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9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5篇
预防医学   5篇
肿瘤学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SARS的病理学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2.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xpression of p16, cyclin D1, Rb and phosphorylated Rb(Ser795) in the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Methods Immunohistochemistry was performed and analysed on 34 cases of paraffin-embedded tissues. Results The expression of phosphorylated Rb(Ser795)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 that of cyclin D1 (r=0.401, P=0.021) and inversely to that of p16 (r=-0.348, P=0.044). In stepwise regression and the best subset regression, the expression of p16 (P=0.034) and phosphorylated Rb(Ser795) (P=0.030) were the only determinants of the mitotic index. Conclusion The expression of phosphorylated Rb(Ser795) could be considered as a mark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16 and cyclin D1. The detection of phosphorylated Rb, p16 and cyclin D1 will be possibly helpful to the oncogenesis investigation on the esophageal carcinoma.  相似文献   
93.
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重要的人兽共患病.钩端螺旋体(钩体)感染机体后,固有免疫在早期控制感染扩散中的作用及意义逐渐受到重视.巨噬细胞对钩体具有吞噬和杀伤作用,同时,致病性钩体可逃避巨噬细胞杀伤.中性粒细胞、补体系统和细胞因子在抵御钩体感染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4.
目的对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症患者进行G6PD基因型分析,分析基因突变类型。方法选取经G6PD活性测定确诊为G6PD缺陷症的49例患者和100名G6PD活性正常的体检者的全血标本,PCR和DNA测序法对G6PD基因外显子2~13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49例G6PD缺陷症患者中,共发现12种错义突变,其中常见的三种为G6PD G1388A(26.5%)、G1376T(28.6%)和A95G(14.3%),此三类基因型患者G6PD活性仅为正常人群的5%~18%。临床主要表现为新生儿黄疸、进食蚕豆后发生急性溶血性贫血等。其余突变类型包括C1024T(4.1%)、C1225T(2.0%)、C1159T(2.0%)、G487A(4.1%)、G392T(4.1%)、G1160A(6.1%)、G871A/C1311T(4.1%)和C406T/C1311T(2.0%);在外显子7上发现了一种新的错义突变即G691C,该突变造成G6PD第231位丙氨酸(A la)被脯氨酸(Pro)替代。正常对照标本未发现相同的基因改变。结论 G6PD基因G1388A、G1376T和A95G是G6PD缺陷症患者最常见的三种突变类型。新发现的G691C突变导致A la231Pro,是引起红细胞G6PD活性降低,患者临床出现溶血症状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5.
目的通过检测致病性钩端螺旋体(钩体)胶原酶在体内、外的活性,探讨问号钩体黄疸出血群赖型赖株(赖株)假定的胶原酶(LA0872)在钩体病出血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在大肠杆菌中克隆、表达重组赖株la0872,并行相关鉴定及蛋白酶学活性检测。比较不同毒力菌株赖株、赖株减毒株和双曲钩体三宝垄群montevalerio型Monte Valerio株钩体胶原酶的基因序列特异性及转录和酶活水平的差异。测定豚鼠和沙鼠赖株感染模型的血清胶原酶活性水平变化。结果成功构建的重组质粒经酶切和测序鉴定显示位点连接正确,插入序列与GenBank公布的la0872序列完全一致,并证实其具有胶原酶活性;不同毒力菌株中的钩体胶原酶基因序列一致,转录和酶活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豚鼠和沙鼠感染赖株后,宿主体内血清胶原酶活性水平与未感染赖株动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次表达和鉴定了有活性的钩体胶原酶,但其在钩体病出血中的作用尚待证实和探讨。  相似文献   
96.
