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679篇
  免费   4916篇
  国内免费   2779篇
耳鼻咽喉   401篇
儿科学   2007篇
妇产科学   1102篇
基础医学   6506篇
口腔科学   329篇
临床医学   12843篇
内科学   10277篇
皮肤病学   1360篇
神经病学   523篇
特种医学   1634篇
外国民族医学   202篇
外科学   2216篇
综合类   28080篇
预防医学   15595篇
眼科学   519篇
药学   10723篇
  101篇
中国医学   8671篇
肿瘤学   2285篇
  2024年   470篇
  2023年   1833篇
  2022年   1628篇
  2021年   1982篇
  2020年   2143篇
  2019年   2047篇
  2018年   1058篇
  2017年   1885篇
  2016年   2161篇
  2015年   2499篇
  2014年   4401篇
  2013年   4348篇
  2012年   5411篇
  2011年   5954篇
  2010年   5382篇
  2009年   5246篇
  2008年   6493篇
  2007年   6203篇
  2006年   5651篇
  2005年   5743篇
  2004年   4761篇
  2003年   4241篇
  2002年   3066篇
  2001年   2914篇
  2000年   2363篇
  1999年   2119篇
  1998年   1934篇
  1997年   1954篇
  1996年   1833篇
  1995年   1549篇
  1994年   1375篇
  1993年   1072篇
  1992年   867篇
  1991年   823篇
  1990年   678篇
  1989年   694篇
  1988年   191篇
  1987年   152篇
  1986年   106篇
  1985年   71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58年   12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 基于文本挖掘技术和生物医学数据库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相关文献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探究COVID-19及其主要症状发热、咳嗽、呼吸障碍相关基因靶点,筛选潜在有效的化学药和中药。方法 使用GenCLiP 3网站获取COVID-19和其主要症状咳嗽、发热、呼吸障碍共4个关键词的共有靶点,在METASCAPE数据库中对其进行基因本体(GO)和通路富集分析,再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共有靶点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筛选获得核心基因,运用DGIdb数据库、SymMap数据库针对核心基因进行中西医治疗药物预测。结果 获得COVID-19及其主要症状共有基因靶点28个,其中有IL2、IL1B、CCL2等核心基因16个,使用DGIdb数据库筛选获得与16个关键靶点相互作用的化学药包括沙利度胺、来氟米特、环孢素等28种,中药包括虎杖、黄芪、芦荟等70味。结论 COVID-19及其主要症状的病理机制可能和CD4、KNG1、VEGFA等28个共有基因相关,可能通过介导TNF、IL-17等信号通路参与COVID-19病理过程。潜在有效药物可能通过作用相关靶点通路起到治疗COVID-19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江西省食源性主动监测感染性腹泻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沙门菌的检出及分型情况。方法收集2家国家级哨点医院感染性腹泻病例粪便标本共269份进行沙门菌检测,对检出的沙门菌进行血清学分型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法分子生物学分型。结果 269例样本内沙门菌检出率为15.99%(43/269),其中男性及女性病例沙门菌的检出率分别为14.39%(20/139)和17.70%(23/1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46,P=0.460)。0~6岁患者组占病例总数的52.42%,沙门菌检出率为23.40%(33/141);>6岁患者组占病例总数的47.58%,沙门菌检出率为7.81%(10/128),不同年龄组间沙门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035,P=0.010)。检出的43株沙门菌分属于12种血清型,鼠伤寒沙门菌占比最高[53.49%(23/43)]。检出沙门菌中34株的PFGE分子分型带型相似度在47.0%~100.0%之间,大部分同一血清型沙门菌的PFGE图谱能聚集成簇,20株鼠伤寒沙门菌聚集成2簇,其中3株布利丹沙门菌高度同源。结论 2020年江西2家省级医院食源性疾病沙门菌感染病例以6岁以下儿童为主,鼠伤寒沙门菌为优势菌且存在变种可能,部分病例之间可能存在流行病学关联。  相似文献   
3.
