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4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5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120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30篇
  2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8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3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杨胜利 《陕西肿瘤医学》1999,7(2):112-112,123
对1967-1997年收治的肾细胞癌85例在诊断治疗上进行了分析,比较了前20年与后10年的临床变化以及B超、肾盂造影、肾动脉造影、CT对该病的诊断价值。80年代以后肾外表现的临床症状进一步引起重视,诊断方法也有了重大发展,建议将B超作为肾脏健康的检查常见。  相似文献   
92.
外科手术切除治疗面部瘢痕14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新林  杨胜利 《西部医学》2010,22(7):1284-1285
目的探讨用外科手术切除法治疗面部瘢痕的方法。方法对面部瘢痕患者146例采用不同术式,切除缝合。分别采用直接切除缝合术、"Z"成形术、"W"成形术、分次切除术和即时扩张术等方法,观察其疗效。结果临床共治疗146例,效果满意。结论面部瘢痕如顺皮纹可不做或少做"Z"成形术,需做"Z"成形术时,一般"Z"的臂长1 cm、夹角约60°为佳,且与轴线长度相等;"W"成形术对顺皮纹的线状瘢痕及早期缝合不佳,留有针脚的瘢痕较适宜;对直径大于2.0 cm的圆形瘢痕最好分次切除;一次切除张力较大的瘢痕可采用即时扩张术。同时术中注意剥离的范围及层次,皮下缝合不宜过多过密。  相似文献   
93.
目的:观察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治疗心房纤颤(房颤)的疗效及术后心功能和左房内径的变化。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8例有明显临床症状且药物治疗无效,接受RFC治疗的房颤患者的资料。在三维电解剖标测(EAM)系统指导下对该28例房颤患者行射频消融术。术前,术后3、6月用心脏超声仪评价心功能及左房内径的变化;行动态血压监测评价RFCA的疗效;结果:所有患者的肺静脉隔离率为100%。术中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随访6个月28例患者中有27例(96.4%)未复发房颤,与术前比较,心脏超声检查示左房内径[(37.3±4.8)mm比(34.1±4.6)mm]明显降低,左室射血分数[(59.8±8.7)%比(64.2±6.8)%]明显提高,P均<0.05。结论: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房颤安全有效,心功能和左房内径均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4.
<正>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coronary total occlusions,CTO)在冠心病中比较常见,对其介入治疗(PCI)具有挑战性。在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中CTO占约1/3。CTO包含有纤维钙化及血栓成分,由于其复杂性,与非CTO PCI相比,CTO PCI手术成功率较低,并发症率较高,放射线照射量较多,手术操作时间较长。尽管如此,成功的CTO PCI能减轻症状,改善心室功能和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95.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日渐增多,占总介入治疗的15%。其治疗结果不令人满意,主要是分叉的闭塞或难以通过支架扩张分支血管。最近研究报道分叉病变的主支和分支均置入支架比仅在主支置入支架的临床事件发生率高,因此主张对于分叉病变仅在主支的置入支架,在分支的则用球囊或切割球囊或斑块旋磨治疗。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探讨根据检测CYP2C19基因调整冠心病支架术后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策略及其临床预后的价值。方法 :326例冠心病支架术后患者行CYP2C19基因检测,其中快代谢患者(CYP2C19*1/*1)128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氯吡格雷75 mg,每天1次);中慢代谢患者(CYP2C19*1/*2、CYP2C19*1/*3、CYP2C19*2/*3、CYP2C19*2/*2、CYP2C19*3/*3)198例,随机分为氯吡格雷高维持剂量组(氯吡格雷150 mg,每天1次,99例);替格瑞洛组(替格瑞洛90 mg,每天2次,99例);观察三组患者支架术前及术后1、3、6个月血小板聚集率变化及6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氯吡格雷高维持剂量组与常规组术后1、3、6个月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替格瑞洛组术后1、3、6个月血小板聚集率均较氯吡格雷高维持剂量组及常规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吡格雷高维持剂量组与常规组6个月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较氯吡格雷高维持剂量组及常规组显著减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明显增加出血不良事件的发生(P>0.05)。结论 :冠心病支架术后CYP2C19中慢代谢患者服用高维持剂量氯吡格雷未明显增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而调用替格瑞洛可显著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减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并不增加出血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97.
经桡动脉行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将178例左主干开口病变、分叉病变、慢性闭塞病变、长度≥30mm的长病变、纡曲成角病变及严重钙化病变等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进行PCI。结果经桡动脉PCI完成率97.2%。因导引导管支撑力不够,采用双导丝技术18例,采用子母导管技术5例,微导管技术6例,锚技术3例。左主干开口病变8处即刻全部成功。左主干分叉病变双支架置入17例,单支架置入9例。其他分叉病变67处,单支架置入47处,双支架置入20处。双支架置入后对吻球囊扩张成功率100%。34处慢性闭塞病变PCI成功27处。长度≥30mm的长病变91处、纡曲成角病变23处、严重钙化病变27处全部PCI成功。术中支架内血栓2例,住院期间亚急性血栓形成2例。死亡1例。穿刺处并发症:桡动脉闭塞8例,前臂肿胀4例,无血肿及神经损伤。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复杂病变的PCI有较高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70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急诊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97例冠心病患者男性66例,女性31例,平均年龄(76.44±6.20)岁。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动脉介入治疗。结果:93例患者均取得穿刺和介入治疗成功。1例桡动脉穿刺失败改行股动脉穿刺,3例患者桡动脉穿刺成功但头臂干迂曲、升主动脉扩张,在造影后改行股动脉途径经皮腔内冠状动脉动脉介入术(PCI)成功。扩张病变血管包括右冠状动脉32支,前降支52支,回旋支13支。97例患者靶血管植入支架共221个。21例患者术中须更换导引导管。术后股动脉穿刺局部较大血肿2例,桡动脉闭塞2例,前臂皮下淤血2例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乳腺包块患者应用^99m Tc—MIBI显像进行良恶性鉴别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8例乳腺包块患者手术治疗前行^99m Tc—MIBI检查,计算包块瘤,非瘤组织(T/NT)的摄取比值,并和手术后病理结果对比。结果:恶性肿瘤21例,阳性显像19例,灵敏度90.5%,T/NT的摄取比值(1.42±O.57);良性肿瘤7例,阳性显像1例,特异性85.7%,摄取比值(1.23±O.37);^99m Tc—MIBI检查总准确性89.3%,良、恶性乳腺肿瘤对^99m Tc—MIBI摄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99m Tc—MIBI显像对乳腺包块良恶性鉴别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7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急诊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97例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扩张病变血管包括右冠32支,前降支52支,回旋支13支.结果 93例患者均取得穿刺和介入治疗成功.1例桡动脉穿刺失败改行股动脉穿刺, 3例患者桡动脉穿刺成功但头臂干迂曲、升主动脉扩张,在造影后改行股动脉途径PCI成功.97例患者靶血管植入支架共221个,21例患者术中须更换导引导管.术后股动脉穿刺局部较大血肿2例,桡动脉闭塞2例,前臂皮下淤血2例.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穿刺急诊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临床上可行,但穿刺较困难,需选择支撑力较强的导引导管,应警惕局部血管损伤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