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469篇
  免费   2040篇
  国内免费   996篇
耳鼻咽喉   66篇
儿科学   92篇
妇产科学   187篇
基础医学   721篇
口腔科学   714篇
临床医学   4725篇
内科学   1624篇
皮肤病学   176篇
神经病学   494篇
特种医学   893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1591篇
综合类   12281篇
预防医学   2470篇
眼科学   122篇
药学   8065篇
  56篇
中国医学   15487篇
肿瘤学   734篇
  2024年   259篇
  2023年   894篇
  2022年   719篇
  2021年   969篇
  2020年   918篇
  2019年   1009篇
  2018年   454篇
  2017年   968篇
  2016年   1063篇
  2015年   1454篇
  2014年   2474篇
  2013年   2112篇
  2012年   2782篇
  2011年   3023篇
  2010年   2781篇
  2009年   2683篇
  2008年   2956篇
  2007年   2732篇
  2006年   2384篇
  2005年   2533篇
  2004年   2064篇
  2003年   1961篇
  2002年   1742篇
  2001年   1503篇
  2000年   1290篇
  1999年   1116篇
  1998年   1074篇
  1997年   830篇
  1996年   909篇
  1995年   724篇
  1994年   519篇
  1993年   332篇
  1992年   285篇
  1991年   244篇
  1990年   231篇
  1989年   253篇
  1988年   76篇
  1987年   63篇
  1986年   48篇
  1985年   36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痛情绪是指因疼痛引发的情绪和情感体验,是疾病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情绪。痛情绪相关神经机制非常复杂,但主要与单胺类神经递质、神经肽和某些神经环路有关,笔者将结合目前研究现状分别从以上两方面展开,就痛情绪相关单胺类神经递质和神经肽在受体分类、脑区通路、共疾病以及各神经递质之间的联系和痛情绪相关神经环路中各个蛋白的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短时程脊髓电刺激(temporary spinal cord stimulation, tSCS)治疗爆发痛合并触诱发痛的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地分析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疼痛科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52例接受tSCS治疗的爆发痛合并触诱发痛的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在治疗前、治疗后3d、7d、14d、3个月、6个月的总体疼痛情况(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评分、(simple McGill scores, McGill)评分、爆发痛情况(发生率、NRS评分、次数以及持续时间)、触诱发痛情况(发生率、分级)、术后不良反应等;评估在治疗前、治疗后7d、3个月、6个月的睡眠时长、睡眠中醒来次数、疼痛障碍指数(pain disorder index, PDI)、功能状态评分(Karnofsky score, KPS)、抑郁症筛查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 depression module scale, PHQ-9)和焦虑症筛查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7 scale, GAD-7)等。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3d、7d、14d、3个月、6个月的总体疼痛NRS评分、总体疼痛MCGILL评分、静息痛NRS评分明显降低(均P<0.00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3d、7d、14d、3个月、6个月的的爆发痛NRS评分明显降低(均P<0.05),治疗后14d、3个月、6个月时的爆发痛次数以及持续时间都明显降低(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后7d、14d、3个月、6个月时的触诱发痛的分级都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4d、3个月、6个月的PDI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4d、3个月、6个月的PHQ-9评分和GAD-7评分都明显减少(P<0.05),与术前的药物使用情况相比,治疗后各镇痛药使用人数普遍呈下降趋势;术中及整个随访期间未观察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短时程脊髓电刺激对爆发痛合并触诱发痛的急性期带状疱疹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4.
许雪遵 《基层医学论坛》2016,(35):4963-4964
目的:分析宫血宁治疗上环术后月经过多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上环术后月经过多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各45例。研究组患者应用宫血宁治疗,参照组患者术后常规操作及饮食控制,对比分析2组患者术后3个月内的月经量及血红蛋白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月经量明显低于参照组,同时研究组患者的血红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参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上环术后月经过多患者应用宫血宁胶囊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月经量情况,控制病情发展,达到预期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认知干预联合奥施康定控制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科收治的80 例采用奥施康定治疗的癌痛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癌痛护理管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癌痛管理的基础上配合认知干预。评估和比较两组患者的癌痛控制效果、使用奥施康定的顾虑、服用奥施康定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癌痛控制效果、使用奥施康定没有顾虑的患者百分比、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的人数百分比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认知干预能使癌痛患者对使用奥施康定的顾虑降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增强药物对癌痛的控制效果,并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通”我们通俗将它理解为“可穿过,没有阻碍”。在中医中对“通”字有其独到的见解,“通”蕴含着中医“天人相应”的思想,它不仅是一种治法,更是中医辨证论治过程中的一种思想,且被广泛用于指导临床实践。“通”理论发源于《黄帝内经》中“不通则痛”,后经历代医家的继承和发展,逐渐形成一种成熟的理论,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通”理论探讨1例“血癌”中痛症的中医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剂量氨酚羟考酮片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合并骨转移中度癌痛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6例NSCLC合并骨转移中度癌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曲马多缓释片镇痛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氨酚羟考酮片镇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数字评分量表(numeric rating scale,NRS)评分、镇痛疗效、肺癌生存质量测定量表(function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lung,FACT-L)中文版(V4.0)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24 h、72 h、7 d、14 d,两组患者NRS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均P<0.05),观察组患者上述时间点NR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短期镇痛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14 d,两组患者FACT-L中文版(V4.0)中FACT的一般模块(FACT-general module,FACT-G)、肺癌特异模块评分和总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均P<0.05),观察组患者FACT-L中文版(V4.0)中FACT-G、肺癌特异模块评分与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氨酚羟考酮能显著缓解NSCLC合并骨转移中度癌痛患者的疼痛,提高生存质量,疗效优于曲马多,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临床医学工程》2016,(2):167-168
目的观察局部阻滞疗法对产后因致密性骨炎引起的腰骶部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产后致密性骨炎性腰骶痛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物理治疗,观察组注射利多卡因复合醋酸曲安奈德、维生素B12进行局部阻滞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12个月后的体征情况。结果观察组2、4、6、8、12个月的临床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Harris评分和坐立位前屈评分合格率,以及Patrick试验、骨盆挤压分离试验、骶髂关节扭转试验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阻滞可有效治疗产后骶髂关节致密性骨炎性腰骶痛。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拟探讨染料木黄酮对前列腺癌细胞LNCaP和CWR22RV1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前列腺癌细胞株LNCaP和CWR22RV1(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Genistein(天津科瑞泰科技有限公司);RPMI 1640、胎牛血清(FBS)、胰蛋白酶(美国Gibco公司);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Abcam公司);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BCA)试剂盒、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上样缓冲液(×5)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试剂盒(上海市碧云天生物公司);2.实验方法:采用噻唑蓝(MTT)实验、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Genistein对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检测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CD44和Oct-4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中成药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经过千百年医疗实践总结出的方剂。用传统方法制作的中成药包括蜜丸、水丸、冲剂、糖浆、膏药等,用现代制药方法制作的有片剂、注射剂、胶囊、口服液等[1]。中成药作用温和、疗效确切,近年应用日益广泛[2]。但中成药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