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3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22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46篇
内科学   28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131篇
预防医学   38篇
眼科学   32篇
药学   47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3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腰硬联合麻醉已成为产科剖宫产常规麻醉方法之一,现蛛网膜下腔用药配伍也有多种方法[1~3],但大多数研究均以手术医生对麻醉效果评价以及产妇生命体征为主要指标,产妇对不同配伍腰麻液的主观感觉观察研究较少。本观察采取手术医师评价结合术后产妇对麻醉效果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为临床麻醉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直方图法分析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定量评估脑胶质瘤分级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120例脑胶质瘤患者中,低级别(Ⅰ、Ⅱ级)28例,高级别(Ⅲ、Ⅳ级)92例。采用改良的extended Toft双室模型,获得DCE渗透性参数K~(trans)、K_(ep)、V_e、V_p和灌注参数时间浓度曲线对比剂首过的曲线下面积(initial area under gadolinium concentration time curve,IAUGC)、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应用非配对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不同级别胶质瘤DCE直方图参数的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对比分析各不同参数的诊断效能、敏感度和特异度及相应的诊断阈值。结果高、低级别胶质瘤K~(trans)、K_(ep)、V_e和IAUGC、MTT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IAUGC和V_e的诊断效果最佳(P0.05)。与平均值相比,K~(trans)的第75百分位数诊断效能升高最明显,IAUGC的第95百分位数的诊断效能最高。结论基于直方图分析法的DCE参数对定量评估脑胶质瘤的分级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内镜放置胆管内支架治疗恶性胆管梗阻的效果.方法 采用胆管内支架治疗恶性胆管梗阻.结果 置管成功率91.83%,引流总有效率93.75%,并发症为8.33%.结论 内镜下置入胆管支架是解除胆管恶性梗阻的一种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及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比两种国产经导管自膨式主动脉瓣膜置换系统Venus-A、VitaFlow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性顾分析2018年3月至2021年7月华中阜外医院采用一代Venus-A瓣膜/VitaFlow瓣膜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的79例重度AS患者临床资料,其中Venus-A组54例,VitaFlow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结果和1年随访结果。结果 Venus-A组、VitaFlow组瓣膜植入成功率分别为100%、9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6)。VitaFlow组与Venus-A组相比球囊预扩张比例较低(88%比100%)、后扩张比例较高(12%比0)(均P<0.05)。两组患者TAVR术后血流动力学指标与术前相比显著改善,术后1年Venus-A组中量及以上瓣周漏发生较VitaFlow组少(5.8%比4.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脑卒中、严重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及永久起搏器植入率低(P>0.05)。Venus-A组、VitaFlow组术后30 d无死亡病例,术后1年全因死亡率分别为3.7%、0(P>0.05)。结论 虽然两种自膨胀瓣膜在TAVR治疗重度AS患者术中行球囊预扩张和后扩张比例有差异,但术后近期效果均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SOX9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6月到2017年6月来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180例胃癌患者临床病例资料。收集患者术后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SOX9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SOX9蛋白水平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和预后因素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SOX9蛋白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主要表达于细胞核中。180例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SOX9蛋白表达阳性分别为154例 (85.56%)和34例(18.89%),两者SOX9蛋白表达阳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0.317,P=0.000)。SOX9蛋白表达与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是否淋巴结转移及浸润侵及肌层等指标均相关(χ2=6.868,P=0.009;χ2=9.554,P=0.002;χ2=30.456,P=0.000;χ2=29.738,P=0.000)。SOX9蛋白表达阳性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明显低于表达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3.193,P=0.015;log-rank=5.109,P=0.009)。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SOX9蛋白表达水平是影响患者术后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风险因素(P=0.009,P=0.006)。结论: SOX9蛋白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胃癌诊断的辅助标记物。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前瞻性入组2007年5月至2010年6月间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U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金双歧组、畅美组和联合组(金双歧联合畅美),每组各20例。分别予以金双歧2.0g口服、2次/d,畅美1.0g口服、3次/d,及两种药物联合应用,疗程为24个月。治疗前及治疗后24个月对各组患者进行临床症状评分、内镜分级评分以及结肠炎性反应评分;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分别检测结肠黏膜及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IO(IL-10)含量。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后24个月,临床症状评分(12.5±2.1比2.3±0.8,P=O.016)、内镜分级评分(3.02±0.17比0.25±0.13,P=O.032)和炎性反应评分(2.63±0.19比0.77±0.16,P=O.028)均显著优于治疗前;而金双歧组和畅美组治疗前后各项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O.05)。联合组患者治疗24个月时,IL.10在结肠黏膜中的阳性表达率[85%(17/20)比55%(11/20),P=O.038]和在血清中的表达水平f(17.4±2.2)ng/L比(12.8±2.2)ng/L,P=O.015]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而金双歧组和畅美组治疗前后IL.10表达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O.05)。结论金双歧联合畅美治疗UC疗效肯定,其治疗作用可能与促进IL-10表达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8.
西红花苷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红花苷又名藏红花素、藏红花苷或番红花苷,为西红花的主要活性成分。现代研究表明西红花苷对多种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具有较好疗效,同时还具有抗癌、抗炎、抗氧化、保肝利胆及抗糖尿病等作用,此外长期以来还作为香料、染料和食品添加剂。为了充分开发利用西红花苷,对西红花苷近年来药理活性的研究热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缺乏血液病患者发生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32例发生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败血症合并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患者中急性白血病20例,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SAA) 7例, 非霍奇金淋巴瘤5例。所有患者长时间应用广谱抗生素, 中心静脉置管 (21例) 或者外周静脉置管 (11例)。25例化疗后出现中性粒细胞缺乏, 7例SAA 为本病导致中性粒细胞缺乏。死亡17例, 好转15例。药敏试验显示多药耐药, 替加环素、 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 左氧氟沙星、 头孢哌酮/舒巴坦、 头孢他啶、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部分敏感, 其余均耐药。重度中性粒细胞缺乏、 重度血小板减少、 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过长和复合感染等是预后不良因素。结论 中性粒细胞缺乏血液病患者并发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败血症死亡率高, 及时诊断和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和分析小儿尿路感染的常见病因及临床特点,为临床感染的诊断和治疗工作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的315例尿路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病因及尿液样本中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研究和分析。结果尿路感染患儿的临床症状以发热、尿道感染征、腹泻、上呼吸道症状为主,发生率分别为66.67%、36.83%、36.35%、22.86%。在患儿的病因类型中,单纯型169例占53.65%,复杂型146例占46.35%,复杂型病因中以原发性肾病、膀胱输尿管返流、神经性膀胱、包茎等原因为主,分别占17.14%、7.62%、4.76%、4.76%。在患儿尿液样本中共分离出33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286株占85.12%,革兰阳性菌45株占13.39%,真菌5株占1.49%,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奇异变形杆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要病原菌,构成比分别为68.75%、7.14%、6.55%和5.06%。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环丙沙星、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左旋氧氟沙星、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较高,60%,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较为敏感,耐药率15%。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G、苯唑西林、庆大霉素、红霉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头孢噻肟等的耐药率较高,60%,对亚胺培南较敏感,耐药率35%。结论小儿尿路感染的临床表现、常见病因、主要病原菌及耐药性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临床医生应给予密切的关注,及时进行病因及病原学诊断并给予有效的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改善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