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3篇
  免费   184篇
  国内免费   75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79篇
口腔科学   38篇
临床医学   356篇
内科学   201篇
皮肤病学   16篇
神经病学   58篇
特种医学   62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58篇
综合类   563篇
预防医学   263篇
眼科学   23篇
药学   281篇
  3篇
中国医学   233篇
肿瘤学   111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25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130篇
  2019年   140篇
  2018年   128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97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43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乔刚  郭铁  宋海友  张楠 《中国药业》2020,(8):144-146
目的探讨金天格胶囊用于手部骨折术后辅助治疗的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手部骨折患者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患者均进行有限内固定结合微型外固定架手术,术后均予抗菌及镇痛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后加服金天格胶囊。结果观察组患者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Gartland 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骨代谢指标包括血清骨钙素(BGP)、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护骨因子(OPG)水平,以及生活质量包括生理功能、心理功能、日常活动、社会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22%,与对照组的8.70%相当(P>0.05)。结论金天格胶囊用于手部骨折术后辅助治疗,能促进骨折愈合,改善骨代谢指标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2.
53.
目的:探讨和实践基于医疗信息与管理系统(HIMSS)的药品闭环管理工作模式,评价其工作成效,为医院药学信息化建设提供经验与参考。方法:利用信息条码技术及临床合理用药决策支持系统,在药品入出库、调剂、使用等环节,建立一系列的信息流与物流网格化管理,形成药品闭环工作流程,实现药品管理与使用全过程可追溯。回顾性抽取该管理模式实施前(2018年1-6月)及实施后 (2019年1-6月)门(急)诊处方各18000张,进行处方合理性评估,同时收集清华大学附属垂杨柳医院同期院内OA办公系统上报的全部用药错误记录,对比分析管理模式实施前、后处方不合理问题及用药错误例数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实施前相比,闭环管理模式实施后所有类型的不合理处方数均显著下降 (P<0.05),处方开具与转抄错误,调剂、给药时间与药品摆放错误的例数均显著下降(P<0.05)。 结论:基于HIMSS的药品闭环管理模式可有效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4.
【摘要】目的:探讨CT导引下微波消融治疗少血供型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通过CT增强扫描并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少血供型肝癌36例,行CT导引下微波治疗。分析术后3、6、12、24个月的AFP变化情况、肿瘤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结果:36例少血供肝癌患者治疗后3、6、12、24个月AFP下降的患者比例依次是100%(36/36),100%(36/36),88.9%(32/36),80.6%(29/36),肿瘤局部控制率依次是100%(36/36),97.2%(35/36),88.9%(32/36),83.3(30/36),生存率依次是100%(36/36),100%(36/36),94.4%(34/36),88.9%(32/36)。结论:CT导引下微波消融治疗少血供型肝癌,定位准确、疗效可靠,是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5.
目的 对北京地区正常(牙合)青少年面部对称性随生长发育变化进行初步研究,以期从横向和纵向的角度观察上颌骨对称性随年龄的变化.方法 筛选正常(牙合)青少年36人(初始测量年龄为7~11岁),连续观察3年.用CBCT的检测方法,以S-N-Ba平面为正中矢状面(MSP),测量左右面部双侧上颌标志点到正中矢状面距离(14项双侧标志点测量项目).结果 第1次测量,左右侧眶点至正中矢状面距离有显著性差异(P<0.05),外耳道最上点至正中矢状面距离(Po-MSP)有显著性差异(P<0.01).第3次测量,Po-MSP(P <0.01),左侧颧额缝点至正中矢状面距离(P<0.05),左右侧测量值有显著性差异.连续3年的研究结果显示,只有骨性外耳道上缘的耳点(Po)随年龄增长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正常青少年人群的面部呈对称性生长,部分测量值的左右对称性在某一次测量中有显著性差异,但连续观察2年,除耳点外,其余测量值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阑尾脓肿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04例阑尾脓肿患者,分为西医治疗组46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58例。西医治疗组给予单纯B超导向下穿刺辅助抗生素治疗,中西医结合组除给予B超导向下穿刺及抗生素治疗外,同时口服阑尾清解汤以及局部外敷芙蓉散治疗,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脓肿消失时间以及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西医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19.6±14.6)d,远长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11.6±5.2)d,西医治疗组住院费用(30 153.7±13 680.3)元也远远高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住院费用(18 238.7±7106.1)元。脓肿消失时间方面,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为(4.1±1.6)d,而西医治疗组为(5.9±4.2)d,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脓肿比单纯西医治疗住院时间短,费用低,脓肿消退快,是一种行而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应用于高龄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微创外科在2009年5月至2012年12月间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2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年龄大于或等于70岁者53例(高龄组),小于70岁者161例(非高龄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结果高龄组总体ASA评分比非高龄组差,且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更多(均P<0.05)。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率、中转开腹率、术后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龄组清扫淋巴结数目与非高龄组相比有减少趋势,分别为(26.4±9.7)枚和(30.0±12.4)枚,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和非高龄组患者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0.2%(16/53)和19.9%(32/161),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8.9%(10/53)和18.0%(29/16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高龄组术后内科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更高[11.3%(6/53)比1.9%(3/161),P<0.05]。两组术后30 d内死亡率分别为1.9%(1/53)和0.6%(1/1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患者由于合并更多基础疾病,增加了术后内科并发症的风险,但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并不增加高龄患者的手术相关风险。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angiolymphoid hyperplasia with eosinopilia, ALHE)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HC)及鉴别诊断。方法:对3例ALHE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研究,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2例ALHE为女性患者,1例为男性患者,病变位于头面部真皮内,组织形态以小到中等大小血管增生为主,血管内衬胞浆丰富的上皮样内皮细胞,血管周围见大量炎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染色显示CD34、CD31、CD3阳性,CD20及CK阴性。结论:ALHE是一种少见的、良性的血管瘤,诊断主要依靠特征性组织学特点。  相似文献   
59.
冠状动脉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e,MB)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解剖异常,是指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某一段走行于心肌纤维中,该段冠脉血管称为壁冠状动脉,壁冠状动脉上覆盖的心肌纤维称为心肌桥。近期的研究表明,心肌桥不再是一种良性的无症状的先天性解剖异常,而是与心肌缺血、冠脉痉挛、心律失常甚或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等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使用后耐药进展的肺腺癌患者给予局部治疗(冷冻消融、支气管动脉栓塞)联合EGFR-TKI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8年10月应急总医院经病理证实并完成随访的原发性EGFR敏感突变型晚期肺腺癌患者,进展后再行EGFR基因检测为T790M阴性,继续应用EGFR-TKIs的同时联合局部治疗,分别统计PFS1(从使用EGFR-TKIs到疾病进展时间)、PFS2(从冷冻消融到疾病进展时间)、OS(总生存期)、OS1(冷冻消融后的生存期),及冷冻消融后的并发症情况。分析OS及PFS的统计学相关影响因素。结果32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晚期肺腺癌患者,PFS1平均时间为(12.4±8.6)个月。其中14例患者冷冻消融前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共消融病灶38个。PFS2为(6.7±2.9)个月。OS为(31.5±13.5)个月,其中OS1为(15.5±7.6)个月。统计分析显示PFS1与PFS2与OS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靶向治疗进展后至氩氦冷冻消融的时间与患者的OS及OS1存在相关性,支气管动脉栓塞联合氩氦消融治疗后并发症主要为气胸及肺内出血,对症处理后均可缓解。结论EGFR-TKIs耐药进展后晚期肺腺癌中,EGFR-TKIs继续使用并联合冷冻消融等局部治疗可延长患者生存,并发症少,取得临床获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