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1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36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62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49篇
内科学   8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55篇
外科学   120篇
综合类   248篇
预防医学   109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72篇
  2篇
中国医学   137篇
肿瘤学   2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根据网络直报系统信息分析四川省人群棘球蚴病(包虫病)的发病情况及其流行病学特点,为优化本病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即网络直报)系统2007~2012年上报的四川省包虫病病例,用SPSS18.0和Excel201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对该病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7~2012年四川省包虫病累计报告10 037例,年平均患病率为55.91/10万;从年龄分布看,包虫病发病主要集中在25~65岁人群,呈现中间高两头低的现象(χ2=4544.23,P<0.01);从性别分布看,包虫病患者中男女性别比例为1︰22(χ2=49.12,P<0.05);从职业分布看,牧民所占比例最大,为84.64%(χ2=5841.57,P<0.01);从地区分布看,包虫病患者主要分布于甘孜州(9127例)和阿坝州(807例)。结论四川省包虫病流行的风险因素依然存在,包虫病流行状况未得到明显改善,因此应继续加大本病的防控力度并探索更有效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32.
徐睿  何诗跃  王谦 《贵州医药》2012,36(11):1023-1024
本文对我院2009-2011年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脑膜瘤的56例患者的MRI检查影像学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旨在进一步加深对脑膜瘤MRI征象的认识,提高脑膜瘤的诊断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56例,其中男17例,女39例,男女之比约为1:2.3,年龄16~68岁,平均年龄42.6岁.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治疗,病理证实. 1.2 检查方法 使用Siemensl.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采用标准头颅线圈,FOV 187 mm×230 mm,矩阵234×384,扫描层厚5 mm,层间距1.5 mm.采用SE序列行横断面、冠状面及矢状面扫描,T1WI.TR 400 ms、TE 7.8 ms,T 2 WI:TR3 600 ms、TE 95 ms;增强扫描用0.1 mmol/kg钆喷酸葡胺(Gd-DTPA)造影剂,静脉快速注射后行轴位、冠状位及矢状位T1WI扫描.  相似文献   
33.
肾间质纤维化是多种肾脏疾病发展至终末期引起肾衰竭的共同病理变化,内源性拮抗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7( BMP-7)可从多个靶点对肾间质纤维化(RIF)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由smads蛋白介导的BMP-7/smads信号通路是其延缓肾间质纤维化的途径之一。从BMP-7入手研究抗肾间质纤维化的治疗是目前重要的一个突破口。现就中药对BMP-7/smad信号通路转导在RIF的研究进行综述,为临床中医药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4.
目的比较腹腔镜微创与传统开腹胆道取石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及对患者机体氧化应激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7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成微创组与开腹组两组,每组各45例。其中微创组给予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开腹组给予传统开腹胆道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疗效及手术前后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T细胞百分率及CD4~+和CD8~+T细胞比值(CD4~+/CD8~+比值)]的变化。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开腹组(P 0.05),两组结石取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开腹组(P 0.05)。微创组术后12 h时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镇痛药使用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P 0.05)。微创组手术前后血清SOD、MDA和GSH-P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组术后第1天时血清SOD和GSH-Px活性明显低于术前,MDA水平明显高于术前(P 0.05)。两组术后第1天时外周血CD3~+、CD4~+、CD8~+及CD4~+/CD8~+比值明显低于术前(P 0.05),其中开腹组降低更明显(P 0.05)。结论腹腔镜微创与传统开腹胆道取石治疗胆总管结石均能取得较好的取石效果,但腹腔镜微创手术对机体创伤更小,不会引起明显的氧化应激反应,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小,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35.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资源平台的优势日趋明显。以青岛大学医学院眼科学网络精品课程为基础,介绍如何充分利用先进的眼科光影电子检查设备及仪器获取一线临床资料,构建及完善眼科学网络资源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临床教学资源,为教师提供全新的网络授课环境,为师生互动提供更为广阔和便捷的平台。积极开展基于眼科学网络资源平台的多种教学模式,充分应用到理论学习、见习和实习过程中,增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促进师生互动交流,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从而不断提高眼科学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6.
