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16篇
  1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41.
目的观察注射用纤溶酶(Fibrinogenase for Injection)联合依达拉奉(Edarovone)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3例,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降脂、神经保护、活血化瘀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注射用纤溶酶(200U,Qd)、依达拉奉(30mg,Bid)静滴;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30mg,Bid)静滴.2组在治疗开始、治疗后15天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SS)评分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评分.结果在治疗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症状评分治疗组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结论注射用纤溶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有较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2.
课程改革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文章结合高职医学相关专业,对课程改革(以下简称为课改)的必要性、路径选择及阶段性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旨在掌握课改实施取得的成效及发现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有效推进课改提供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线粒体D-loop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发病年龄关系.方法 2003-2005年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完成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线粒体D-loop区测序55例,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患者发病年龄的关系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组间比较使用Log-rank检验.结果 经Log-rank检验,单核苷酸多态位点16266C/T基因型与发病年龄有关,多态位点16266T基因型患者发病早于16266C基因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线粒体DNA D-loop区基因多态性位点可作为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发病年龄的预测标记,同时线粒体D-loop区多态性位点有助于识别早发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  相似文献   
44.
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继发性损伤导致的死亡率和残疾率较高,其预后需使用评分量表来进行评价。自19世纪50年代起,缺血性脑卒中预后评估量表被陆续提出,既往量表虽然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认可,但存在操作繁琐、内容欠完善及用词模糊等缺点,且部分内容忽略了与预后密切相关的影响因素,降低了评估效能。为使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评估更简便、快捷、准确,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提出了新型缺血性脑卒中预后评估量表,如六个简单变量量表(SSV量表)、iScore评分、PLAN评分、洛桑评分(ASTRAL)及SPAN-100量表等。本研究对几种新型缺血性脑卒中预后评估量表的来源、临床意义、评分项目、适用范围及优缺点等进行了介绍,以期为临床使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5.
目的评价预防误吸型胃管在颅脑外伤昏迷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0例颅脑外伤住院患者,常规留置预防误吸型胃管,观察反流、误吸的发生率。结果全组患者无一例发生反流误吸,有效率100%。结论预防误吸型胃管能有效预防颅脑外伤昏迷患者发生反流误吸,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17β-雌二醇对高氧诱导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retinal ganglion cell layer,RGCL)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7天龄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l2只,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高氧组、雌二醇高氧组及溶媒高氧组,单纯高氧组于氧浓度750mL/L的容器内饲养5d,再置正常空气下饲养至17天龄,雌二醇高氧组饲养方法同单纯给氧组,在大鼠7~17天龄间每日皮下注射17β-雌二醇(E2,植物油稀释,配制浓度为2g/L)0.5μL/d,溶媒高氧组饲养方法同雌二醇高氧组,药物改为相同体积植物油。眼球切片并行TUNEL染色和HE染色,观察4组RGCL的细胞形态,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结果:4组小鼠RGCL均见部分细胞凋亡及TUNEL染色阳性,单纯高氧组的TUNEL阳性细胞数显著多于正常组,雌二醇高氧组显著少于单纯给氧组和溶媒高氧组。视网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雌二醇干预组iNOS与单纯高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单纯高氧组与正常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7β-雌二醇可较高氧诱导的视网膜细胞凋亡少,机制可能与NO相关。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血浆D-二聚体(D-D)水平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46例正规产检并分娩的孕晚期(≥34周)孕妇按照血浆D-D水平分为D-D升高组(>400μg/L,n=68例)及D-D正常组(≤400μg/L,n=178例),记录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并比较两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利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血浆D-D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关系。结果 D-D升高组血红蛋白(Hb)低于D-D正常组,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均高于D-D正常组(均P<0.05)。D-D升高组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低体质量儿出生率均高于D-D正常组(均P<0.05)。产后出血、剖宫产、早产、胎膜早破发生率亦高于D-D正常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D-D水平增高是胎儿及新生儿不良结局、产妇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余因素如hs-CRP、Scr亦是独立危险因素,而Hb则为保护性因素。结论随着妊娠晚期血浆D-D水平的不断增高,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逐渐增大,可能是不良结局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该时期孕妇血浆D-D水平应当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48.
医学统计学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医学应用性学科,其重要性已为大家所公认。但是,由于医学统计学本身的特点,加上高职院校学生的数学基础相对较差,医学统计学在高职院校的开展一直无法取得较好的效果。笔者针对目前医学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手段的更新等方面入手,就高职医学统计学的教学改革进行相关探索。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受体5(CCR5)在乳腺癌病灶和腋窝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收集72例乳腺导管浸润癌及其腋窝淋巴结组织,50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40例正常乳腺组织石蜡标本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CR5的表达情况;同时检测乳腺癌组织中C-erbB-2,p53,Ki-67,ER,PR的表达情况,并与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乳腺癌组织中CCR5蛋白表达阳性率达84.72%(61/72),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表达阳性率较低(14%,7/50),正常乳腺组织中不表达CCR5;(2)乳腺癌CCR5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X<'2>=4.982,P=0.026,r=0.305);(3)50例伴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乳腺癌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同时表达CCR5阳性者39例,具有较高的同源性;(4)乳腺癌CCR5表达与癌基因C-erbB-2之间呈低度正相关(P<0.05,r=0.291);(5)乳腺癌CCR5表达与患者年龄、绝经与否、肿瘤最大径、肿瘤分期等临床特征无关(均P>0.05);(6)乳腺癌CCR5表达与p53,Ki-67,ER,PR无关表达(均P>0.05).结论 CCR5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腋窝淋巴结转移方面起一定作用;CCR5可间接作为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0.
王霄鹏  范海燕 《中外医疗》2010,29(36):57-57
目的胰腺癌是早期诊断困难、手术切除成功率低、生存期短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多数病人确诊时已无法手术切除,这类胰腺癌患者,全身化疗治疗结果也不满意,微创性介入治疗已成为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重要方法。介入治疗方法有局部灌注化疗和放射性粒子植入、无水乙醇瘤内注射、物理消融等多种介入治疗方法。目前局部灌注化疗是主要的介入治疗手段,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姑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