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13篇
  免费   698篇
  国内免费   313篇
耳鼻咽喉   63篇
儿科学   42篇
妇产科学   30篇
基础医学   407篇
口腔科学   111篇
临床医学   1635篇
内科学   480篇
皮肤病学   290篇
神经病学   91篇
特种医学   401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828篇
综合类   1941篇
预防医学   1101篇
眼科学   137篇
药学   795篇
  12篇
中国医学   491篇
肿瘤学   65篇
  2024年   101篇
  2023年   387篇
  2022年   267篇
  2021年   282篇
  2020年   269篇
  2019年   242篇
  2018年   158篇
  2017年   230篇
  2016年   234篇
  2015年   291篇
  2014年   459篇
  2013年   412篇
  2012年   575篇
  2011年   562篇
  2010年   475篇
  2009年   434篇
  2008年   437篇
  2007年   400篇
  2006年   359篇
  2005年   363篇
  2004年   298篇
  2003年   263篇
  2002年   226篇
  2001年   182篇
  2000年   142篇
  1999年   123篇
  1998年   107篇
  1997年   101篇
  1996年   88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江西省食源性主动监测感染性腹泻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沙门菌的检出及分型情况。方法收集2家国家级哨点医院感染性腹泻病例粪便标本共269份进行沙门菌检测,对检出的沙门菌进行血清学分型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法分子生物学分型。结果 269例样本内沙门菌检出率为15.99%(43/269),其中男性及女性病例沙门菌的检出率分别为14.39%(20/139)和17.70%(23/1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46,P=0.460)。0~6岁患者组占病例总数的52.42%,沙门菌检出率为23.40%(33/141);>6岁患者组占病例总数的47.58%,沙门菌检出率为7.81%(10/128),不同年龄组间沙门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035,P=0.010)。检出的43株沙门菌分属于12种血清型,鼠伤寒沙门菌占比最高[53.49%(23/43)]。检出沙门菌中34株的PFGE分子分型带型相似度在47.0%~100.0%之间,大部分同一血清型沙门菌的PFGE图谱能聚集成簇,20株鼠伤寒沙门菌聚集成2簇,其中3株布利丹沙门菌高度同源。结论 2020年江西2家省级医院食源性疾病沙门菌感染病例以6岁以下儿童为主,鼠伤寒沙门菌为优势菌且存在变种可能,部分病例之间可能存在流行病学关联。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了解某设备实验条件下不同位置脉冲X射线电离辐射水平,提出适当的防护建议。方法 采用热释光测量方法,分别在设备舱周围不同方向不同距离布放热释光剂量计,累积一定数量脉冲辐射后进行测量;采用电离室型X、γ剂量率仪(FJ-347A)实时测量工作状态下不同距离处电离辐射剂量率水平。依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规定的职业照射人员和公众个人剂量限值提出不同工作位辐射防护建议。结果 热释光剂量计累计接收3 000个脉冲辐射,设备舱外壁0.01~8.98 mGy,顶部0.01~15.67 mGy,距外壁1~12 m之间0.01~2.18 mGy,工作位0 mGy。工作状态下,X射线剂量率仪测得距设备舱外侧壁1~20 m之间空气比释动能率范围0.26~16 mGy/h。结论 热释光剂量计、电离室型剂量率仪测量结果基本一致,说明两种方法均可用于脉冲X射线测量;工作状态下设备舱外近距离处辐射剂量率较高,可通过采取防护措施或者限制人员工作量以满足辐射防护要求。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探究超脉冲CO2点阵激光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的疗效。方法:72例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观察组采用超脉冲CO2点阵激光联合PR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灰度差异、时间指标、瘢痕程度、疼痛、不良反应及视觉评估。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低于对照组的36.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灰度差异率均减小,且观察组患者的灰度差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炎性渗出时间、红肿时间、愈合时间、停工时间及瘢痕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疼痛度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脉冲CO2点阵激光联合PRP治疗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效果较好,可有效降低瘢痕程度,减少治疗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帮助患者迅速回归正常工作与生活,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8.
2000年11月,作者得知从Aarhus大学医院皮肤科患者分离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出现界线耐药(BORSA)。本文旨在描述其表型和基因型,并评估可能的传播途径以干预和阻止进一步蔓延。菌株由脉冲场凝胶电泳鉴定。几个感染控制方案的缺口显示患者间可直接或间接传播。皮肤屏障缺陷、皮肤病患者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高携带率和院内双氯西林的高消耗率可促使传播。改善普通感染控制措施和重新评价院内抗生素政策后,该菌的暴发感染消失。  相似文献   
9.
两种气道阻力检测方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比较体积描记法和脉冲振荡法(IOS)所测气道阻力(Raw)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应用及其相关性。方法:用体积描记仪和脉冲振荡仪分别测定32例健康人和56例COPD患者的气道阻力和通气功能。56例COPD患者根据FEV1%减低程度分成轻、中、重度3组。结果:轻度组Raw、呼吸总阻抗(Zrs)、总气道阻力(R5)、中心气道阻力(R20)、周边弹性阻力(X5)均与健康组无明显差异(P>0.05),共振频率(Fres)较健康组增高;中度组Raw、Zrs、R5、Fres明显高于健康组(P<0.01),R20、X5与健康组无明显差异(P>0.05);重度组的各值明显高于健康组(P<0.01)。COPD各组的Raw与Zrs、R5、R20、X5均有相关性,尤其在中、重度组Raw与Zrs、R5、R20相关性更甚。结论:体积描记法是气道阻力测定的常用方法,但在没有条件购置体积描记仪的医院,可用IOS来测定COPD患者的气道阻力,且IOS法具有简单、安全、可靠等优点,特别适用于老年人、儿童、配合不佳者和肺功能差的重症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 (DTI)技术检测二尖瓣环舒张期运动速度来评介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舒张功能 ,探讨DT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 0例原发性高血压和 2 0例年龄相似的健康者 ,应用DTI技术对二尖瓣环室间隔侧的运动速度进行测定 ,并与常规二尖瓣血流脉冲多普勒 (PW)检测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PW高血压组与对照组比较 ,峰值速度E、A及E/A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P <0 0 1) ;DTI高血压组与对照组比较 ,峰值速度Ea、Aa及Ea/Aa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0 1)。PW、DTI两组相同部位间比较 ,高血压组低于对照组。结论 :DTI技术评价高血压左室舒张功能比常规脉冲多普勒二尖瓣血流参数更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