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7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7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94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309篇
内科学   89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61篇
外科学   100篇
综合类   486篇
预防医学   12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61篇
中国医学   379篇
肿瘤学   6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7篇
  1965年   6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62.
目的明确白念珠菌ERG3基因突变及高表达对抗真菌药物耐药的调控作用。方法用微量稀释法测得36株临床分离白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提取基因组DNA,PCR基因扩增,将扩增后的产物纯化测序,并与genbank中已知的标准序列(AF069572)进行BLAST比对分析;采用实时定量PCR(RT—PCR)方法,对白念珠菌ERG3基因表达的mRNA进行相对定量分析。结果36株白念珠菌ERG3基因序列共发现6个突变位点,其中19株发生同义突变,突变位点为T51C、T432C、T381C、C438T、T1044C;2株发生错义突变,突变位点为C1052T,并产生耐药;白念珠菌对氟康唑耐药组ERG3高表达的发生率高于敏感组(P〈0.05)。结论ERG3基因突变及高表达增加了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同时有多种调节机制共同参与白念珠菌耐药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儿童终末期肝病模型(PELD)评分系统用于预测婴幼儿活体肝移植预后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12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肝脏外科收治的101例小儿活体肝移植临床资料。患儿术前诊断均为胆道闭锁。术前对每例患儿进行PELD评分,根据PELD评分将患儿分为两组:低分组(PELD评分16分,62例)和高分组(PELD评分≥16分,39例)。比较两组患儿围手术期的基本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的手术年龄和体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两组性别、移植物(肝)重量/受体的体重、供肝冷缺血时间、术中失血量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ELD高分组患儿移植术后的肺部感染和胆道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低分组(均为P0.05)。结论术前PELD评分可用于预测婴幼儿肝移植的预后,为婴幼儿肝移植的围手术期的治疗、监护及护理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对于术前PELD评分较高的患儿,应加强围手术期并发症的监护处理。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呼吸道护理路径结合心理疏导在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0例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呼吸道护理路径结合心理疏导,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干预后平均动脉压(MAR)、心率(HR)、呼吸频率(RR)、医学应对调查问卷(MCMQ)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评分、肺部CT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道护理路径结合心理疏导可以有效改善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生理指标,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改变应对方式,提高睡眠质量,修复损伤肺功能。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持续性植物状态(PVS)患者临床流行病学因素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按照统一标准,随机抽样调查102例PVS患者临床资料。并进一步描述和分析了PVS患者与预后相关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结果:病因、病程、性别和年龄均不是PVS预后的决定因素;脑外伤导致的PVS和年轻的PVS患者预后相对较好。病程大于9个月仍有恢复可能。结论:病因、病程、性别和年龄均不是PVS预后的决定因素;但病因和年龄在PVS的预后上显示了差异的趋势。  相似文献   
66.
试论脑病的病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的病理。方法:归纳脑病的病因主要包括先天不足、外感、内伤、中毒、外伤等;病机不外邪侵络阻,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痰瘀阻窍,神明受蒙;与风、火、痰、瘀、虚五端及心、肝、脾、肾有关。提出脑病的病性特点是脑为清灵之脏,内藏元神,易虚易实;位居高巅,多火多风,易降难升;精津所化,多气多血,痰瘀易生;司主神明,病易扰神,易见神蒙的论点。  相似文献   
67.
增智开窍针法对孤独症儿童语言功能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儿童孤独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增智开窍针法,选用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对32例患儿临床症状进行检测评估。结果针刺治疗后语言交流、人际关系、动作行为、个人能力均有改善,其中语言交流的显效率与其他三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ATEC评定结果比较,语言项P〈0.01,社交项、感知项、行为项针刺前后比较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能有效改善儿童孤独症患儿的临床症状,对语言功能的干预作用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68.
医院内泌尿系真菌感染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可疑泌尿系统真菌感染患者的尿液进行培养鉴定,了解患者泌尿系统真菌感染状况,为临床真菌感染的诊断提供病原学依据,指导治疗。方法按常规方法培养,沙堡弱培养基培养24h,将有酵母菌生长的标本接种于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进行培养鉴定。结果440例标本中,真菌菌株51例,阳性率为11.59%;以白色念珠菌最多,占45%,依次为克柔念珠菌(18%),热带念珠菌(16%),光滑念珠菌(14%)等;科室分布以内分泌科发病率最高,占20%。结论医院内泌尿系真菌感染仍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各科室均有院内泌尿系真菌感染,发病年龄以老年人多见,女性多于男性。  相似文献   
69.
中医治疗持续性植物状态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持续性植物状态(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PVS)是一种特殊的意识障碍,由Jennett[1]于1972年在《柳叶刀》杂志上首次提出,国内学者对此研究起步较晚。PVS的特征是患者睁眼若视,貌似清醒,但无任何意识活动,缺乏知觉、思维、情感、意志等活动,无自发语言,也不能理解别人的语言  相似文献   
70.
目的: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腹腔注射人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后,脑组织切片的病理形态及细胞凋亡指标caspase-3蛋白的变化。方法:应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彬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各组大鼠凋亡细胞数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经图像分析仪计算凋亡细胞数及测量阳性反应细胞光密度。结果:①治疗组海马CAl区和皮层神经细胞较缺血再灌组数目明显减少;②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数与caspase-3蛋白阳性反应细胞数统计学分析显示:再灌注组与假手术组比较、给药组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多次给药组与一次给药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明显减少海马及皮层神经元细胞的凋亡数量以及降低caspase-3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