0.05,P<0.01),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的表达高于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的表达(P<0.01);Akt、P Akt蛋白在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的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强度高于在位内膜(P<0.05)和正常子宫内膜(P<0.01),其在位内膜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强度高于正常子宫内膜(P<0.01)。PTEN蛋白在间质细胞中的表达,正常子宫内膜明显高于子宫腺肌病的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P<0.05),但在位内膜与异位内膜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kt、P Akt蛋白在间质细胞中的表达,异位和在位内膜明显高于正常内膜,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EN与Akt、PTEN与P Akt在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在位子宫内膜和正常子弓内膜中的表达均呈负相关(r=-0.444;r=-0.546)。结论PTEN蛋白表达在子宫腺肌病的在位、异位内膜中减少;Akt、P Akt蛋白表达增加。PTEN蛋白低表达不能有效的抑制Akt的激活,从而对子宫腺肌病的发生与发展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新型查房模式在临床护理查房中的应用.方法 我科于2006年1月~2008年1月运用PBL教学方法 会同PPT方式在个案及危重患者护理查房48次,与传统查房比较.结论 临床护士、护生对查房模式予以肯定接受,提高护士对病情发展的预见性、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升对危重、特殊患者管理的内涵,并激发护士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对重症CAP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8年11月在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甘美医院(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接受治疗的76例重症CAP患者进行研究,将所有患者按照1~76数字顺序排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根据重症CAP诊断及治疗标准,常规抗感染等治疗,治疗组在原有基础上加用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观察7d后2组患者体温波动,白细胞,血气分析(PaO2及Pa CO2),以及总住院时间。同时了解2组患者住院期间是否有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果 2组患者经治疗,体温[治疗组(37.082±0.7822)℃,对照组(37.603±0.7779)℃]、白细胞[治疗组(9.058±1.8232)×109,对照组(11.41±0.0599)×109]、PaCO2治疗组[(42.84±6.092) mm Hg,对照组(48.63±6.162) mm Hg]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比较,治... 更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