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2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20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29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19篇
  2篇
中国医学   3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了解安徽省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士针刺伤发生现况,探讨临床护士针刺伤发生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制定针刺伤相关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现实依据。  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风险感知调查表、针刺伤调查表、针刺伤相关态度、针刺伤相关行为问卷和气质类型测试量表对安徽省9所三级甲等医院从事临床工作的1 537名护士进行调查。  结果  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的人数为1 364人,占88.74%,护士针刺伤相关态度得分中位数为4.20分、行为得分中位数为4.06分。工作年限、所在科室、风险感知情况、气质类型和针刺伤相关行为是临床护士针刺伤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 < 0.05)。  结论  安徽省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士针刺伤发生率仍处于较高水平,针刺伤相关态度和行为较好,临床护士针刺伤发生的影响因素包括护士自身的气质特点、工作年限、所在科室、风险感知水平和针刺伤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为了减少针刺伤的发生,护理管理者应根据护士本身的性格特征合理分配工作任务;在医院针刺伤的培训工作中,不仅需要注重低年资临床护士的培训,也应重视高年资临床护士的培训教育;培训工作中除了强调针刺伤风险危害的同时,也要强调临床护士正确认识风险;培训工作结束后,医院护理管理者应不定时地督促针刺伤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各个科室应根据科室自身的特点合理的调配人员。   相似文献   
32.
目的:研究胸腔积液的超声影像及图像。方法:对200例胸腔积液患者作常规超声检查。结果:设液体前后径<3cm者为少量积液;中量积液为3.5cm以上,液体前后径>7cm者为大量积液。临床上少量积液为100ml以下,中量积液为200ml~500ml,大量积液在500ml以上。200例胸腔积液中有163例出现胸腔积液的临床表现。在中量或大量积液中,B超检查出纤维组织物飘动者及点片状强回声,常提示恶性肿瘤或结核病患者。结论:超声检查胸腔积液是一种无创快捷及有效的影像技术,可弥补X线不足(如对少量的胸腔积液)得到准确的诊断效果。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评估愈后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3.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由单纯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转向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而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一种辅助治疗方法,也是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糖尿病(DM)是慢性终生性疾病,对DM病人健康教育有效与否,将直接影响病人的生命和生活质量.护士是健康教育中的主力军,应用教育程序进行协同教育,有利于DM病人掌握DM各方面知识,积极参与治疗,也有利于提高病人自护能力与生活质量,让DM病人在最大范围内享有健康.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及其与血脂、血尿酸、C-反应蛋白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22例正常老年人(对照组)、47例老年高血压患者(A组)、43例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B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粥样硬化斑块、血流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Vmax)、阻力指数(RI)];同时检测血脂、血尿酸(UA)及C反应蛋白(CRP).结果A组与对照组比较,平均IMT、最大IMT及CRP增高(均为P<0.001),斑块发生率、VmaxRI、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UA增高(均为P<0.05);B组与A组比较,平均IMT、最大IMT、RI及CRP增加更为明显(均为P<0.001),斑块发生率、Vmax、TC、甘油三酯(TG)、LDL-C、UA也有相应变化(均为P<0.05).结论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许多危险因素有关,防治应采取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35.
目的:了解国内Duchenne肌营养不良(DMD)患儿智力水平及智力低下的比例,初步探讨DMD患儿智力的结构特点及与基因突变类型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的102例DMD患儿,其中84例患儿通过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MLPA)方法进行DMD基因检测。102例DMD患儿中,选择≥6岁的50例DMD患儿作为DMD组;另选取50例年龄、性别与DMD组匹配的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韦氏智力量表对两组儿童进行智力及智力结构分析。结果:102例DMD患儿的平均智商为84±21,其中30例(29.4%)总智商低于70。DMD组患儿总智商、言语智商、操作智商及其11项分测验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其中DMD基因56-79号外显子突变患儿的智商最低(59.3±11.9),另外,45-55号外显子突变患儿的智商(88.6±1.9) 明显低于1-29号(97.5±9.6)和30-44号(102.8±3.8)外显子突变的患儿(P<0.01)。结论:DMD患儿的总智商、言语智商、操作智商均显著低于正常儿童。DMD患儿智力低下与基因突变存在联系。  相似文献   
36.
