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05篇
  免费   387篇
  国内免费   237篇
耳鼻咽喉   23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91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572篇
内科学   377篇
皮肤病学   41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123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274篇
综合类   2502篇
预防医学   339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1298篇
  1篇
中国医学   4202篇
肿瘤学   34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208篇
  2013年   203篇
  2012年   272篇
  2011年   311篇
  2010年   326篇
  2009年   338篇
  2008年   453篇
  2007年   471篇
  2006年   444篇
  2005年   510篇
  2004年   617篇
  2003年   627篇
  2002年   546篇
  2001年   577篇
  2000年   507篇
  1999年   513篇
  1998年   460篇
  1997年   467篇
  1996年   426篇
  1995年   335篇
  1994年   220篇
  1993年   121篇
  1992年   106篇
  1991年   101篇
  1990年   77篇
  1989年   87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6 毫秒
1.
目的:观察清肝解郁和健脾补肾法治疗肝火上亢型慢性肾衰(CRF)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京东誉美医院收治的肝火上亢型CRF合并高血压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清肝解郁、健脾补肾汤治疗,每4周为1个疗程,均治疗3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变化;比较2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尿素氮(BUN)、血肌酐(Scr)、24 h尿蛋白定量(24 hPRO);统计治疗期间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中医症状评分、SBP、DBP、BUN、Scr、24 hPRO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SBP、DBP、BUN、Scr、24 hPRO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22%和6.6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肝解郁、健脾补肾法辅助治疗肝火上亢型CRF合并高血压疗效确切,可较好控制血压,并且可显著改善肾功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垂黄清脉冲剂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热毒痰瘀证)患者NF-κB信号通路的调控。方法 本试验研究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对照法,选取就诊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热毒痰瘀证)患者94例,将其随机分入对照组48例和试验组46例。两组均给予内科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加服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试验组加服垂黄清脉冲剂,疗程为3个月。于治疗前、后记录患者的基本情况,并采集血清样本,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检测血清中TNF-α、NF-κB、IL-6、ICAM-1、VCAM-1、ET-1、NO浓度水平进行对比,用SPSS22.0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Gensini积分、血清中TNF-α、NF-κB、IL-6、ICAM-1、VCAM-1、ET-1浓度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NO浓度水平显著升高(P < 0.05,P < 0.01),其中试验组显著程度尤为明显(P < 0.01)。与治疗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Gensini积分、血清中TNF-α、NF-κB、IL-6、ICAM-1、VCAM-1、ET-1浓度水平降低,NO浓度水平升高趋势更明显(P < 0.01)。结论 垂黄清脉冲剂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热毒痰瘀证)在改善患者症状;改善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通过降低炎症标志物TNF-α、NF-κB、IL-6、ICAM-1、VCAM-1的水平,减小ET-1/NO比值,从而对NF-κB信号通路进行部分调控,以有效抑制或截断血管内皮的炎症级联反应过程,清除炎症损伤因素以及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等方面均有显著优势,临床疗效确切值得肯定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不同钙离子浓度的透析液对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后血清钙离子水平及血压变化的影响,为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的高钙血症及高血压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不同钙离子浓度的透析液,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高钙组(1.75mmol/L)和低钙组(1.25mmol/L),比较患者每次透析前后脉搏、血压,同时抽查患者透析前后血钙及血肌酐浓度的变化。结果透析后两组患者血肌酐浓度均显著下降,透析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钙组患者透析后血钙较透析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低钙组患者血钙比透析前略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钙组患者透析后较透析前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都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低钙组患者透析后较透析前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都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后两组血钙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透析后低钙组较高钙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都降低,三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透析液钙离子浓度与血液透析患者血清钙离子水平及血压呈正相关,低钙透析液透析有助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丹毒是溶血性链球菌侵入皮肤或粘膜网状淋巴管所引起的急性炎症,好发于下肢.我科自2004年6月-2005年12月共诊治丹毒7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药灌肠结合血液透析(CRF)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D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给予饮食管理、西药治疗加血液透析。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辨证的加用中药煎剂灌肠治疗。两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有效率为91%,平均每人每月透析次数4.27次,费用1708.00元,而对照组三项数据分别为57%、9.16次、3848.00元,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检查两组治疗后BUN、SCr,血K 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灌肠加血液透析治疗CRF可减少透析次数,延长透析间歇时间,降低透析费用,改善病人全身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优于单纯血液透析。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首都医药》2006,13(2):1-1
由本刊组织调查统计的“2005年度北京市零售药店十大畅销药排行榜”日前揭晓,“感冒清热冲剂”当仁不让,重登榜首;“白加黑”、“新康泰克”位居第二、第三,竞争激烈;“日夜百服宁”重整旗鼓,由2003年第十跃居2005年第四;“双黄连口服液”是2005年畅销药排名出现的新面孔,  相似文献   
7.
软坚散结冲剂治疗子宫肌瘤4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玉瑛  黄月华 《陕西中医》2006,27(6):677-678
目的:观察疏肝、软坚、活血类中药配伍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采用软坚散结颗粒(柴胡、郁金、浙贝、夏枯草、山慈菇、川芎、莪术、元胡等)辨证治疗本症42例。结果:痊愈3例,显效22例,总有效率为95.24%。其中症状改善者40例,占95.24%;肌瘤消失或缩小者26例,占61.09%。提示:软坚散结冲剂能明显缩小子宫肌瘤,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告读者     
贫血别忘查肾 王阿婆患贫血十多年了.服了许多补血的中西药及滋补品都不见效。医生让她抽血检查肾.发现她患有慢性肾功能衰竭。原来,王阿婆的贫血症状是慢性肾衰引起的。  相似文献   
9.
李学新 《陕西中医》2006,27(1):118-118
1颈椎病李某某,男,60岁,干部。2003年4月9日初诊,患颈椎病已3年余,半月前因劳累而症状加重,服颈复康冲剂,氯唑沙宗片治疗半月,症状无明显好转,故前来就诊。患者颈项困痛不适,眩晕耳鸣,双上肢发麻,神疲纳少,舌质暗红、苔薄白,脉细涩。诊断为颈椎病,证属肾精亏虚,气虚血瘀,经脉不  相似文献   
10.
喹诺酮类药物致急性肾衰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喹诺酮类药物对肾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对近14年来应用喹诺酮类药物引起急性肾衰(ARF)29例进行分析。结果应用5d以内者ARF的发生率为10.3%,随着应用时间延长,发生率逐渐增高;55岁以下ARF发生率为2.0%,随年龄增大,发生率逐渐增高;非少尿型ARF预后较好,少尿型预后较差。结论年龄越大,疗程越长,ARF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