目的 对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症患者进行G6PD基因型分析,分析基因突变类型.方法 选取经G6PD活性测定确诊为G6PD缺陷症的49例患者和100名G6PD活性正常的体检者的全血标本,PCR和DNA测序法对G6PD基因外显子2~13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49例G6PD缺陷症患者中,共发现12种错义突变,其中常见的三种为G6PD G1388A(26.5%)、G1376T(28.6%)和A95G(14.3%),此三类基因型患者G6PD活性仅为正常人群的5%~18%.临床主要表现为新生儿黄疸、进食蚕豆后发生急性溶血性贫血等.其余突变类型包括C1024T(4.1%)、C1225T(2.0%)、C1159T(2.0%)、G487A(4.1%)、G392T(4.1%)、G1160A(6.1%)、G871A/C1311T(4.1%)和C406T/C1311T(2.0%);在外显子7上发现了一种新的错义突变即G691C,该突变造成G6PD第231位丙氨酸(Ala)被脯氨酸(Pro)替代.正常对照标本未发现相同的基因改变.结论 G6PD基因G1388A、G1376T和A95G是G6PD缺陷症患者最常见的三种突变类型.新发现的G691C突变导致Ala231Pro,是引起红细胞G6PD活性降低,患者临床出现溶血症状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7.
尸体解剖病理诊断和临床诊断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尸体解剖病理诊断(简称尸检诊断)与临床诊断在不同类型医院和入院后病程时间(24 h内外)上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188例尸体解剖资料,比较尸检诊断与临床诊断的差异及疾病分布.结果 188例尸检的误诊率为48.9%(92/188),一级医院的误诊率(25/33,75.8%)显著高于三级医院(38/96,39.6%;x2=12.861,P=0.000)和二级医院(29/59,49.2%;x2=6.179,P=0.016).入院24 h后误诊率明显低于入院24 h内(x2=20.991,P=0.000).漏诊率为34.6%(65/188),一级医院明显高于三级医院(x2=8.241,P=0.006).入院24 h内各级别医院的漏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院24 h后三级医院的漏诊率显著低于一级医院(x2=5.181,P=0.047).误诊和漏诊的疾病分布以心脏病变、感染性疾病、动脉病变和肺栓塞等为主.结论 各级医院的临床诊断和尸检诊断差异较大.一级医院的误诊率和漏诊率显著高于三级医院,并与入院后病程时间密切相关.应提倡积极开展尸检工作和临床病理讨论,以提高临床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98.
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人兽共患病。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在宿主体内播散过程中与遇到的各种宿主细胞相互作用,这在钩体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钩端螺旋体和宿主细胞相互作用,并探讨钩端螺旋体致病机制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99.
目的 研究豚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钩端螺旋体毒力株的机制,探讨天然免疫在钩端螺旋体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提取豚鼠腹腔巨噬细胞,感染1 h前分别加入细胞微丝阻断剂cytochalasin D、微管阻断剂colchicine和PI3K信号通路阻断剂LY294002,同时设立不含阻断剂的对照组,1 h后检测细胞活性.与致病性问号钩体赖型Lai株共同孵育3 h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巨噬细胞吞噬钩体的形态学特征,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吞噬率.结果 对照组巨噬细胞对钩体的吞噬率为(38.98±0.91)%;cytochalasin D组、colchicine组和LY294002组的吞噬率分别为(23.99±1.40)%、(40.81±0.91)%和(39.64±3.56)%;cytochalasin D组吞噬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olchicine组和LY294002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微丝参与了豚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毒力钩体的过程,微管在吞噬过程中不起关键作用,微丝的变化不依赖PI3K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100.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毒力钩端螺旋体对豚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探讨固有免疫在钩端螺旋体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三种不同毒力的钩体(致病性问号钩端螺旋体赖型有毒株Lai株、赖型无毒株IPAV株以及非致病性双曲钩端螺旋体Patoc型PatocI株)分别感染体外培养的豚鼠腹腔巨噬细胞,并分别于感染后0.5、1.5、3和6h加入热灭活表皮葡萄球菌孵育30min,通过计算巨噬细胞对灭活表皮葡萄球菌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检测钩体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感染后3h透射电镜观察巨噬细胞对钩体的吞噬、降解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对钩体的吞噬和巨噬细胞细胞骨架的变化。结果3h和6h Lai株、IPAV株及Patoc Ⅰ株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吞噬率和吞噬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巨噬细胞对三种不同毒力的钩体均有吞噬作用,但有毒株Lai株可以抵抗巨噬细胞的杀伤和降解,而无毒株IPAV和非致病株PatocⅠ株则无此功能。结论致病性钩体可以抵抗巨噬细胞的杀伤和降解,逃避固有免疫反应的清除作用,有利其在机体内播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