胡曼  于刚  曹文红  樊云葳  张诚玥  吴倩 《眼科》2014,23(5):339-342
目的 观察研究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患儿Ritleng泪道插管手术术后最佳拔管时间,探讨不同阻塞程度拔管时间的差异。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2年1月-2013年6月北京儿童医院Ritleng泪道插管手术治疗的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患儿192例(215眼),年龄6个月~7岁。方法 根据手术记录将泪道阻塞分为2类:(1)单纯性阻塞:探通过程中鼻泪管下方有突破感者。(2)复杂性阻塞:探通有砂样感、鼻泪道远端有连续性狭窄、探针较难通过者。统计末次随访时手术治愈率(泪道冲洗通畅,结膜囊无分泌物,无流泪等症状,荧光染料消失试验0级或1级),观察不同阻塞类型中≤2个月拔管与>2~6个月拔管的疗效差异。主要指标 手术治愈率。结果  总手术治愈率为91.6%。在141眼(65.6%)单纯性泪道阻塞中,68眼≤2个月时拔管,最终65眼(95.6%)治愈;73眼>2个月拔管,最终71眼(97.2%)治愈,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74眼(34.4%)复杂性阻塞患儿中,18眼≤2个月时拔管,11眼(55.6%)最终治愈;56眼>2个月拔管,最终50眼(89.3%)治愈,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Ritleng泪道插管手术后对单纯性鼻泪管阻塞的患儿,留置硅管时间2个月足够,而对于复杂性阻塞患儿建议留置2个月以上或更长时间。(眼科, 2014, 23: 339-342)  相似文献   
37.
联合垂体激素缺乏症(combined pituitary hormone deficiency,CPHD)是一种以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缺乏伴随一至多种垂体前叶激素缺乏为特征的疾病.由于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且在女性中较少见,女性CPHD较男性更难诊断,且常常被误诊.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发育儿科于2013-09诊治1例女性CPHD患者,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8.
Silver-Russell综合征(silver russell syndrome,SRS)是一组临床和遗传异质性疾病,以小于胎龄儿和(或)生后持续矮小、颅面畸形、肢体不对称伴四肢细为主要临床表现,先天性小指侧弯为特征.该病主要由7号染色体及染色体11p15区域母源或父源性印迹基因表达缺陷所致.国内仅见几例临床报道,本文总结分析1例SRS患儿的临床特点并结合文献复习,旨在提高对SRS的临床及基因的认识.  相似文献   
39.
漆雅  于刚  吴倩  曹文红  樊云葳  张诚玥  崔杰  蔺琪  胡曼 《眼科》2013,22(2):121-123
目的 探讨儿童部分调节性内斜视的术前治疗、手术时机与手术量以及调整缝线在治疗中的应用。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北京儿童医院眼科接受手术治疗的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患者30例。方法 对手术治疗的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术前矫正屈光异常,观察斜视度稳定,并予适当弱视治疗,在双眼视力相当的情况下进行手术,按照裸眼和戴镜斜视度的平均值设计手术量。术中常规使用调整缝线技术,术后早期依据眼位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术后随访6~15个月。观察眼位及双眼视功能。主要指标 术后眼位、双眼视功能、眼位调整情况。结果 有3例患儿进行了眼位调整,均为过矫,避免了二次手术。末次随访时30例患者中26例(87%)眼位在正位~+8△之间,4例(13%)眼位+10△~+15△。术前能合作行双眼视功能检查者19例,有双眼视功能者2例(11%)。末次随访时能合作双眼视功能检查者21例,有双眼视功能者15例(71%)。结论  内斜视伴有调节因素时应及时全矫配镜,在残余斜视度稳定、双眼矫正视力基本相当后应尽早手术。手术设计根据戴镜与裸眼视近的平均斜视度,调整缝线有助于保证术后早期的眼位满意,降低了二次手术的风险。(眼科, 2013,22: 121-123)  相似文献   
40.
目的:分析并比较M-CHAT与CHAT-23量表在临床的适用性,以期为了解孤独症患儿早期特异性临床表现提供依据。方法:选取350例18~36月龄来我院发育儿科就诊的儿童,其中284例在筛查前未诊断为孤独症的儿童作为筛查对象;68例(包括从284名筛查对象中诊断为孤独症患儿2例)诊断为孤独症的患儿为孤独症组;除外284例筛查对象中6例被诊断为孤独症、精神发育迟滞和脑瘫的患儿,余278例儿童为对照组。采用M-CHAT与CHAT-23量表对筛查对象进行孤独症筛查;比较孤独症组与对照组筛查量表各项目阳性率差异;分析并比较M-CHAT和CHAT-23的评价指标,衡量不同判定标准筛查的效果。结果:孤独症患儿量表阳性率最高的项目为第9项;除第16项外孤独症组与对照组量表各项目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AT-23特异度较M-CHAT高,同时成本低、易填写、耗时短、结果易判定,更适合临床筛查孤独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