4.
内脏利什曼病是全球被忽视的传染病之一,危害严重。而利什曼原虫-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合并感染对流行地区造成的威胁更甚。利什曼原虫与HIV存在相互作用,合并感染者在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面具有一定特殊性,其病死率及复发率均高于HIV阴性的内脏利什曼病患者。本文对利什曼原虫-HIV合并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患者医院感染病原学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7年12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IE患者296例,收集患者既往病史、治疗与住院情况、临床资料等,对医院感染影响因素行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对感染患者行病原菌分析和药敏检测,分析医院感染者和未感染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淋巴细胞计数(Lymphocyte,LY)、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rophil,NEUT),心功能左心室舒张末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心室缩短分数(Fraction shortening,FS)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状况。结果 296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有89例,感染率30.07%,分离96株病原菌,其中63株革兰阴性菌,占比65.63%,25株为革兰阳性菌,占比26.04%,8株为真菌,占比8.33%;未感染患者LVEDD、FS及LVEF均低于院内感染组患者(P<0.05);未感染患者血清CRP、WBC、ERS、LY及NEUT含量均低于感染患者(P<0.05);长期住院、使用糖皮质激素、年龄≥60岁、有侵入性操作及有心脏病史为患者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医院感染和未感染患者血清指标、心功能间差异比较大,对医院感染患者要紧密观察血清感染指标和心功能变化状况,长期住院、使用糖皮质激素、年龄≥60岁、有侵入性操作及有心脏病史为IE患者医院感染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疱疹病毒抗体阳性的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免疫状况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7年5月收治的360例2个月~16岁因MPP住院的患儿临床资料,以EB病毒(EBV)、巨细胞病毒(CMV)、单纯疱疹病毒(HSV)任一疱疹病毒IgM抗体阳性的162例患儿为抗体阳性组,另198例EBV、CMV、HSV抗体均阴性的患儿作为对照组,两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360例MPP患儿中男188例、女172例,合并疱疹病毒IgM抗体阳性162例,其中EBV IgM阳性97例,阳性率26.9%;CMV IgM阳性39例,阳性率10.8%;HSV IgM阳性97例,阳性率26.9%。所有患儿均未予抗病毒治疗,经治疗症状缓解好转出院。抗体阳性组重症MPP、大叶性实变、并发呼吸衰竭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血清IgM、CD~(4+)T细胞、CD~(8+)T细胞、淋巴细胞、NK细胞、白细胞计数、乳酸脱氢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均高于对照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使用时间长于对照组,使用激素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PP合并2种病毒IgM抗体阳性者的血IgM和三酰甘油水平高于合并1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3种病毒IgM抗体阳性者与合并1种者比较,住院时间、发热时间、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使用时间均有延长,血IgM、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更高,重症MPP发生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疱疹病毒IgM抗体阳性MPP患儿的炎症反应强烈,临床症状重,病程长,并发症多,需更长时间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和辅助性T细胞(Th)Th1/Th2比值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性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医院收治的95例结直肠癌术后合并感染性并发症患者为感染组,95例术后未发生感染性并发症的结直肠癌患者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术前1 d、术后3 d、7 d晨起空腹外周血,采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检测白细胞(WBC)计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试验检测血清PCT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Th2细胞含量及Th1/Th2比值,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WBC、PCT和Th1/Th2比值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性并发症的诊断价值。结果术后3 d、7 d,感染组患者血清PCT水平、外周血Th2细胞含量、WBC计数均高于对照组,Th1/Th2比值低于对照组(P<0.05); ROC曲线显示,术后3 d、7 d,PCT、Th1/Th2比值诊断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性并发症的AUC均>0.80。PCT联合Th1/Th2比值诊断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性并发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指标单独诊断相近。结论 PCT和Th1/Th2比值是早期诊断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性并发症的快速、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