模数转换器(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ADC)是片上集成系统的关键部件,通过对逐次逼近逻辑电路和三值逻辑原理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碳纳米场效应晶体管(Carbon Nanotube Field Effect Transistor,CNFET)的三值逐次逼近ADC设计方案。该方案首先控制三值电容阵列的底板电压,逐次逼近其模拟量值,产生由高位到低位的二值信号,然后由编码器将二值转换为三值信号,完成整个转换过程,最后实验证明了所设计的电路逻辑功能正确,并具有明显的高速、低功耗特性。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重症真菌性角膜炎病因、人群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搜集2008-01/2013-11就诊于我院眼科的233例233眼重症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病因、人群特征、临床特点等情况。结果:重症真菌性角膜炎233例患者中,男153例(65.7%),男女比例约为1.9∶1;年龄分布中,中老年龄段人数居多,平均年龄52.7±11.3岁;居住地多为农村(78.1%);并且其职业以农民为主(66.1%),发病患者文化程度普遍较低(59.7%);重症患者中,188例(80.7%)患者具有明确的眼部外伤史,以植物性外伤为主(60.9%)。主要致病菌属为镰刀菌属,为90例(57.3%),其次为曲霉菌属47例(29.9%);治疗中手术率为87.9%。其中多数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为83例(52.9%),在镰刀菌及曲霉菌感染的重症角膜炎患者中,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者比例较高,为58.4%(80/137);行眼内容剜除术或眼球摘除术的重症患者中,68.4%(13/19)的患者为镰刀菌属感染。结论:我院重症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多为农村居住的中老年男性农民,可能与其经济条件及诊疗意识差有关。其主要致病菌为镰刀菌及曲霉菌属,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且预后差的重症患者多为镰刀菌感染。  相似文献   
38.
涡流浴通过旋涡式流体力学与温热效应,调控疼痛闸门,促进血液循环,增加组织延展性,提高痛阈,可缓解骨关节炎疼痛,改善关节僵硬;减轻肌筋膜炎疼痛和焦虑症状;缓解运动后迟发性肌肉酸痛;降低产妇分娩后的痛觉敏感性;联合其他物理治疗,还能改善肩手综合征的肿胀、疼痛和痉挛症状。涡流浴通过外周温度、机械等刺激局部组织,提高血管渗透率,加快疼痛介质代谢,减少伤害性刺激对外周伤害感受器的影响;促进机体产生镇痛物质,调节自主神经系统,调控疼痛闸门,进而缓解疼痛。涡流浴的具体治疗参数在不同研究中区别较大,有待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39.
1998年 11月至 2 0 0 0年 11月 ,我院应用心血通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 4 9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均符合 1977年全国第二次肺心病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入选者共 99例 ,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4 9例 ,男 3 0例、女 19例 ,年龄 5 0~ 78岁、平均 65  相似文献   
40.
目的观察咳嗽并见背冷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及中医证候特点,探讨分析其病因病机,为咳嗽的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以"咳嗽"为主诉且并见背冷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就其一般性资料、所患呼吸系统基础疾病、咳嗽及背冷症发生的临床特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其发病特点、病因病机及证候学特点。结果咳嗽并见背冷症临床常见,背冷症与咳嗽症状密切相关,病理要素包含湿热、阳虚、痰饮、风邪等。中医辨证分型可见脾胃湿热证占22.8%、脾胃湿热证兼肺阳虚证占21.3%、肺阳虚证占17.3%、肺脾阳虚证占12.7%等。结论背冷症与咳嗽常相兼而见,可见于不同年龄段、不同肺系疾病中,轻重程度各异,且与季节、气候变化等有关。脾胃湿热证、肺阳虚证及其相兼证为咳嗽并见背冷症的常见证候,湿热邪气阻滞气机及肺脾阳虚、卫阳失布而致肺失宣肃是主要病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